大臣故意氣皇帝:誅我九族又如何?皇帝:那就誅你十族!
俗語說得好:“不作就不會死”,其實歷史上很多人物,他們的結局,本質上都跟自己一系列的操作有脫離不開的關系。
哪怕他們為人處世正常一點,最后的下場可能都會比想象中好很多,這里面的代表就是明朝著名的忠臣,方孝孺。
話說朱元璋當年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之后,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那就是他手下能用來治國的人才很少,畢竟蒙古人統治中國百年時間,也不重視教育,所以當時民間也找不出幾個有文化的人。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有人就向朱元璋推薦了方孝孺。
老朱這個人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不過看人眼光是非常毒的。
他覺得方孝孺是騾子是馬,那要拉出來遛遛才知道,就在皇宮里公開召見了方孝孺。
結果跟方孝孺一聊,發現他對于國家大事對答如流,才思敏捷,妥妥是一個人才。
不過這時候老朱年紀已經不小了,他覺得方孝孺雖然才華橫溢,但自己沒多少精力再去任用他。
所以他跟皇太孫朱允炆說,方孝孺確實有才華,我把他留給你,等你當皇帝后再提拔他,讓他為你所用。
后來朱允炆即位,也就是建文皇帝,他上臺后第一時間提拔了方孝孺,讓他成為了自己的近臣。
而且,在國家大事上也積極采納方孝孺的意見。
方孝孺很感動,覺得朱允炆的確是把自己當成是最親近的身邊人對待,所以他就跟朱允炆提了自己最關鍵的一個想法,那就是削藩。
因為朱元璋生前對功臣不信任,所以就派出了自己的兒子去各地鎮守,成為了一個又一個藩王,其中勢力最大的就是燕王朱棣。
方孝孺就提議,先把朱棣解決了,那么其他勢力小的藩王就會害怕,到最后不攻自破。
朱允炆一聽,覺得方孝孺說的太對了,開始對朱棣下手。
朱棣本來還想掙扎一下,向朱允炆賣慘求生路,但他手下的軍師,妖僧姚廣孝說,事情都到這個地步了,開弓沒有回頭箭,皇帝不可能饒了你,你不造反只有死路一條。
就這樣,朱棣下了決心,率領自己手下的幾萬人,開始跟朱允炆的大軍開打,這也就是著名的“靖難之役”。
要說朱允炆確實是相當無能的,坐擁全國的力量來進攻一隅之地的朱棣,卻昏招迭出,最后四年時間,被朱棣打進了南京城。
朱棣奪取了皇帝的位置,但是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他就想到找方孝孺給自己起草即位詔書。
方孝孺是朱元璋看好的人才,如果他能改投自己,那自己的即位合法性,就能增加不少。
誰知方孝孺也是非常頭鐵,朱棣怎么逼他都不肯動筆,最后把朱棣氣得不行,威脅他說,你信不信誅你九族?
方孝孺反問,你誅我九族又能怎么樣?我不怕!
結果朱棣盛怒之下,就說,既然九族你都不怕,那我就誅你十族,多出來的這一族,就是方孝孺的學生。
就這樣,方孝孺成為了歷史上獨一份,被誅十族的人,為自己的頑固付出了代價,可悲可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