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以光速奔向未來,我們選擇在此刻駐足,回望人類文明最深邃而恒久的脈搏——藝術。2025年,我們匯聚于此,并非僅為一場展覽,而是開啟一場跨越地域、文化與時空的對話,一次對“杰作”的當代詮釋與集體致敬。
本次“世界藝術百杰名家書畫展”,旨在全球范圍內甄選百位最具影響力與創造力的藝術名家。他們或根植于東方水墨的玄遠意境,在筆情墨趣間追尋天人合一;或馳騁于西方油彩的絢爛疆域,以形色光影解構現實與幻想;更有勇于破界者,融匯數字科技、多元媒介,為古老的書畫藝術注入嶄新的生命活力。百位名家,百種風貌,共同勾勒出今日世界藝壇的壯闊圖景與無限可能。
![]()
![]()
![]()
![]()
![]()
倪慶從先生以“凌云”為筆名,其志趣早已超然物外。若說他的山水畫是構建可游可居的精神家園,那么他的人物畫,便是這家園中真正的主人——那些高士、隱者、仙佛的靈魂獨照。他筆下的人物,并非市井喧囂中的蕓蕓眾生,而是穿越了歷史煙云,承載著傳統文化精神符號的意象化存在,在簡練恣意的筆墨中,透露出深邃的隱逸之境與生命哲思。
凌云先生的人物畫,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其“意筆”的嫻熟與高超。他深得中國畫“以形寫神”之精髓,絕不拘泥于人物解剖結構的精確描摹,而是以書法性的線條作為造型的根本。其用筆,如行云流水,抑揚頓挫,充滿節奏感。勾勒衣紋時,或如吳帶當風,飄逸流暢;或如鐵畫銀鉤,古拙勁健。往往寥寥數筆,人物的動態、衣袂的飄舉之感便躍然紙上。這種“寫”出來的形象,舍棄了繁瑣的細節,直取對象的風神氣骨,使畫面充滿了生動淋漓的“氣韻”。
![]()
其次,他的人物畫極重意境的營造與精神的寄托。畫中人物,多為撫琴的雅士、策杖的行吟者、臨流的釣叟、對弈的僧道。他們或置身于一片空白的虛無中,凸顯其精神的絕對自由;或點綴于殘山剩水、古木竹石之間,人與環境渾然一體,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詩意空間。凌云先生通過人物靜謐、安詳甚至略帶孤寂的神態刻畫,成功地傳遞出一種遠離塵囂、與世無爭的生命狀態。這并非消極的避世,而是一種主動的精神選擇,是畫家自身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理想人格的追求與向往。觀其畫,能使觀者在喧囂的現代生活中,獲得片刻心靈的沉靜與洗滌。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往往采用“夸張”與“概括”相結合的手法。人物的面部刻畫簡約傳神,眉眼須發,略加點染,便意態十足,尤其注重眼神的微妙處理,或澄澈,或深邃,或曠達,成為人物內心世界的窗口。而對形體姿態的塑造,則帶有一定的程式化和符號性,這種“不似之似”的處理,恰恰強化了人物的類型特征和精神象征意義,使其超越了個體,成為某種文化理想(如高潔、豁達、智慧)的化身。
![]()
值得一提的是,凌云先生的人物畫與他的書法、題款相得益彰。畫上的題跋,不僅在構圖上有平衡、補充之功,其內容更常常點明畫旨,或詩詞或警句,與畫中人物形成精神上的對話,進一步拓展了畫面的文學意境和思想深度。
總而言之,倪慶從(凌云)先生的人物畫,是其文人畫思想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他以意筆書寫心象,以古典人物為載體,營造出一個靜謐、超脫的精神棲居之地。在這個世界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傳統筆墨的功力,更是一種穿越時空的文化對話,一種在當下時代對獨立人格與自由精神的深情呼喚。其畫中人物,宛如一面鏡子,映照出畫家本人澄明而高遠的內心世界。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