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逝世,享年103歲。
他被公認在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場論等4個領域擁有13項諾貝爾級別成就,他用無可辯駁的學術實力,使中國二字熠熠生輝。
![]()
回望他過去的人生,是足夠精彩的一生,也是動蕩的百年。
1927年,人類歷史上最聰明的大佬集體亮相。那一年,愛因斯坦穩穩地占據著C位,他的智慧之光照亮了整個物理學界!
時光荏苒,1999年的國際會議上,一群頂尖物理學家齊聚一堂,其中,楊振寧博士站在了C位上,他的貢獻和影響力不言而喻!
![]()
楊振寧曾經寫道,那時他到一個無名小鎮去,忽然有一群華人舉著旗幟標語來歡迎他。
他自思自己與這些小商人并無交集,于是他明白了:這次獲獎,“幫助改變了中國人自己覺得不如人的心理”。
![]()
楊振寧出生于安徽合肥。1938年進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學習。從西南聯合大學畢業后,1945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費米,進行理論物理學研究。
![]()
1957年,楊振寧(右)與李政道(左)在普林斯頓
1948年6月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后,又回到芝加哥大學任物理系講師,并繼續做核物理和場論方面的研究。
1956年10月1日,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發表論文《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守恒質疑》,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原理,這一原理徹底改變了人類對對稱性的認識,促成了此后幾十年物理學界對對稱性的關注。
13個月后,他與李政道也因這一重大貢獻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同時創下了諾貝爾獎頒獎史上獲獎最快紀錄。
![]()
楊振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54年,他與米爾斯共同提出的楊-米爾斯規范場理論,被譽為“20世紀后半葉基礎物理學最重要的成就”,為整個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建立奠定了數學基礎。
楊振寧不僅以其“楊-米爾斯方程”和“宇稱不守恒”等開創性成果為世界科學樹立豐碑,更以“寧拙毋巧,寧樸勿華”的治學態度深刻影響著中國學術界。
![]()
毛主席會見楊振寧報刊內容
1971年,楊振寧作為首批美籍華裔科學家訪華。他積極推動中美科學交流,并努力幫助中國學者和留學生在美進行科研和學習。
![]()
楊振寧與眾科學家們
![]()
2003年,楊振寧正式回到北京定居,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任職,擔任全職教授。
2015年,他放棄美國國籍,恢復了中國國籍。
他的貢獻遠不止于物理學領域,楊振寧直接推動了北京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的創辦,并以獨到的眼光和影響力,請回了包括林家翹(天體物理學家)和姚期智(圖靈獎得主)在內的大師級學者。
![]()
清華大學前校長顧秉林對楊振寧作出了高度評價,“楊先生是我國科學工作者的一面旗幟”。“他還把在清華的工資都捐了出來,用于引進人才和培養學生。”
![]()
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墨林說:“很多人學問很大,脾氣也比較大一點,而楊先生,你跟他什么都可以說。楊振寧是位尊重人的忠厚長者,什么事都可與他辯論。”
楊振寧的貢獻和他的存在,為中國科學界注入了信心。
他的工作和精神可謂中國科學事業發展中的一顆“定心丸”。中國科學事業在他的影響和感召下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