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表示,中國已做好與美國爆發貿易戰的準備,但不會關閉談判的大門,中方立場是一貫的——打就打到底,談的大門始終敞開。同時,他指出,中美兩國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空間。
![]()
美國總統特朗普
然而,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中美關系顯著惡化,特朗普政府在多個領域對華施壓、加碼打壓,而中國則以沉著冷靜、行之有序的反制措施應對,展現出充分準備與戰略定力。
中國早在奧巴馬執政時期就判斷,美國對華政策將愈發強硬,特別是特朗普第一次上臺發動貿易戰,更堅定了這一判斷。此后,中國加快補齊短板,推動產業升級,強化科技自主,以“六邊形戰士”的姿態應對美國的遏制與打壓,事實證明,這一戰略正確有效,中國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當特朗普再次發起關稅戰時,中國的反制迅速而有力,讓美國不僅未能獲益,反而自食其果,中國有底氣的根本原因在于綜合國力強大,沒有明顯短板,讓美國難以找到突破口。
芯片領域曾是中國的弱項,但經過多年努力,中國芯片產業已取得長足進步,中高端產品實現全面產業化,全球份額迅速上升,相反,美國制造業衰退,芯片領域市場份額反而下滑。
另一例子是高科技產業關鍵原料——氦氣,2022年,中國氦氣進口依賴度高達95%,主要依賴美國。然而短短兩年,中國通過提高國內提取能力和調整進口結構,已將對美依賴降至5%以下,這表明中國在關鍵資源和技術領域的自給能力大幅提升。
稀土資源更是中國反制美國貿易霸凌的王牌,中國在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無可比擬,美國雖高喊自主口號十余年,卻毫無實質進展,面對中國加強出口管制,美國束手無策,缺乏稀土,美國高科技產業和軍工生產受到嚴重制約。
除了資源與技術,中國龐大的市場同樣是強有力的反制工具,過去16年,中國一直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不同于美國利用市場優勢對他國施壓,中國始終堅持開放合作,為世界經濟注入動力,美國從未料到,一旦中國運用市場力量進行反制,其后果將如此嚴重。
![]()
美國大豆
今年,中國對美國部分農產品加征關稅,并自5月起暫停進口美國大豆,結果美國大豆滯銷、價格暴跌,農場主損失慘重,美國未能意識到,貿易戰的本質是制造業強國打擊制造業落后者,而如今的美國早已喪失制造業優勢,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只能自取其辱。
中國之所以敢于“以靜制動”,除了經濟實力,更重要的是強大的軍事實力,許多人疑惑,軍事與貿易戰有何關聯?事實上,美國霸權的核心支柱之一就是軍事力量,歷史上,美國打擊對手的最直接手段往往不是經濟制裁,而是軍事威懾乃至入侵。
1999年,美國發動科索沃戰爭,借此削弱剛成立的歐元;2003年,美國以“反恐”為名入侵伊拉克,實則為維護美元石油結算體系。這些戰爭的實質,都是以軍事手段維護經濟與金融霸權。
美國對歐盟、日本、韓國的控制,也依賴其軍事力量,歐盟雖經濟強大,但在軍事上對美國依附甚深,美國只要放出減少駐軍的風聲,歐洲便慌亂不已,俄羅斯曾多次表達加入北約意愿,美國卻拒絕,反而利用歐俄對立,借機牢牢掌控歐洲安全格局,正因如此,歐盟被稱為“經濟巨人、政治矮子、軍事侏儒”。
![]()
中國海軍雙航母編隊
由此可見,強大軍事實力是國家獨立自主的根基,中國軍事實力的提升,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的重要支撐,正因如此,中國在應對美國貿易霸凌時,能夠保持戰略自信與政策靈活,不必擔心美國因挫敗而進行軍事冒險。
如今,中國不僅具備完整的產業鏈和龐大的國內市場,還擁有堅實的科技基礎與軍事后盾,這些綜合優勢,讓中國在全球競爭中更加穩健,美國若繼續依賴過時的霸權思維,只會加速自身衰退。
中國在應對美國貿易戰中展現的,是成熟大國的戰略智慧與強大底氣,經濟、科技、資源、市場、軍力的多重優勢,使中國在全球博弈中立于不敗之地,未來,中美競爭仍將持續,但中國顯然已具備以平視姿態應對挑戰的實力與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