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18日的“世界更年期關懷日”,不僅是對更年期女性群體的關注,更是對“科學度過更年期”的鄭重呼吁。作為更年期保健門診的醫生,我們見過太多女性因對更年期的誤解、忽視,讓本可平穩的階段變得充滿困擾。今天,婦女保健科汪琳醫生就帶大家一起讀懂更年期,學會好好關愛自己。
![]()
更年期不是“病”,而是女性生命中一段自然的“生理過渡”——當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雌激素水平慢慢下降,身體和心理隨之出現的一系列變化,都屬于更年期的正常范疇。一般來說,我國女性更年期多始于45-55歲之間,但每個人的啟動時間、持續時長都不同,短則1-2年,長則5-10年,這段時期我們也常稱之為“圍絕經期”(從月經開始紊亂到停經1年)。
![]()
很多女性最害怕的,是更年期“說來就來”的不適。其實這些癥狀并非每個人都會出現,程度也因人而異。常見的潮熱盜汗,可能讓你在深夜突然驚醒、渾身濕透;失眠多夢、情緒波動,明明心里知道“沒必要”,卻還是控制不住煩躁、焦慮,甚至莫名委屈;還有關節酸痛、皮膚干燥、記憶力下降,以及月經周期從規律變得紊亂——這些都是激素變化給身體發出的“信號”,不是“衰老的必然痛苦”,更不是“矯情”。
更重要的是,更年期也是女性健康的“關鍵窗口期”。雌激素的下降,會讓身體失去一層重要的“保護罩”:骨骼中的鈣流失加快,骨質疏松的風險大幅增加;心血管系統的調節能力減弱,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更容易找上門;泌尿生殖系統也會逐漸萎縮,出現干澀、反復感染等不適。但這些風險,只要早干預、早保健,就能有效降低。
![]()
所以,別把更年期當成“熬過去就好”的坎,科學保健才是關鍵。首先,別和身體“對著干”,學會接納變化:潮熱時穿寬松透氣的衣物,睡前少喝水、保持臥室涼爽;情緒低落時多和家人朋友聊聊,哪怕只是散散步、跳跳舞,轉移注意力的同時,還能鍛煉心肺功能。其次,飲食和運動是“基礎保障”:每天喝夠牛奶、吃點豆制品,補充優質蛋白和鈣;每周3-5次中等強度運動,比如快走、瑜伽,既能改善睡眠,又能增強骨密度。
最重要的一點:當癥狀影響到生活時,一定要及時來更年期保健門診。很多女性覺得“更年期的問題忍忍就過去了”,或是擔心“補充激素有副作用”,結果延誤了調理時機。其實醫生會根據你的年齡、癥狀、身體檢查結果,給出個性化的方案——可能是生活方式的調整,可能是中藥調理,也可能是規范的激素替代治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安全性有充分保障)。記住,我們的目標不是“消除更年期”,而是幫你“舒適度過更年期”。
![]()
明天是世界更年期關懷日,但對更年期女性的關懷,不該只停留在這一天。愿每個女性都能讀懂自己的身體,不焦慮、不恐慌;愿家人朋友能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責;更愿我們都能記住:更年期不是女性生命的“下坡路”,而是卸下重擔、更關注自己的“新起點”。
如果你正被更年期癥狀困擾,或是想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歡迎來到婦女保健中心更年期保健門診,我們陪你一起,平穩、從容地走過這段特殊時光。
文字|婦女保健科 汪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