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圖文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轉發只為學習分享,侵權請通知必刪。
在中國傳統花鳥畫中,菊花占據著一個獨特而重要的位置。它與梅、蘭、竹并稱為“四君子”,是文人畫家們鐘愛的創作題材。歷經千百年的描繪,菊花不再僅僅是一種觀賞植物,而是被賦予了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成為中國人精神世界的一種象征。
![]()
一、凌霜傲骨:堅韌不拔的生命力
菊花最引人注目的特點,便是在深秋時節,當百花凋零、草木枯萎之時,它卻迎風怒放。這種“我花開后百花殺”的自然特性,被文人畫家們視為在逆境中堅守品格的絕佳象征。
![]()
在國畫中,描繪菊花常常離不開秋天的環境。畫家們會通過簡練的筆觸,勾勒出在蕭瑟秋風、凜冽寒霜中依然挺拔舒展的菊枝。菊花的葉子可能已經斑駁甚至殘破,但花朵卻團團緊簇,顏色飽滿,展現出一種不屈不撓的斗志。這種“凌霜傲骨”的精神,給予了無數在人生困境中的人們以巨大的精神慰藉和鼓舞。它告訴人們,真正的品格不是在順境中展現,而是在嚴峻的考驗面前,依然能夠保持自我的風骨與尊嚴。
![]()
二、隱逸高潔:不慕名利的淡泊之心
在中國文化里,菊花很早就與隱士聯系在一起。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以其“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為菊花奠定了隱逸的基調。他舍棄官場,歸隱田園,在自然的懷抱中尋找生命的真諦,而菊花正是他這種淡泊、清高生活態度的伴侶。
在國畫中,這一寓意得到了充分的視覺化表現。畫家們常常將菊花描繪在籬笆邊、庭院一角或幽靜的山石旁,環境清幽,遠離喧囂。畫面的構圖往往疏朗、寧靜,沒有繁復熱烈的場景。這種處理方式,意在突出菊花不與眾花爭春、安于寂寞的品格。它象征著一種不慕榮華、不趨炎附勢的獨立人格,一種在紛擾世界中保持內心平靜與純潔的智慧。對于古代的文人來說,欣賞或繪制菊花,是對自己理想中隱逸生活的一種向往和表達。
▼點擊圖片學國畫▼
其它知識 書法知識
國學經典
![]()
三、長壽安康:吉祥美好的祝愿
除了精神層面的寓意外,菊花也具有非常積極的民間吉祥寓意。它的名字“菊”與“居”諧音,而“九”在中國文化中是陽數之極,象征長久,所以菊花很自然地與“長壽”和“長久安居”聯系在了一起。
因此,在許多寓意吉祥的國畫中,我們常常能看到菊花的身影。例如:
菊花與松樹:組合成“松菊延年”的主題,祝愿老人健康長壽。
菊花與鵪鶉:因為“鵪”與“安”同音,畫面寓意“居世安寧”,希望生活平安穩定。
菊花與九只鵪鶉:寓意“九世安居”,表達了家族世代和睦、長久安居樂業的美好愿望。
這些主題的繪畫通常作為祝壽或賀喜的禮物,充滿了樸素而真摯的生活氣息,體現了人們對健康、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
![]()
四、君子之風:整體的品格象征
當菊花與梅、蘭、竹并列時,它作為“四君子”之一的整體形象便更加鮮明。如果說梅花象征傲骨,蘭花象征幽雅,竹子象征氣節,那么菊花則集中代表了“淡泊”與“堅貞”。
它不像牡丹那樣追求富麗堂皇,也不像玫瑰那樣嬌艷動人。它色澤溫和,形態自然,于平淡中見韻味。這種樸素而持久的美感,正符合儒家文化中對君子“溫潤如玉”、“窮則獨善其身”的理想要求。畫家在描繪菊花時,注重表現其整體的姿態和神韻,而非僅僅追求外形的逼真。無論是用精細的工筆細細勾勒,還是用揮灑的寫意大膽表現,其核心都是在捕捉和傳達這種內在的君子之風。
![]()
國畫中的菊花,是一個內涵極其豐富的文化符號。它既象征著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堅韌精神,也代表著遠離世俗紛擾的隱逸情懷;它既承載著人們對長壽安康的樸素祝愿,也體現了文人雅士所推崇的淡泊高潔的君子品格。
從陶淵明的籬笆邊到歷代畫家的宣紙上,菊花的精神內涵被不斷地描繪和傳承。直到今天,我們欣賞一幅菊花圖時,依然能夠感受到那種不懼風霜的頑強、那份甘于平淡的從容。它提醒著我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依然可以保有內心的堅守與平和,活出屬于自己的、有韌性的精彩。
▼點擊圖片學國畫▼
人物知識 山水知識 花鳥知識

點擊:閱讀原文,學習更多繪畫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