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由云南省人才服務中心、云南省影視產業發展促進會聯合主辦,云南云視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承辦的“彩云英才薈-紀錄片大師創作分享會”在昆明順利舉辦。
![]()
活動伊始,云南省影視產業發展促進會會長、著名導演彭涌致歡迎詞,表示舉辦此次活動以“學習大師,成為大師,振興云南紀錄片”為目的,為云南紀錄片再創輝煌培養梯級人才,活動由云南省影視產業發展促進會陸家華副會長主持。
![]()
作為分享會的首期分享大師是中國著名紀錄片導演褚嘉驊,他從1980年起從事主旋律紀錄片創作、研究、實踐40年。主要作品有:12集大型紀錄片《毛澤東》,12集大型文獻紀錄片《鄧小平》,大型紀錄片《大閱兵》,8集文獻紀錄片《使命》,大型理論電視片《東方之光》,十集大型文獻紀錄片《新西藏》,8集理論電視片《創世詩篇》等。以上作品均獲得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中國文聯等多項國家大獎。撰寫的關于主旋律紀錄片創作的多篇論文,先后在《電視研究》等刊物上發表。2013年退休以后他并沒有停止紀錄片的創作工作,仍堅持在一線帶領創作團隊拍攝了大型紀錄片《中國道路》、8集理論文獻片《光榮與輝煌》、4集文獻片《一代哲人艾思奇》。從2018年起為中宣部“中華優秀傳統發展工程”《華夏文明五千年·影像辭典》(10000集)擔任總編導。2019年為中宣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執導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領導小組主題教育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烈士“十一書”》。2019年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五集教育紀錄片《走進新黨章》總編導,該片獲2019年中宣部十五屆“五個一工程”特別獎。目前正在執行中共中央組織部2021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理論文獻片《人民萬歲》創作任務。褚嘉驊導演結合自己最新創作的文獻紀錄片《戰歌-歌聲中的抗戰》為案例,以“紀實影像的溫度與力量”為核心,從歷史場景的考據與還原技巧到如何在紀實拍攝中捕捉人物情感的“黃金瞬間”,再到針對云南題材的創作破局點,他特別強調,“云南的民族文化、自然生態是獨一無二的創作富礦,要用‘在地視角’挖掘細節,用‘時代語言’包裝故事,讓云南題材既有‘鄉土味’更有‘傳播力’”。
![]()
互動交流環節,參會者圍繞“云南生物多樣性題材紀錄片的拍攝難點”“紀錄片創作者如何平衡商業價值與藝術表達”“少數民族文化紀錄片的敘事創新”等實際問題積極提問。褚嘉華結合云南本土案例逐一拆解,建議創作者多深入云南州市等文化富集地采風,從非遺傳承人的日常、鄉村振興的實踐等“小切口”入手,讓宏大主題通過具體人物與故事落地,同時善用短視頻、直播等新形式擴大作品影響力。
![]()
分享會的最后,云南省廣播電視局宣傳處張晶副處長宣講了云南省紀錄片的獎勵政策和創新精品的扶持辦法,表示云南省廣播電視局作為云南省影視產業發展促進會的業務主管單位,將會在后續本土影視人才培育、紀錄片項目孵化中展開長期合作。云南省人才服務中心杜華杰主表示,此次分享會是“彩云英才薈”聚焦影視文化人才培育的重要舉措,未來將繼續聯動影視產業發展促進會,邀請更多頂尖專家走進云南,通過大師授課、項目結對等方式,為云南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儲備專業人才,助力更多云南故事通過紀實影像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