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科技飛速發展并深刻重塑社會的這個時代里,作為與科技創新處于同等地位的科學普及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作者 | 鞠強
2024年12月25日,經過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正式施行,其中首次以法律形式確立每年9月為全國科普月。此前,每年9月第三個公休日為全國科普日。從“科普日”到“科普月”,背后是我國科普工作從集中性宣傳向常態化服務的歷史性轉變,彰顯著科普事業法治化、社會化、全民化的新格局。
今年9月,我國迎來首個全國科普月,各地掀起了一陣科普熱潮,一幅全民參與科學的圖景呈現在我們面前。科普工作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展板與手冊,而是通過科普夜市、地鐵打卡、科學嘉年華等多種創新形式,讓科學更有“煙火氣”、更加“接地氣”,成為可觸可感的生活日常。
在首個全國科普月里,各地開展的科普活動聚焦不同群體需求,實現科普服務的“精準滴灌”。青少年是科普的重點對象,更是科學未來的希望,各地以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深海探測等前沿科技為切入點,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愛。在“銀發社會”,面向老年人的科普工作受到更多關注,各地圍繞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安全、生命健康、數字生活等話題開展科普活動,使參與其中的老年人有實實在在的收獲。建設農業強國、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需要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在科普月期間,全國各地的農業科技志愿服務隊將科普與農業生產相結合,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
全國科普月的設立,不僅是科普活動的升級擴容,更是國家科普能力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從立法保障到全民參與,從高端科研資源開放到基層科普服務下沉,全國科普月構建了一個立體化、沉浸式、可持續的全民科普新生態,推動科普事業實現躍升。它不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一場精神的啟蒙——讓公眾在參與中感受科學之美,在體驗中理解科技之用。
這場全民參與的科普盛宴,正在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筑牢堅實的社會基礎,全國科普月點亮的科學之光將照亮中華民族邁向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
![]()
Read the new issue of the magazine first
![]()
欄目·科學探奇
![]()
水晶蘭不僅不會給真菌提供什么碳源營養,它們還會從中攔截,將真菌從樹木身上獲取到的碳源據為己有,這就像是強盜直接在商隊路上攔截貨物。
欄目·真相
![]()
社交媒體上流傳著一種“成功人士少睡論”,但神經科學證據表明,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這種“少睡高效”狀態實則是一種生理假象。
欄目·聚焦
![]()
科學教育是支撐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舉措。如何高質量推進科學教育工作,是社會各界的核心議題之一。
欄目·萬象
![]()
一批沉睡已久的老化石,正在新技術的“喚醒”下層層揭開生命演化的神秘面紗。
-點擊 閱讀更多科學家的故事-
科技發展的背后離不開科技工作者的奉獻
閱讀“科技工作者”
了解更多科學背后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