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魏鴻嬌 張曉玉
連日來,瓜州縣23萬畝棉田裹滿銀絮,正式進入采收旺季。各鄉鎮田間地頭里,5405名外來采棉工的身影穿梭忙碌,指尖翻飛間將雪白棉朵收入袋中。為守護采棉工生產生活安全與合法權益,瓜州縣就業服務中心攜手勞動保障維權中心,深入各鄉鎮棉區開展專項行動——既做采棉工需求的“摸排員”,也當安全防線的“守護者”,成為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決者”,用一系列暖心舉措筑牢民生保障屏障。
三維統計,摸清需求“活臺賬”
“李大哥,您這采收速度真利索,一天能采120公斤吧?”在廣至藏族鄉的棉田作業區,勞務專干蹲在齊腰的棉壟旁,一邊跟著采棉工李大哥的節奏記錄采收數據,一邊拉著家常了解生活近況。
這樣的場景,是瓜州縣創新推行“三維統計法”的生動縮影。為精準掌握采棉工需求,工作人員從“田間實地記錄、宿舍深度訪談、臺賬交叉核驗”三個維度發力:在田間,緊盯各鄉鎮植棉面積、合作社用工計劃,摸清歷年采棉工流動規律;進宿舍,坐在寧夏籍王大姐的床邊促膝長談,逐一提煉住宿反饋與服務訴求;后臺則通過臺賬交叉比對,將采棉工來源地、務工時長、技能水平、薪資預期等關鍵信息錄入動態臺賬,真正實現“底數清、數據準、情況明”,為后續服務找準方向。
隱患排查,織密安全“防護網”
棉田采收季節奏緊,臨時設施多,安全隱患也隨之增多。針對這一特點,工作人員對棉田機耕道、采棉工臨時宿舍、田間配電設施等關鍵區域展開拉網式檢查,不放過任何一處細節:消防方面,彎腰查看滅火器是否過期、抬手確認消防通道是否暢通,確保火災突發時能快速處置;農機安全上,圍著采收機械逐項檢查防護裝置是否齊全、詢問操作人員流程是否規范,避免采棉工協助作業時受傷;住宿安全方面,俯身摸查取暖設備溫度、開窗感受通風狀況,從源頭預防一氧化碳中毒、呼吸道疾病等問題。
“剛到瓜州沒幾天,就有人上門查安全、解疑問,連薪資怎么結算都講得明明白白,在這兒干活心里特別踏實!”來自寧夏的馬師傅笑著豎起了大拇指。
多元延伸,搭建便利“服務站”
“零工驛站環境好、能停車,登記完很快就匹配到崗位,收工還能在這兒歇腳,太方便了!”靈活就業者王艷芳的感慨,道出了瓜州縣服務升級的實效。
今年,瓜州縣以縣城新建零工驛站為核心,將服務觸角延伸至采棉工身邊:驛站內,專屬停車位整齊排列,綜合服務、信息發布、勞務洽談等功能區劃分清晰,專職人員提供“一站式”對接;線上,“零工就業云聘平臺”微信群實時推送用工信息,“碼上就業”小程序精準匹配崗位,定期開展的“直播帶崗”更是讓采棉工足不出戶就能找活;此外,驛站里免費供應的純凈水、隨時可用的充電插口、全覆蓋的Wi-Fi,解決了采棉工的日常需求,而專門設立的勞動爭議調解崗與法律援助臺,更讓就業服務與權益保障實現“無縫銜接”。
長效發力,守護權益“不打烊”
瓜州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持續發力,優化服務:動態更新需求臺賬,依據采棉前期、中期、后期的不同需求,深挖采棉工潛在訴求,為服務策略調整提供數據支撐;健全安全排查機制,在定期檢查基礎上增加不定期抽查,擴大排查范圍,把新出現的安全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豐富驛站服務內容,增設技能培訓課堂與文化娛樂區域,定期組織采棉工開展技能交流活動,同時優化線上服務平臺,提升用工信息推送的精準度。
從“一時暖”到長久護,瓜州縣正以長效行動,為采棉工打造更優質、更全面的服務環境,全力保障整個采棉季平穩有序,讓每一位采棉工在異鄉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踴躍投稿:mrgstx@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