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貴酒(股票簡稱:*ST巖石)發布公告稱,在與貴州貴酒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貴州貴酒”)的侵害商標權糾紛一案中,*ST巖石被判決賠償貴州貴酒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共計418.847萬元,并立即停止使用貴州貴酒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名稱“貴酒”。
![]()
當前,上海貴酒正面臨品牌重塑受阻、債務壓力高企與退市風險加劇等多重困境。如何在司法糾偏后重構品牌認知、化解財務危機并重建市場信任,已成為其能否在激烈行業競爭與嚴格監管環境中存續發展的關鍵命題。
01
耗時6年的訴訟拉鋸戰,以上海貴酒敗訴收尾
據了解,這場備受行業關注的“貴酒”名稱之爭,其根源可追溯至2019年上海貴酒的戰略轉型。
上海貴酒前身為成立于1989年的豪盛(福建)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自1993年上市以來經歷了多次更名,曾經使用過的證券簡稱包含“福建豪盛”“ST豪盛”“利嘉股份”“多倫股份”“匹凸匹”“ST匹凸”“ST巖石”“巖石股份”等。這一連串的身份轉換折射出企業在戰略定位上的持續探索。
2019年12月,公司全稱由“上海巖石企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當時的證券簡稱為“ST巖石”,后變更為“巖石股份”,直到今年4月因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簡稱變更為“*ST巖石”。
![]()
正是由于2019年公司全稱的變更,將“貴酒”作為公司核心標識,引發了后續貴州貴酒對其的訴訟。
資料顯示,貴州貴酒是貴州省重點釀酒企業之一,其前身為國營貴陽酒廠。歷經2009年成功改制及2019年的集團化升級,已在白酒行業建立起深厚的品牌根基。
早在2019年12月,貴州貴酒就以侵害商標專用權、構成不正當競爭糾紛為由起訴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ST巖石)。經過六年的多輪司法程序,最終以上海貴酒敗訴收尾,這場圍繞“貴酒”二字的商業標識爭奪戰也終于塵埃落定。
關于訴訟對于公司利潤的影響,上海貴酒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將根據判決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會減少本期利潤。
與此同時,上海貴酒在訴訟之前,存在不少以“貴酒”命名的產品,包含君道貴釀酒系列、貴酒匠系列等。如今公司主要產品矩陣失去品牌名字,上海貴酒未來的業務發展恐將陷入困境。
酒類專家表示,從公司層面看,“上海貴酒”作為企業名稱中的“貴酒”字號被法院認定為侵權,必須停止使用。這不僅限于產品名稱,而是整個企業名稱中使用“貴酒”二字都不再被允許。從產品層面看,雖然本次判決主要針對企業名稱的使用,但由于“貴酒”已被認定為貴州貴酒的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名稱,繼續在產品包裝、宣傳中使用“貴酒”作為品牌核心元素,也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或侵權。
上海貴酒與貴州貴酒持續六年的法律拉鋸,不僅是一場商標專用權的爭奪,更折射出資本市場中部分企業試圖通過“品牌借殼”實現轉型所面臨的合規邊界與司法認定標準。在品牌價值日益成為企業核心資產的當下,此案也為行業提供了關于企業名稱權、商標權沖突與誠信競爭的重要判例參考。
02
多重問題接連爆發,退市幾乎成定局
除了此次訴訟案外,上海貴酒本身也早就風波不斷。
從2015年開始,韓宏偉、韓嘯父子先后通過“五牛”、“貴酒發展”等平臺增持上海貴酒,在短短八年里合計投入超過30億元將其打造成“醬酒新貴”。而自其關聯公司海銀財富爆雷以來,上海貴酒各種問題接連爆發,公司已岌岌可危。
首先是各種債務危機。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貴酒流動負債合計14.17億元,其中短期借款2.52億元,資產負債率攀升至74.38%,遠超行業22.05%的平均水平。同期,該公司的貨幣資金僅1538.71萬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剩474.28萬元,償債能力嚴重不足。
債務危機之下,引發了上海貴酒的一系列的訴訟潮。今年6-7月,上海貴酒密集爆發4起訴訟,涉案總額達1.87億元。8月,上海貴酒及其子公司貴州高醬酒業有限公司因5029.68萬元金融借款糾紛被貴州銀行起訴。據企查查顯示,截至2025年8月,該公司累計涉及司法案件527起,案件金額累計2.22億元,部分銀行賬戶與股權已遭司法凍結。
更為嚴重的是,上海貴酒管理層已陷入混亂。2024年,實控人韓嘯因關聯公司海銀財富涉嫌非法集資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也是在這一年,公司董事、總經理、董秘、副總等核心高管就有6人在半年內離職。根據公告,副董事長陳琪也于今年5月申請辭去副董事長職務,在未確認代行董事長職責人選之前,陳琪仍代行董事長職責。
從業績來看,上海貴酒還面臨“保殼”壓力。
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0.91億元、16.29億元、2.8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80.90%、49.30%、-82.54%;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274.40萬元、8707.04萬元、-2.17億元,同比增速依次為-39.86%、133.00%、-349.63%。2025年上半年,*ST巖石實現營業收入2824.96萬元,同比下降85.22%;歸母凈虧損6776.68萬元,同比收窄12.41%。
根據上交所新規,若上市公司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營收低于3億元且凈利潤為負,將觸及財務類強制退市指標。
![]()
上海貴酒要想在2025年全年達到3億元營收紅線,意味著下半年要實現約2.72億元的收入,相當于上半年營收的近10倍增長。就公司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來看,這個目標幾乎不可能實現。此外,公司年報已連續三年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若2025年報再次被出具“保留”或“否定”意見,同樣觸及退市條款。
簡單來說,上海貴酒的退市似乎已成定局。
作為一家在A股市場輾轉32年的老牌上市公司,上海貴酒正面臨品牌崩塌、債務壓頂、治理失序與監管風險的重重打擊,其資本市場之路又將走向何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