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的武器裝備妥善率一直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日常維護和維修能力較為欠缺,美國國會下屬的美國政府問責局最新報告指出,許多情況下,美軍的維護與維修能力確實不足。
![]()
美國F-35戰斗機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并非美軍官兵偷懶或水平低,而是美國國防部在多個武器系統上未能獲得完整的數據,導致維護人員必須完全依賴原廠供應的零件,然而,美國軍工企業的生產能力相對薄弱,常常無法及時提供配件,使得美軍不得不長時間等待,從而大大拖延了維護與維修周期。
這種問題在美國海軍中表現尤為嚴重,為了滿足維修需求,美國海軍經常不得不從停飛的F-35、F/A-18戰機以及未在海上部署的潛艇上拆卸零件,以解燃眉之急。
美國政府問責局的報告指出,美國國防部沒有從軍事承包商處取得必要的數據所有權與知識產權,導致無法妥善維護承包商生產的武器系統,這固然是一方面原因,更嚴重的是,美國軍方對從承包商那里獲得的工程圖紙和技術數據管理不善,進一步阻礙了美軍官兵的正常維護和維修工作。
報告直接點名了美軍五款主要武器系統存在數據所有權問題,分別為:美國海軍的F/A-18E/F艦載機 、F-35C艦載戰斗機、濱海戰斗艦、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美國陸軍的斯特萊克裝甲車。這五款武器系統均缺乏執行基地級維護所需的數據所有權,由于軍方無法掌握關鍵數據,各項維護和維修項目不得不依賴承包商,導致效率低下。
![]()
美國海軍F/A-18E/F戰斗機
以美國海軍F/A-18E/F為例,其維護人員透露,多年來一直試圖從主承包商波音公司獲取頻率電纜的數據所有權,但始終未能成功,因此,在執行維修任務時,只能從停飛的F/A-18E/F上拆取零件,雖然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能暫時維持運作,但也帶來新的隱患。
美國政府問責局警告稱,從停用裝備上拆零件會導致維護成本上升、工作量增加,并影響飛機的出勤率,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的維護人員也證實,由于關鍵零件的技術數據仍掌握在承包商手中,他們同樣被迫從暫未執行任務的潛艇上拆件以維持運作。
![]()
美國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
根據現行美國法律,國防部可為操作、維護、安裝和訓練等目的存取武器裝備的技術數據,但并未明確規定制造流程數據的所有權也歸國防部,這使得軍方與承包商在合同條款和數據類型的理解上存在較大偏差,進一步影響了武器系統的維護與維修能力。
實際上,美國的各大軍事承包商普遍不愿將詳細的系統數據交給軍方,原因在于,武器系統交付后,其后續的維護與維修服務,是這些承包商長期獲利的重要來源,一旦將詳細數據交出,承包商的盈利空間將被嚴重壓縮。
雖然美國政府問責局的報告揭示了這一重大問題,但要真正解決卻困難重重,美國的主要軍事承包商均為軍工巨頭,在政府和國會中人脈廣泛,只要有不利于他們的議案出現,這些公司便會通過游說活動加以阻止,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成功擋下不利法案。
因此,美國政府問責局的報告更多是讓公眾了解到這一問題的存在,然而,知曉問題并不代表能夠解決,報告的結論在現實中恐怕難以產生實質性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