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錦 實習生 孫志杰)10月10日,由市委網信辦主辦的“我愛湘潭我的家”——“拍湘潭”之“時光里的湘潭”網絡主題宣傳采風活動啟動,一支由本地網絡名人、攝影達人、文旅博主組成的采風團隊,分別走進湘潭縣和湘鄉市的山水與古鎮之間,用獨特的視角和鏡頭語言,開啟一場與歷史對話、為文化留影的深度之旅。
![]()
采風團隊參觀周小舟故居。(記者 陳錦 攝)
作為湘潭縣采風活動的首站,一座橫跨花石水、始建于清代的漢城橋,橋身長12米,寬5米,跨度10米,拱高7米。在采風團隊的鏡頭下,斑駁的橋身、橋下潺潺的流水與遠處靜謐的民房相映成趣,有人俯身捕捉石縫間生長的頑強綠植,或遠眺記錄古橋在陽光下的巍峨剪影,通過一次次對焦與快門,解碼這座古橋所承載的百年商賈繁華與人間煙火。
在湘潭縣排頭鄉隱山村的隱山,這里不僅是風景秀麗的天然氧吧,更是理學家胡安國、胡宏父子著書立說、開創“湖湘學派”的圣地,走出了如周小舟這般堅守理想、敢于直言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也關聯著左宗棠在此增長才干的早年經歷,雖處不同時代,卻共同詮釋從隱山走出去的湖湘子弟心系天下的情懷。采風團隊的鏡頭不單掃過風景,更執著尋找能講故事的具體細節:一塊磚,一級臺階,一道碑文。大家商量著,怎么把這些內容做出新意,真正地“活”起來。
采風團最后一站來到位于雨湖區城正街尊崇文脈、傳承道統的圣地——湘潭文廟。相較于隱山的自然與漢城橋的實用,文廟的紅墻黃瓦、奎星門與大成殿,在秋日下散發一種莊重而典雅的秩序之美。湘潭文廟始建于南宋紹興初年,此后在元、明、清各代多次修繕與擴建,它曾是士子求學、科舉致仕的搖籃,見證了朝代的更迭,經歷過戰火洗禮,卻始終屹立在湘潭這片紅色熱土之上。
另一邊,前往湘鄉市的采風團隊同樣收獲豐碩。他們依次走訪了萬福橋、錦屏橋、壺天古街和金石鎮狀元塔等地。
市委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將線上流量引向線下的歷史文化遺產,讓沉睡的文物古跡、人文故事借助互聯網的翅膀“活”起來、“火”起來,從而吸引更多人去關注、了解和走進湘潭,為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深化城鄉精神文明建設注入新的網絡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