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個新的世界紀錄誕生在中國!
全新的“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已于9月28日正式建成通車!這座位于貴州省安順市與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交界處的大橋,全長2890米,主跨徑達1420米,是目前世界山區(qū)峽谷第一大跨度鋼桁梁懸索橋;其橋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超越北盤江大橋成為新的“世界第一高橋”,被譽為“橫豎都是第一”!
![]()
花江峽谷大橋,同時還是橋旅融合的典范。 攝影/王致遠
借由這座“超級工程”落成之際,我們跟隨秋日的腳步緩緩走入貴州,探尋這片屢屢誕生各種自然奇觀與人工奇跡的土地。
當夏日漸遠,這西南山地大省,群山層林盡染、百川漫江碧透。這片土地便以一種山河變裝的方式,鋪開它最濃郁的色彩。走進貴州詩意的秋天,盡享山水養(yǎng)眼、森林養(yǎng)肺、山珍養(yǎng)胃、運動養(yǎng)身、文化養(yǎng)心的“五養(yǎng)”之福,開啟一場詮釋全身心皆得滋養(yǎng)的生活方式。
![]()
秋光下的興義萬峰林美如畫境。 攝影/陳劍平
這里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貴州,是陽明心學的起點,是中國革命的偉大歷史轉(zhuǎn)折點,是一腳踏入大明風華的“穿越點”,更是充滿西南少數(shù)民族風情的“村寨宇宙”;這里有多姿多彩的森林氧吧,慶祝著令無數(shù)打工人向往的節(jié)慶,秋日的豐收迎接游客們的到來,再煲上滋補藥膳……這里打造出獨一無二的貴州之秋。
在貴州,秋的旅程不止于山水與民俗。秋天的貴州,不僅是一個時節(jié)概念,更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征。在絢爛斑斕的秋色之上徒步穿越,在吹過稻浪的風中騎行,在秋陽下的小酒館漫談說笑,或是在不問日夜的溶洞中細品咖啡,就在這時光的消磨中,找回生活的真諦。
![]()
徒步、攀巖、露營、探洞,每一個都是奔赴貴州的理由。 攝影/周元
養(yǎng)眼之旅:
行行攝攝的貴州多彩之秋
要問浩浩蕩蕩到貴州的出游人群,什么是老少咸宜的必備項目,那必然是——出片!
![]()
黔東南州加榜梯田即將豐收,游人走進秋天的金色迷宮。 攝影/方映
貴州的秋季,是大自然打翻的調(diào)色盤。九月至十月,屬于貴州的雨季剛過,山水更加清澈的時節(jié),仿佛將如夢如幻的秋季畫卷徐徐展開,見之心曠神怡。
六盤水市妥樂村或許是最受“出片”達人青睞的寶地,這里擁有世界最大的銀杏群。每年秋季,1200余株古銀杏樹葉片金黃,落英繽紛,將整個村莊裝扮成童話世界。古老的寺廟、小橋、流水與金黃的銀杏相映成趣,時間在這里仿佛靜止了。任何一個角落按下快門,都是一張能讓你稱霸朋友圈的大片。
![]()
妥樂仙境,千年銀杏鑄造的童話世界,秋天的“出片”天花板!
除了鄉(xiāng)村,貴州的都市也有自己獨屬的金色秘境。各色“秋色葉”樹種的應用,讓城市俯仰之間皆是秋色。貴陽市花溪黃金大道梧桐樹片片金黃,倒映在清澈的花溪河水中,形成一條金光大道。在河邊散步、騎行、野餐,享受便捷的寧靜秋意,老少咸宜,是家庭出游娛樂身心的好去處。
![]()
漫步花溪黃金大道,看大自然的多彩調(diào)色盤。 攝影/許鈞泰
畢節(jié)市阿西里西韭菜坪的秋天則與眾不同,當海拔升至2900米,這里的秋天是連綿的紫色草甸、山脊線悠哉游哉的大風車,韭菜花熱烈地盛開,被譽為草原平替的山脊小徑吸引人們前去漫步,行走其上,云霧常常縈繞腳邊,猶如漫游天空之境。
![]()
承載游客的小火車穿梭在紫色的韭菜坪。 攝影/徐慶一
海拔再低一些,貴州的秋山秋林也拒絕四季如一的單調(diào)。黔北赤水市的赤水丹霞在秋天褪去了夏日的濃綠,換上紅、黃、綠的五彩寶衣,像節(jié)節(jié)高升的寶塔,又像現(xiàn)實版的“千與千尋”世界。而黔東北銅仁市梵凈山的秋,氣勢磅礴,森林用最濃烈的色彩給起伏的群山織起漸變的地毯,落葉鋪成金色的小路,像是穿越進入童話世界。
![]()
![]()
攝影/方映nic、張晉銘
上圖:赤水丹霞紅巖與瀑布交織,盡顯奔放的生命力。
下圖:收藏梵凈山紅云金頂秋日“鍍金”的最佳機位。
游覽貴州,從此便開啟一場天地共鳴的秋日儀式。
養(yǎng)肺秘境:
在山野森林,呼吸大口秋天
在北方隨著秋意漸濃,空氣開始變得干燥的時節(jié),貴州的群山之間,仍然被清澈的濕潤空氣溫柔包裹,氣溫保持在宜人的20℃左右。貴州88個縣(市、區(qū)、特區(qū))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優(yōu)良天數(shù)比率為99.4%;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zhì)優(yōu)良率保持在100%;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2.81%,省會貴陽更是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以648.41萬畝的森林面積實實在在成就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奇景……
![]()
讓貴州瀑布的水花濺濕衣裳,感受自然的洗禮。 攝影/方映nic
走進位于銅仁市的梵凈山自然保護區(qū),你立刻就能體會到身體細胞被負氧離子包圍的快感,這里的森林覆蓋率超95%,如同一座“超級制氧機”,不僅生態(tài)資源豐富、氣候舒適宜人、水質(zhì)純凈甘甜、旅游四季皆宜,無愧于“中國天然氧吧”的稱號!
![]()
中國天然氧吧——梵凈山。 攝影/李貴云
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稱黔南州)的茂蘭,則是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核心區(qū)域,森林覆蓋率超91%,自駕穿梭其中,將肺腑都滌蕩得通透輕盈。
若是行走在安順市黃果樹瀑布下,飛濺的水霧攜帶草木清香撲面而來,高達每立方厘米4200個的負氧離子濃度,猶如一場自然的洗禮。
![]()
![]()
攝影/陳慶全、李貴云
上圖:茂蘭的天然溶洞吸引了一波探險家們。
下圖:“亞洲第一瀑”黃果樹瀑布就這樣撞入眼中。
而更讓人倍感舒適的體驗,則凝聚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稱黔西南州)——中國氣象學會唯一認證的“中國四季康養(yǎng)之都”。在北緯25度的黃金氣候帶上,黔西南州的年均氣溫17℃,萬峰林在秋光中鋪展成千峰疊翠的水墨長卷,馬嶺河峽谷中瀑布群飛珠濺玉,這是中國最密集的峽谷瀑布群,在群山之上系上了一條銀色飄帶。
![]()
游人在馬嶺河峽谷,行走在喀斯特裂縫中。 攝影/胡云江
世居山中的貴州人,最懂青山綠水的豐饒,也最懂對青山綠水的保護。他們深深理解山水與人唇齒相依的道理,“天人合一”幾乎成為了貴州人心中一種深刻的文化基因,也成為這片土地生機綿延不絕的密碼。正因如此,秋季在此不再是時令更迭,而是一場潤澤肺腑的沉浸式SPA。在貴州,尤其在這片被認證的康養(yǎng)凈土,“養(yǎng)肺”,是一種觸手可及的日常,一種深植于山水與生活方式中的從容。
養(yǎng)身奇遇:
在山的王國上天入地,縱享戶外天堂
這個秋天,在貴州領(lǐng)略“山河變裝”的方式有了一種全新的可能——漫步云端。在花江峽谷大橋,可以一站式體驗“上天入地”。
乘坐觀光電梯直上云霄,在主塔頂端來一杯咖啡,從云端玻璃屋里“一覽眾山小”,這可能是人生中最“飄”的一杯咖啡;想體驗“人在前面飛,魂在后面追”的極致快感嗎?走上625米高的玻璃廊道,更有無繩蹦極、高空蕩繩、低空滑翔傘等勇敢者的游戲,就問你敢不敢來挑戰(zhàn)?
![]()
花江峽谷大橋,歡迎您前來挑戰(zhàn)。 攝影/云俊
這座超級大橋所帶來的,遠不止高橋極限運動的刺激,花江峽谷大橋在橋體中央打造長達300米的巨型水幕畫卷,通過高精度激光投影系統(tǒng),將大橋變成“峽谷IMAX”。吊索外側(cè)安裝“琴弦”式亮化裝置,燈光可隨音樂變換色彩與頻率,就像是一部巨型音樂游戲。
當然,你所游覽的林林總總的貴州秋景,或許就是無數(shù)戶外愛好者們追尋的理想天堂。
黔西南州興義世界地質(zhì)公園,還有另外的打開方式。數(shù)條專業(yè)的騎行綠道、彩色馬拉松步道,穿梭在喀斯特峰林間。數(shù)千座喀斯特山峰腳下,金色的稻田如同地毯鋪展,這幅生動的豐收圖景與運動者的身影同框,“人在畫中行”,是萬峰林最動感的玩法。
![]()
萬峰林下,秋光正好,乘坐熱氣球,解鎖高空視角。 攝影/胡云江
藏在黔東南州九萬大山中的加榜梯田,則是徒步愛好者的圣地。當?shù)竟戎饾u被秋天染成金色,層層疊疊的大山造就了如同魚鱗一般的梯田,秋光在山坡上錯落的水田中流轉(zhuǎn),在秋陽的照耀下宛如金色瀑布從山腰傾瀉而下。泥土與禾葉交融的芬芳,一路伴隨著這場身心的盛宴。
在山地王國,怎能沒有飛檐走壁的體驗呢?攀巖在這里不再是運動員的專利,黔西南州安龍國家山地戶外運動示范公園在天然巖壁上打造的攀巖項目“飛拉達”,安全防護措施和腳蹬讓它成為普通人的“巖壁華爾茲”。
![]()
![]()
在貴州,上可飛檐走壁,下可深入地心。
“上天”后,貴州還能讓你達成“入地”成就。洞穴露營讓地心與星空在此達成奇妙和解。當暮色浸染森林,躺在黔南州荔波酷玩森林公園內(nèi)的喀斯特溶洞里,帳篷暖燈與光年外的銀河遙相呼應。晨間被洞口瀉下的第一縷天光喚醒,這是屬于探險者的極致浪漫。
![]()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圖/視覺中國
-04-
養(yǎng)胃盛宴:
山野好“食”光,解鎖秋日滋養(yǎng)美味
貴州以大地為滋養(yǎng),以四時為節(jié)令,值此秋景,正是溫補養(yǎng)胃的良機。貴州的秋味,奉上一席自然饋贈的盛宴——
步入貴州的秋天,最先邂逅的是枝頭金燦燦的刺梨果,這顆看起來毛刺刺的黃金果,裹挾陽光與山露,釀成“維C之王”。貴州人說“刺梨上市,太醫(yī)無事”,果農(nóng)的巧手將它制成蜜餞、酵素與鮮漿,濃縮了秋日的精華。與此同時,“山卡卡”里的獼猴桃也迎來最甜美的時刻,剝開薄薄的外皮,果肉瑩潤多汁,若是錯過就要再等一年。一口酸酸甜甜,喚起沉睡的味蕾。
![]()
![]()
上圖/貴州畫報社 下圖攝影/陳偉紅
金燦燦的刺梨豐收了,果農(nóng)們以最快的速度將它們送上貨架。
貴州秋味的真正靈魂,還是在于發(fā)酵帶來的深入靈魂的酸爽,“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米湯發(fā)酵的白酸湯、毛辣果(野生番茄)和辣椒發(fā)酵的紅酸湯,加入獨特香氣的木姜子與各種山野菌菇,光是聞著就喚醒了脾胃。涮上一頓酸湯火鍋,溫熱湯氣熨帖身心,恰是寒秋最治愈的儀式感。這是貴州人應對氣候與時令的智慧。
![]()
![]()
紅酸湯和白酸湯,都是發(fā)酵帶來的美味。 攝影/吳學文
除了發(fā)酵,貴州人還深諳傳統(tǒng)的“藥食同源”之道。采自黔山深處的天麻,與農(nóng)家土雞慢火共燉。湯色清亮卻底蘊深厚,一碗下肚,暖意貫通四肢百骸。
最終,所有的美味都回歸于最本真的生態(tài)食材。山地梯田里,糯稻新收,街巷里用粽葉將糯米與紅糖包成方塊的黃粑俘獲了游客們的心;興仁的薏仁米飽滿粉糯,好吃又滋潤;小黃豆制成的豆花、豆腐圓子、爆漿豆腐,花樣繁多……貴州山間遍布未經(jīng)雕琢的天然食材。貴州的一粥一飯,都帶上土地的溫度;一菜一湯,盡是秋天的慷慨誠意。
![]()
攝影/吳學文
雞肉湯圓、威寧火腿、青巖鹵豬腳、包漿豆腐......大快朵頤。
-05-
養(yǎng)心之道:
到貴州,尋一趟久違的心靈之旅
一場盛大的民族狂歡
貴州的少數(shù)民族們打開秋天的方式,是“吃新節(jié)”。這個貴州苗族、侗族、仡佬族、布依族等少數(shù)民族共同慶祝的節(jié)日,拉開了豐收慶典的序幕。在秋收時節(jié)闖入一場少數(shù)民族與天地溝通,共慶豐收的節(jié)慶,用心感受土地崇拜的原生態(tài)文化,汲取自然平靜的力量。
![]()
吃新節(jié)時,寨民們聚集在一起舉辦活動。 攝影/李若漁
黔東南州丹寨縣苗族的吃新節(jié)場面規(guī)模宏大、儀式感極強,入選了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它的標志性場景,是蜿蜒數(shù)公里的千人長桌宴。席間,“高山流水”的敬酒歌聲不絕于耳,這也是一個“勇敢者的游戲”。
![]()
萬達小鎮(zhèn)長桌宴,規(guī)模盛大。 攝影/曹經(jīng)建
遵義市務川縣仡佬族的吃新節(jié),又被親切地稱為“白吃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前擺起“食臺”,上面堆滿了新收獲的稻谷、玉米、瓜果,主打一個慷慨的分享。這都源于仡佬族對于自然的敬畏,他們認為農(nóng)事收獲是自然所賜予的。
供奉新谷、祭拜谷神、祭祀祖先,祈求風調(diào)雨順、宴席嘗新等節(jié)日程序,在貴州各地大多相似。
黔東南州從江縣高增侗寨則有著儀式感十足的“舌尖盛宴”,其隆重程度僅次于春節(jié),“吃”新有著嚴格的程序。吃新節(jié)當天,要一起制作腌魚,魚“多子”多福,是豐收的象征。節(jié)日第一天,先是全魚宴,魚生、燒魚、炒魚、酸湯魚、清湯魚,能想到的統(tǒng)統(tǒng)來一遍;第二天是全牛宴,其中牛癟是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
![]()
![]()
腌魚和牛癟火鍋,儀式感十足。 攝影/陸進平、陸宇堃
貴州“第一節(jié)慶大省”的底氣來自古老的山林中的少數(shù)民族。山脈與森林的阻隔,讓貴州遍布多個民族,共有1400多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從年頭過到年尾,每個時刻都有歌聲從山的角落傳出。
穿越六百年的石頭城記
萬壑千巖的貴州,塑造了極致多元的文化景觀。當你走入貴州的屯堡,你仿佛能穿越時空,一腳踏入大明風華的歷史現(xiàn)場。
在貴州安順市,藏著一群奇特的聚落,“石頭的瓦蓋,石頭的房,石頭的街道,石頭的墻”,屯堡與黔山完美融合。它們并非當?shù)氐纳贁?shù)民族村落,而是明代時期的一批批漢族軍士留下的活態(tài)印記。
![]()
安順云峰屯,駐守在滇黔湘古驛道的堡壘。 攝影/楊爽
想要深度體驗這明代軍屯的遺風,天龍屯堡和云峰屯堡是不可錯過的目的地。屯堡人從江淮、江西、湖南等地遠征而來,平定西南后,便在這西南胸腹之地上,依照軍事防御邏輯,建起了自己的石頭家園。
屯堡婦女的傳統(tǒng)服飾是“鳳陽漢裝”,那是沿襲明代江淮女子典型打扮的遺風;而在演武堂,男子們揮戈起舞。最具代表性的屯堡“地戲”奏響遠古戰(zhàn)歌,堪稱“行走的史詩”,粗狂而震撼。
![]()
屯堡地戲,表演忠勇的戰(zhàn)爭故事。 攝影/李永忠
而一個個屯堡并非孤島,它們鎮(zhèn)守西南的同時,也通過滇黔湘古驛道與外界相連。追尋古驛道上的屯戍印記,安順西側(cè)的盤州市鎮(zhèn)遠樓沉默地駐守在云貴邊境,見證數(shù)百年來的商旅與軍事。
從安順向東北而行,貴陽市青巖古鎮(zhèn)由明初屯軍體系發(fā)展而來,古鎮(zhèn)的街巷布局與建筑風格,融合了軍事防御與文化交融的特征。有趣的是,這里的軍人后裔固執(zhí)地用家鄉(xiāng)地名為此間山水命名,棲霞山、東山,還有名為“龍井”的古樹,將千里之外的故土嵌入了貴州的肌理。
![]()
青巖古鎮(zhèn)仍保留著傳統(tǒng)的風貌。 攝影/吳昊
尋訪陽明,一場心靈的朝圣
貴陽市修文縣,坐落著一個原本鮮為人知的小地方,心學創(chuàng)始人王陽明石破天驚的悟道,讓“龍場”這個荒蕪的驛站,從此成為無數(shù)哲學后人朝圣的“源點”。
以龍場為起點,走向“陽明·問道十二境”游學線路,會發(fā)現(xiàn)一條清晰而動人的文脈。當我們走進玩易窩,在昏暗的燈光下穿過這座地下溶洞,或是在陽明洞觀看山壁的石刻,仿佛能感受到穿越時空的孤勇與哲思之火。
![]()
陽明洞的歷代題刻,都是穿越時空的對話。 攝影/尹剛
悟道之后,王陽明并未藏私,而是在貴州開壇講學,首倡“知行合一”之說,他創(chuàng)辦的“龍岡書院”,以及其后又應邀主講的“文明書院”,在貴州助力文教的昌盛。
沿著游學線路,在三人墳前,體會先生揮筆寫下《瘞旅文》的悲憫;前往黔西象祠,感受《象祠記》傳達的教化之理,見證“尺牘止亂”的智慧與大義。我們所思所想的每一步,都是與歷史的對話,對內(nèi)心的觀照。
![]()
攝影/吳學文
踏上陽明先生的貴州之路,在黔西象祠收獲一份內(nèi)心的力量。
王陽明曾盛贊“天下之山,萃于云貴”(《重修月潭寺建公館記》),而飛云崖便是黔南靈韻的縮影。被喻為“黔南第一洞天”的飛云崖,堪稱是貴州人文山水的代表。在此不僅能賞喀斯特奇觀,更可靜坐片刻,將一路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與眼前的靈山秀水相印證,體會“心與物游”的境界。
![]()
飛云崖,鐘靈毓秀之地,秋日中式美學天花板。 攝影/周睿曦
以光影重溫歷史,以腳步丈量信仰
在貴州的青山綠水間,還有一條獨特的“紅飄帶”——貴州長征文化數(shù)字藝術(shù)館蜿蜒展開。這是全球首個以長征為主題的全域行浸式數(shù)字體驗館,當你步入其中,長征這段崢嶸歲月,血戰(zhàn)湘江的悲壯,四渡赤水的奇謀,那些史詩戰(zhàn)役就被化為聲、光、影交織的壯闊畫卷,讓參觀者在可感可觸的共振中,重走信仰之路。
![]()
來“紅飄帶”穿越時空,看長征全景劇場。 攝影/陳偉紅
而這一切的敘事核心與歷史現(xiàn)場,正匯聚于中國革命的歷史拐點——遵義會議會址。時間在這座見證偉大轉(zhuǎn)折的灰磚樓里仿佛凝固了,展柜中泛黃的文件、簡陋的桌椅……每一件文物都是那段生死攸關(guān)歲月的沉默見證者,向到訪者訴說著“堅定信念、堅持真理、獨立自主、團結(jié)統(tǒng)一”的遵義會議精神。
![]()
遵義會議會址,觸摸歷史的回廊。 攝影/吳學文
若要真正體會“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的豪邁,就必須登上婁山關(guān)。站在陡峭的隘口,俯瞰云霧繚繞的群山,戰(zhàn)斗遺址依然清晰可辨。山風呼嘯而過,眼前仿佛呈現(xiàn)出當年戰(zhàn)場“馬蹄聲碎,喇叭聲咽”的壯烈。
![]()
在婁山關(guān),游客駐足欣賞毛主席詩詞。
攝影/潘軍翔
貴州,打造新的潮流之選
在貴州的慢生活下,貴州的年輕人,正在重新定義這片土地的生活方式,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自然與創(chuàng)意完美融合。
在山由Coffee的溶洞中,點上一杯手沖咖啡,在“地心”放空身心,咖啡的香氣與洞中濕潤的空氣交織,營造出獨一無二的品咖環(huán)境。這些天然洞穴改造的咖啡館,是貴州創(chuàng)業(yè)者的奇思妙想,贏得了年輕人的熱情追捧。
![]()
溶洞咖啡,享受一段特色時光。 攝影/方映nic
社區(qū)文化與咖啡在貴陽也奇妙地融合起來,黑石咖啡開在居民樓的雨棚下,既不臨街也不熱鬧,慢悠悠地開啟一片靜謐天地。好事咖啡的手繪咖啡杯另辟蹊徑,吸引了咖啡愛好者們前來打卡。但這并不意味著貴州只有“市井咖啡”,這里還是多項咖啡賽事世界冠軍的誕生地。貴陽的咖啡店密度超過上海,給咖啡愛好者帶來的是精益求精的極致體驗。
![]()
電臺街咖啡店,不失從容與精致。 攝影/吳學文
貴州正在用開放的潮流視野,為年輕人打開新的“公共”體驗空間。啤酒不僅僅是酒,更是“精釀”文化。貴陽隨處可見的精釀啤酒小館,給本地人和游客支撐起不輸雞尾酒的“微醺”體驗,非常適合三五好友小聚一下,談天說地。
![]()
街巷里的小館,集休閑放松于一體的大成者。 攝影/吳學文
“錘子精釀”已經(jīng)與70多家酒吧達成合作,致力于發(fā)揚精釀文化;TripSmith行匠精釀的8家門店見證了貴陽小巷的轉(zhuǎn)變;京A Taproom精釀餐吧正在開發(fā)一款“貴陽”口味的新調(diào)酒,試圖用調(diào)酒來呈現(xiàn)城市氣質(zhì)。
新茶飲文化,也在貴州年輕人中迅速興起。新興的貴州茶飲品牌,正悄然進行一場風味的本土實驗。它們大膽地將山野間的刺梨的酸甜、木姜子的獨特辛香融入杯中,創(chuàng)造出一種無法被復制的“貴州風味”。銅仁抹茶更是已經(jīng)走出貴州,走入全國抹茶愛好者的日常,比如盒馬超市的各種抹茶蛋糕或冰淇淋。但不管怎么說,大家一致認為,貴州茶飲只有在貴州才是最好喝、好吃的。
![]()
![]()
上圖:銅仁抹茶,走出貴州! 下圖:刺梨和咖啡的碰撞。
這個秋天,不妨走進貴州,徜徉一片鎏金世界。賞梯田金瀑、梧桐秋影,是謂“養(yǎng)眼”;于瓊山碧水間呼吸清冽的空氣,是謂“養(yǎng)肺”;峰叢徒步,田野騎行,是謂“養(yǎng)身”;嘗新米,品山珍,是謂“養(yǎng)胃”;而沉浸文化體驗,打卡貴州“新三飲”,是謂“養(yǎng)心”。
爽玩貴州,不止于一季的絢爛,更是一場身與心的圓滿回歸。
![]()
這個秋天,來貴州尋一場“五養(yǎng)”之旅! 攝影/方映nic
文 | 粉報春
圖片編輯 | 王家樂
設計 | 魚一條
封圖 |鄧紹東
首圖 | 吳學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