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家醫保局正式印發《國家長期護理保險服務項目目錄(試行)》(以下簡稱《長護服務項目目錄》),這是我國長期護理保險服務的首個“國家版”目錄。自2016年第一批15個試點城市啟動以來,2020年試點范圍擴大至49個城市,目前覆蓋參保群眾近1.9億人,累計籌集資金過千億元,支出超過850億元。隨著制度建設的不斷完善,推動長護服務均等化是實現長期護理保險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國家醫保局印發的《長護服務項目目錄》明確了長期護理保險的支付范圍,充分體現了長期護理保險的戰略購買作用,有針對性地減輕失能人員的經濟負擔,有力促進長護服務規范統一,更好賦能銀發經濟產業健康發展。
兩大類別目錄內容,精準覆蓋36項服務
《長護服務項目目錄》共納入36項服務,分為生活照護類和醫療護理類兩大類別,從制度層面規范了長護服務項目的保障范圍,為參保失能人員提供了清晰、可預期的服務清單。
生活照護類:20項服務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生活照護類項目聚焦于為長期護理保險待遇享受對象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及幫助維持其基本生活能力的服務,共20項,涵蓋飲食照護、排泄照護、清潔照護、穿脫衣物、功能維護、對癥護理、生命體征監測、安全護理8個類別。具體服務內容豐富多樣,包括協助進食/飲水、協助排泄、人工取便、洗發、理發、沐浴、生活功能訓練與指導、協助翻身扣背排痰等。
以飲食照護為例,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喂食,而是需要護工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護工要關注防誤吸問題,因為失能人員可能存在吞咽功能障礙,一旦發生誤吸,可能導致窒息等嚴重后果。同時,進食后要維持體位20 - 30分鐘,這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防止反流。服務時長也有明確規定,為15 - 30分鐘,確保服務的質量和效果。又如人工取便服務,需中高級長期照護師操作,時長20 - 30分鐘,且全程要保護隱私。這些細致的規定,確保了失能人員“吃喝拉撒”等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全方位、高質量的保障。
![]()
醫療護理類:16項服務緊密關聯基本照料
醫療護理類項目主要為長期護理保險待遇享受對象提供與基本生活照料密切相關的基礎醫療護理服務,共16項,涵蓋一般檢查護理、基礎護理、專項護理、康復4個類別。具體包括吸痰、氧氣吸入、灌腸、導尿、氣管切開護理、認知功能訓練、運動功能訓練等。
以“吸痰”服務為例,其要求明確且細致,包括吸痰前準備、吸痰操作等5點服務內容。吸痰前準備要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消毒到位,操作過程中要注意吸痰的深度、頻率等,以確保醫療護理服務的專業性和安全性。這些醫療護理服務與基本生活照料緊密相連,共同為失能人員的健康和生活質量保駕護航。
三項機制創新點,實現服務躍升
在服務標準化的基礎上,目錄通過三項創新機制實現了從粗放管理到精細服務的躍升。
目錄的創新特點之一在于“合并同類項”的精細化管理。例如,各試點地區已開展的“頭面部清潔”“足部清潔”“梳頭”“剃須”“床上擦浴”等服務,通過整合統一為“擦浴”,項目內涵明確為“根據照護對象身體狀況、生活自理能力及皮膚完整性等,選擇適宜方式對照護對象進行局部擦浴(面部/手足部清潔、梳頭、剃須等)或全身擦浴,根據需要涂抹護膚用品”,既避免了服務項目重復,又保證了服務質量的統一性。
此外,目錄對每項服務的操作規范、服務要求、推薦時長和人員資質均作出明確規定。“飲食照護”要求護工關注防誤吸,進食后維持體位20-30分鐘,服務時長15-30分鐘;“人工取便”需中高級長期照護師操作,時長20-30分鐘,全程保護隱私;“擦浴”明確要求水溫調節、防燙傷受涼等安全細節。其實這些細致規定背后,是目錄制定過程中始終堅持的三大原則,它們為目錄的科學制定和實施提供了根本遵循。
目錄制定堅持三大原則:一是堅持保障基本,統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籌資能力,合理確定基金支付范圍;二是堅持需求導向,重點覆蓋失能人員的基本照護需求,兼顧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三是堅持統籌銜接,充分對接現行試點服務項目,同時為地方平穩過渡留出空間。
值得關注得是,目錄還創新性地提出“服務包”模式,要求各地依據《長護服務項目目錄》,指導相關機構選取目錄內若干項服務項目組合形成不同的“服務包”,為長護待遇享受對象合理制定長期護理服務計劃,精準提供適宜服務。這種模式既滿足了失能人員的個性化需求,又避免了服務碎片化。
![]()
實施要求與過渡安排:確保平穩有序推進
為了確保《長護服務項目目錄》的順利實施,國家醫保局明確了實施要求和過渡安排,保障各地能夠平穩有序地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工作。
一是國家統一管理與動態調整。國家醫保局組織制定、調整和發布國家《長護服務項目目錄》,編制統一的項目代碼,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定期組織目錄調整發布。這一舉措體現了國家對長期護理保險服務的統一管理和規范。通過統一的項目代碼,便于對服務項目進行信息化管理和統計分析。動態調整機制則可以根據人口結構變化、醫療技術發展、失能人員需求變化等因素,及時對目錄進行調整和完善,確保目錄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而已建立本地區長護服務項目目錄的長期護理保險原試點城市,需做好原有目錄與國家目錄的對照映射,按國家政策要求用3年左右時間逐步統一規范。這一過渡安排充分考慮了原試點城市的實際情況,給予了足夠的時間進行調整和銜接,確保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平穩過渡。
二是做好目錄落地具體實施工作。按照國家醫保局的要求,各省(區、市)醫保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于2025年12月底前統籌做好本地區目錄落地實施工作,并做好相關支付管理工作。各地要做好長期護理服務項目分類與代碼的落地應用和長期護理保險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等相關工作,加強對定點長護服務機構的協議管理,做好長期照護師等服務人員的培養培訓,加強長護服務行為質量監督,促進服務規范化、標準化。而對于《長護服務項目目錄》實施后本地區基金運行和參保失能人員待遇水平情況,國家醫保局也表示各地需做好監測分析,確保基金平穩運行,參保失能人員待遇水平能夠滿足基本照護需求等。
![]()
目錄的發布,將多維度推動長護險發展
國家醫保局印發的《國家長期護理保險服務項目目錄》對于加快推進我國長護險制度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將發揮長護基金戰略購買作用、促進長護服務公平可及、引導長護服務產業發展,也將為商業護理保險、慈善護理服務等多層次保障提供基礎框架,有助于構建以社會保險為主體、商業保險為補充、慈善捐贈為輔助的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體系,滿足不同群體的多樣化需求。
目錄的實施將有效解決地區間支付范圍不統一、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保障失能人員的基本照護需求。通過規范服務項目內涵和服務要求,使參保失能人員能明確知道自己可以享受哪些服務,提高服務的可預期性。同時,目錄的出臺將推動長護服務從“區域碎片化”向“全國一體化”轉變,使不同地區、不同城市的失能人員享受到相同質量的護理服務。
在產業層面,目錄的實施將為長護服務行業提供穩定預期和資金支持,激發市場活力。據統計,試點以來,已拉動投入服務供給端的社會資本超600億元,長護服務機構超8800家。隨著目錄實施,長護服務行業將更加規范有序,預計產生近千萬的崗位需求,拓寬就業渠道,為銀發經濟注入新活力。
在基金運行方面,目錄堅持低水平起步、保障基本,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在科學測算基金承受能力的基礎上,合理確定長護險基金支付的范圍,確保基金平穩安全運行,推動長護險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目錄為未來將智能化服務、支持性輔助器具等納入支付范圍預留了空間,將進一步提高參保失能人員的護理服務品質和效率,增強幸福感和獲得感。
隨著《長護服務項目目錄》的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將從“試點探索”進入“規范運行”新階段,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供有力支撐。這一目錄的實施,將為1.9億參保人員提供更加公平、規范、可持續的長期護理保障,切實減輕失能人員的經濟負擔,提升服務質量,促進長護服務行業規范發展,為構建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體系奠定堅實基礎。在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將在保障失能人員權益、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來源 | 中國醫療保險 七月
編輯 | 符媚茹 吳晗瀟
熱點文章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