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互聯網上都要為一件事爭吵,那就是你到底是北方人還是南方人。這個問題堪比玄學,因為南北方的口味不一樣,就像媒體平臺上大家總是會為是甜粽子還是咸粽子,甜豆花還是咸豆花互相爭吵的不可開交。這時候地理課代表就站出來了,他們拿著放大鏡指著地圖說,別吵,標準答案在這里。秦嶺-淮河一線,是南北分界的最佳標準。然而一個河南的朋友在聽完這個答案后,原地崩潰。一因為淮河,不偏不倚,正好從我們河南腰上拉了一刀過去。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條被奉為圭臬的“天之痕”,居然沒有成為任何一個省的邊界。
![]()
它就像是一條巨型貪吃蛇,橫穿甘肅、陜西、河南、安徽、江蘇,結果愣是一個省都沒區分開。這就讓人很不解了,好好地自然分界線,為何不用呢?是不是古代的測繪技術不行,把南北分界線給劃歪了?然而這里面的奧義,豈是一般人能懂得,我們的老祖宗智慧可以說是深謀遠慮,太聰明了。這是一道延續了兩千年的,關于國家治理的頂級陽謀。要想真正理解,得先把腦子里的地圖最初印象先格式化一下。中國這個國家實在是太大了,而且文化的多元化,也讓人眼花繚亂。那么如何幫助快速定位是南還是北呢?
![]()
秦嶺淮河,就是個完美的標志。那么既然這條線這么重要,古代帝王為何不用它來劃分省界呢?答案就是山川形便,犬牙交錯。這是古代地圖勾勒大師在繪制地圖時,腦子里的兩條金科玉律。“山川形便”,意思就是順著山脈河流的走勢來劃分地盤。這么劃分的話,老百姓一看一目了然,辨識度很高。但問題也是很致命的,一個區域的地理單元如果太完整、太封閉,那么很容易滋生地方割據勢力,說的簡單點,容易出現“占山為王”的現象。四川盆地就是很典型的案例,四面都是高原大山,出口就那么幾個,易守難攻。
![]()
史書上總看到這樣一句話:“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未平”。中原一旦動亂,四川的老大只需把幾個出入口關閉,然后自己當皇帝,優哉游哉。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出現了很多占山為王的情況,敢跟朝廷叫板。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統治者們就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叫“犬牙交錯”。意思就是,我偏不讓你舒舒服服地待在一個完整的地理單元里。硬是要把地盤劃分的七零八亂,造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象,像狗的牙齒一樣互相咬合在一起。這么干,就是相互制衡,讓你沒機會造反。不得不說,咱們老祖宗的智慧真的值得后人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