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曾祺曾說:“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
蘇醒的胡辣湯言論引發熱議,本質是場品類誤讀,卻折射出地域美食的“正宗”困局。
爭議的起點,是對兩種美食的認知混淆。
9月27日,蘇醒在西安演出時稱“只有西安肉丸胡辣湯是真的”,這番話觸怒河南網友。
29日他公開道歉,坦言是用詞隨意,不該將兩地胡辣湯直接對比。
事實上,多數網友早科普:二者本就不是同一品類。
河南胡辣湯的底氣,源于深厚的產業根基。
河南周口西華縣是其發源地,2021年逍遙鎮胡辣湯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
當地形成全鏈條產業,帶動20萬人就業,年產值突破40億元。全國近4600家門店,1.6萬逍遙鎮人靠這碗湯增收10億元。
西安肉丸胡辣湯,則是獨立發展的地域特色。它并非河南胡辣湯的改良版,民國時期就已出現,有自身發展脈絡。
以牛肉丸為核心,搭配土豆、蓮花白等蔬菜,分坊上、大明宮等多個流派。清晨回民街的喝湯隊伍,早已是西安的煙火符號。
逍遙鎮胡辣湯協會的“正宗論”,顯露行業誤區。
工作人員強調“河南胡辣湯最正宗無可爭議”,卻忽視美食的演化本質。
河南胡辣湯自身也在創新,16家調料企業開發出60多種產品。
連西華縣都在制定行業標準,目的是規范發展而非固化口味。
類似爭議早有答案,標準化與差異化可共生。
泉州姜母鴨、天津煎餅馃子都已出臺標準,卻未扼殺風味多樣性。
河南胡辣湯能在北京開分店,西安胡辣湯受年輕人追捧,證明市場不認“唯一正宗”。
地域美食的生命力,在于貼合本地味蕾而非固守起源。
消費者早已用腳投票,風味比“正宗”更重要。
河南胡辣湯靠肉片與20多種香料立足,西安版本以肉丸和蔬菜取勝。
就像甜咸粽子、南北豆腐腦,沒有高低之分,只是偏好不同。
蘇醒事件中,更多人關心“去哪喝”而非“誰正宗”,恰是理性回歸。
地域美食的競爭,應是產業與文化的共贏。
河南可借非遺與產業鏈優勢擴大影響力,西安能憑特色吸引游客。
沒必要陷入“起源之爭”,正如汪曾祺所言,吃喝的本質是生活樂趣。
一碗湯的價值,從來不是“最正宗”,而是暖了誰的胃、承載了誰的記憶。
這場爭議終會平息,但留下重要啟示:
美食從不是靜止的標本,而是流動的文化。與其糾結“誰更正宗”,不如專注“如何更好”。
畢竟,能讓食客點贊的,永遠是味道本身,而非標簽。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