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香港四大天王的歷史地位。
這是筆者不小心瞧見的一個命題討論,底下眾說紛紜、各抒己見,有人說印象,有人贊偶像,有人想左右逢源,有人似是而非,有人超然事外,有人居心叵測。
實在有趣。
這事其實有多個維度。
![]()
先將視野限制在樂壇。
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定義,因為香港四大天王的名號,就是從四人在粵語歌壇的并駕齊驅和躍馬爭霸開始。
需要單獨指出的是,與其他三人不同,郭富城憑的反而是爆紅整個華語樂壇之勢。
封王彼時,他甚至連首張粵語專輯都尚未發行。
所以有人頗有微詞。
不過大家一定要明白,四大天王不是四大“歌王”,不但要能唱,市場銷量、人氣、偶像力、跳、演、跨界能力及發展潛力皆不可缺。
故而,只能是爆紅的郭富城,補齊四大天王的最后一塊拼圖。
這沒什么好妒嫉。
![]()
也不得不說。
又恰是因為此節,令得四大天王之說,與粵語歌壇歷史上任何一次加冕或者是封神之舉,都變得不一樣。
引郭富城入局,這是一個天才的構想與策略執行。
因為此舉,直接就打通了,從單一粵語歌壇到整個華語樂壇的通道。
簡單點說,郭富城出道爆紅,直接對應的是,連續三張普通話唱片銷量皆破百萬張,而反看粵語歌壇,張學友出道首張粵語專輯賣出二十萬張銷量,就已驚為天人。
這是一場質變。
所以在1993年,已在粵語歌壇站上巔峰的張學友,并攜四大天王之威,以一曲《吻別》,盡掃此前連續四張普通話專輯銷量皆頹的陰霾,賣出破四百萬張的驚天銷量。
一戰封神。
![]()
進一步來講。
盡管以普遍觀點來看,任何人的唱與風格,都避免不了被詬病,但以唱功、銷量、演唱會歷史聲勢和場次、獎項和業內聲望等等綜合來看,張學友該是拔得頭籌的那一位。
所以或可結論。
以唱之名,張學友歷史地位最高。
![]()
然而大家都忽略了一個東西。
歌舞其實并不可分。
單獨拆開來講,不但歌可傳情,舞之一物,其實是可以獨立存在的藝術,也有自己的語言,將二者放在流行音樂的視野中,更可各自其輝。
當維度拓展到歌舞并舉,郭富城就一騎絕塵。
沒有對手。
![]()
以四王來講。
張學友或將唱做到了極致,郭富城則在“唱跳”一途,傲然四顧。
單論舞,郭富城不但是第一個以流行歌手身份,拿得香港舞蹈年獎之人,更以無與倫比的舞臺掌控力和舞蹈表現力,贏得舞臺王者、亞洲舞王及東方舞臺神話的殊榮,這是橫壓整個亞洲樂壇的成就。
2004年的“舞臺寶典”演唱會,則從唱跳的品質、舞臺的制作和舞蹈的激烈、創意與美感等層面去衡量,可稱整個華語樂壇的巔峰之選。
無論單說舞蹈,還是唱跳結合,郭富城都可稱神。
以此論,郭富城的歷史地位最高。
![]()
講完了唱、跳,就該來到“演”了。
四大天王都能演、善演,這沒有人能否認,也是一種讓人瞠目結舌的能力。
不妨略作陳列。
上世紀九十年代,有《天若有情》、《五億探長雷洛傳》、《喋血街頭》、《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赤腳小子》、《都市情緣》、《浪漫風暴》、《甜蜜蜜》、《半生緣》、《風云雄霸天下》、《真心英雄》和《暗戰》出列。
新世紀及后十年,有《無間道》、《三更之回家》、《男人四十》、《大只佬》、《天下無賊》、《三岔口》、《父子》、《投名狀》、《C+偵探》、《白銀帝國》、《十月圍城》和《殺人犯》可陳。
一零年代迄今。
則有《最愛》、《桃姐》、《浮城大亨》、《寒戰》、《踏血尋梅》、《道士下山》、《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寒戰2》、《追龍》、《無雙》、《拆彈專家2》和《臨時劫案》提名。
或有少許遺漏。
![]()
毋庸諱言。
如果你僅把四大天王當作歌手來看待,一定會被震驚到無以復加。
他們是如何在灌錄數百首歌曲、舉辦數百場演唱會,又參與各種綜藝、慈善乃及廣告等等名目繁多的活動的同時,又同時交出如此之多的經典電影作品的?
這不合邏輯。
也無論是歌手還是演員,論唱、跳、演之綜合,除了一個張國榮,沒人再可以拿出來與四大天王對比。
當然,張國榮已逝,本身也地位尊崇、專業極強,又是天王前輩,不好拿來比較。
但這也是四大天王讓人服氣的地方。
![]()
四王之間,又如何對比?
論權威獎項數量。
劉德華五座“三金影帝”獎杯、一座金像獎最佳男配獎杯,郭富城三座“三金”影帝獎杯,黎明一座“三金”影帝獎杯,張學友一座“新德里影帝”獎杯、兩座“三金”最佳男配獎杯。
他們都是影帝與實力派演員。
但以數量論,無疑該是劉、郭、黎、張這樣一個順序排列。
劉德華居首。
![]()
若論作品強度、角色難度、戲路寬度和表演的深邃、獨占性。
郭富城持《風云雄霸天下》、《寒戰》、《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寒戰2》和《無雙》,以及《三岔口》、《父子》、《最愛》、《浮城大亨》、《踏血尋梅》和《臨時劫案》,堪稱無匹。
而且大家應該可以發現一個趨勢。
時間越靠近當下,郭富城作品越強、代表作越多,表演也愈加強勢。
他毫無爭議第一。
![]()
又再論商業票房成就。
郭富城三個一番香港票房年冠、一次破香港華語片影史票房紀錄、三破內地十億票房,劉德華三個香港票房年冠、兩破內地十億票房,張、黎可略。
這里或有爭議。
比如《澳門風云3》和《流浪地球2》,在劉德華擁躉的角度,肯定該列入劉德華票房成績。
但筆者想講一個基本事實。
撇開他“特出”加盟的《流浪地球2》不說,顯而易見,在電影《澳門風云3》里面,周潤發一家獨大。
而直到2019年,劉德華在拍完《掃毒2:天地對決》后,接受魯豫采訪時都還在說,“他們都有了超過十億的票房,但我還沒有”。
這是演員本人認知,與擁躉認知之間的差別。
也姑且拋開爭議不談。
在筆者的角度,郭富城和劉德華這兩位天王,在商業號召力和咖位層面,完全可以平手論道,這其實并沒有什么疑問。
它不以擁躉的意志為轉移。
![]()
至此或可作結。
論“唱”,張學友歷史地位第一,論“唱跳”,郭富城歷史地位第一。
一個歌神,一個舞臺神話,皆做到了行業內的極致。
這是音樂領域的專業之證。
劉德華在電影獎項的賽道上一騎絕塵,若以作品和表演角度衡量,郭富城無可爭議坐上首位,而商業票房和咖位這塊,劉、郭雙王平手。
這是電影領域的陳詞。
所以,香港四大天王的歷史地位誰更高,取決于你的視野,究竟是單維度,還是多維度。
可自決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