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年喜劇綜藝的喧嘩聲中,《喜人奇妙夜2》壓軸登場,這一次節目帶著更加自信的創作底氣歸來,有力回應了翹首以待的觀眾,也開啟了喜劇本質、創作初心與行業價值的深度對話。
笑是起點,人才是終點。米未十年間推出了多部廣為人知的經典綜藝,而在十周年之際,《喜人奇妙夜2》再度叩擊喜劇本質,完成了一場從“喜劇”到“喜人”、從“內容”到“人本”的行業深耕。
今年喜劇馬拉松的“最后沖刺”
喜人的節奏與堅持
《喜人奇妙夜2》選擇在此時登場,可以算是今年喜劇馬拉松的最后沖刺。在喜劇綜藝市場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喜人奇妙夜2》依然未播先熱,成為眾多觀眾期待中的“年度壓軸喜綜”。
值得一說的是,《喜人奇妙夜2》集結了頂配全明星陣容,除了有馬東、李誕、張若昀三位頗具看點的“熟人”之外,還有胡先煦和新晉威尼斯影后辛芷蕾加入“觀眾不代表”。作為《喜人奇妙夜》的忠實粉絲,往季的經典梗辛芷蕾是張口就來,現場對作品的點評既有自身經歷出發的“演員”視角,也展現出了與熒幕形象截然不同的反差萌。同樣“十級觀眾”的小胡也是直接callback了“半人馬”、“全場唯一真皇帝”等爆梗,還有一秒“猴化”、笑到嘴合不上的張若昀和洞察力驚人、笑聲魔性有感染力的李誕,這樣神仙配置的嘉賓陣容,不僅貢獻了很多綜藝名場面,也打破了傳統喜劇綜藝的演員壁壘,既提升了節目的專業口碑,也為喜劇創作帶來了更豐富的視角和可能性。
![]()
《喜人奇妙夜》第一季獲得白玉蘭最佳綜藝獎之后,節目組并沒有陷入“為變而變”的創作焦慮,而是將節目重心徹底落于“人”之上——不僅是鏡頭前的“喜人”,也包括每一個被作品照見的“普通人”。逐夢亞軍、某某某、四士同堂三組冠軍團長和老喜人酷酷的天放、胖達人3正式回歸、熟悉的熱門小隊思念成吉、雙高胎齊聚,還有“老喜人”的換乘組隊,“熟人局”+新賽制,碰撞出的新火花足夠讓人期待。《喜人奇妙夜2》延續“以喜人為核心”的理念,將視角更多投向演員和作品本身,這種“內容導向”的創作思路,恰恰是其能在眾多喜劇綜藝中持續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眾多原本默默無聞的喜劇演員通過這個舞臺被“看見”,而他們的作品,也持續刷新著觀眾對喜劇的認知與期待。
![]()
賽程終點站的“癲峰對決”
為何是喜人勝出?
所謂“癲峰對決”,不僅是節目效果上的“瘋狂”與“巔峰”,更是指創作上的“極致追求”與“情緒洞察”。
《喜人奇妙夜2》并沒有刻意追求外在的“新鮮感”,而是持續向內挖掘“作品的新鮮”和“人的新鮮”,它讓演員基于自身特質與生活經驗進行創作,跳脫出機械執行編劇預設的“笑點任務”,超越了單純的“搞笑”,真正成為當下社會情緒的一面鏡子。節目中眾多作品直面當代人的生活現實——中年就業、家庭關系、人性考驗……這些看似日常的題材,在喜劇的包裝下不僅令人發笑,更令人共鳴、深思、甚至療愈。
第一期作品《史密撕再就業》以看似荒誕的身份設定演繹“殺手夫婦”陷入了“失業焦慮”的窘境,作品巧妙地揭示著當代中年人的工作焦慮,又讓觀眾在笑點中共鳴和釋懷,讓大家不必沉浸在焦慮中,逐漸在大笑中get到“失業也沒什么,生活總有希望”。
![]()
這種“在地性”的表達,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模仿,而是建立在對時代情緒的深刻洞察之上。《技能五子棋》播出后受到了廣泛的追捧,被網友稱為“噩夢喜劇”。它能獲得如此反響,正因其無厘頭的抽象風格以及張興朝“夢到哪句說哪句”的臺詞銜接,精準捕捉了當下一種廣泛存在的、想要適度“發瘋”的心理需求,與時代情緒產生了高度契合。
另一個作品《空城計》借助經典IP《三國演義》的背景進行現代轉譯,諸葛孔明什么也不會只信玄學,上演“我真沒招了”地狂接好運讓觀眾捧腹大笑,讓人不禁夢回《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敵軍不是十五萬,是十五萬零兩個”;而小童從一開始的滿懷希望到最后直接發瘋擺爛,把“我不干了”寫在臉上站城門口視死如歸倒是嚇退了司馬懿大軍,等等這些看似荒謬的笑點和極具反差感的表演,背后是當代社會“大人物”和“小人物”的縮影,《空城計》用恰到好處的笑點與深刻的洞察完成了一次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
![]()
除此之外,本季節目還進一步強化了“作品電影感”和“演員生命力”。《舊警察故事》通過復古港片質感來敘事和講述深刻立意,在笑與淚的不斷反轉中映射現實困境。是“翻臉不認人只要前途”的“小人”還是“堅守初心與正義”的“叛徒”?充滿電影感的節奏和層層深入的人設劇情讓觀眾感動、共情,實現喜劇與影感的完美融合。
![]()
正是這種內容層面的精致化與深度化,正推動喜劇從所謂的“快餐娛樂”向具有價值的文化產品轉變升級。
“喜人宇宙”
一個創作自由的喜劇烏托邦
《喜人奇妙夜》系列包括《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系列最值得珍視的特質,在于它真正構建了一個讓創作者敢想、敢演、敢失敗的“喜劇烏托邦”。
在這個宇宙里,演員不再只是表演者,更是創作者、編劇甚至導演。節目給予他們極大的自主權,允許基于自身特質與生活經驗進行創作。這種“烏托邦”式的創作環境,催生了更真實、更貼近時代的作品。演員們不再機械執行編劇預設的“笑點任務”,而是真正從自身理解出發,完成對當下生活的喜劇化演繹。
節目不依賴外部明星引流,而是讓喜劇人本身成為節目的最大看點。例如四士同堂、酷酷的天放、雙高胎等組合,之所以能迅速收獲大量觀眾喜愛,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好笑”,更因為他們真實、鮮活、具有人格魅力。
三季冠軍五組團長回歸,有最厲害的“老喜人”坐鎮,與此同時一批還有“新喜人”強勢加入,小隊換乘演繹,為喜劇宇宙注入新鮮血液。他們中有來自話劇舞臺的實力派,也有在短視頻領域深耕的創意型演員。新人們帶著未被定義的風格和未被開發的潛力,與“老喜人”形成有趣的化學反應。也正是如此,《喜人奇妙夜2》讓冠軍不再只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除了“喜人”之外,“喜人宇宙”的魅力還在于其IP的生命力。往季的《三國》、《西游記》等等ip,也在不斷地延續、創作、更新。這種有延續、有迭代的IP開發模式,讓觀眾既能找到熟悉的情感鏈接,又能持續獲得新鮮感,也讓《喜人奇妙夜》成了一部“喜劇連續劇”。
![]()
馬東曾說:“喜劇是一個又長又厚的雪道,你從最開始扔一個雪球,它自己就會滾成一個大雪球。”
《喜人奇妙夜2》正是這樣一個雪球——它從“讓人笑”的起點出發,一路滾入了“讓人思”“讓人暖”“讓人信”的廣闊天地。以“內容創新”為核心競爭力,不以人設炒作為賣點,不以規則更迭為噱頭,而是踏踏實實做作品,做能讓人笑、也能讓人思考的作品。
喜劇從來不止搞笑,而是一個時代情緒的鏡像、一群創作個體的綻放、一種文化價值的傳遞。在這個看似“一切皆可娛樂”的時代,米未選擇用最真誠的方式,做最快樂的內容。而這,或許才是喜劇最動人的地方。
— THE END —
作者 | 影視產業觀察
主編 | 彭侃
執行主編 | 劉翠翠
排版 | 于佳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