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人像調色這么久,我算是摸出個門道:調色不是瞎調,得先搞明白這張照片想講啥情緒,然后再用色彩去“翻譯”這個情緒,說人話就是——先懂照片要表達的感覺,再選對應的顏色風格。
暖調的“情緒魔法”
暖色調(像橘、黃這些顏色)是營造氛圍感的高手。就像第一組照片里的暖棕、暖黃調,它們天生就帶點復古和溫柔的勁兒。用的時候得注意“輕重”,不是越濃越好。比如拍黃昏或者想搞點懷舊感的人像,暗部可以加點青褐或者深棕,亮部用柔和的暖黃,這樣既有暖調的溫馨,又不會顯得俗艷。就像給照片穿了件復古毛衣,舒服又有味道。
但暖調也不是只能走復古風,要是想拍陽光少女那種活力感,亮部的暖黃可以調得更清透點,暗部少加點重色,讓畫面亮堂又有活力,就像夏天的橘子汽水,清爽又帶勁。
對比色的“情緒張力”
第二張照片里的冷暖對比就很絕,暗部的冷黑和亮部的暖光撞在一起,孤獨和希望的情緒一下就出來了。這種對比色的用法,就像在情緒里加了個“放大器”。
比如拍那種帶點神秘感的人像,暗部可以用深藍、深紫這些冷色壓一壓,亮部用暖橘或者暖黃打亮主體,這種強烈的對比能把畫面的故事感拉滿,讓看的人一下就被帶進照片的情緒里。但對比也不能太猛,不然就像噪音一樣刺眼睛,得控制好冷暖的比例,讓它們相輔相成。
清新調的“情緒呼吸感”
第三張照片的清新暖調就很有呼吸感,這種調子適合表現自由、青春的情緒。調的時候可以讓整體色調偏暖,但飽和度別太高,就像給色彩蒙了層薄紗,柔和又舒服。
![]()
![]()
![]()
![]()
比如拍戶外的活力人像,亮部可以用淺黃、淺橙,暗部的綠調得清新一點,不搞那種濃郁的墨綠,這樣畫面就會顯得很通透,像春天的風一樣,讓人看了覺得清爽又自在。這種調子不用太復雜,越簡單越能突出那種自然的情緒。
調色的“說人話”邏輯:先抓情緒,再選顏色
很多新手調色容易陷入“參數陷阱”,光顧著調數值,忘了照片要表達啥。其實調色的邏輯很“人話”:先看這張人像照片是想講溫柔的故事,還是表現熱烈的情緒,或者是傳遞清新的感覺。
比如拍一個穿白裙的姑娘在黃昏里,情緒是溫柔又有點懷舊,那暖棕+柔和暖黃的調子就很合適;要是拍一個在夜晚持燈的姑娘,情緒是孤獨又有希望,那冷暖對比的調子就很對味;要是拍一個在草地上奔跑的姑娘,情緒是自由又青春,那清新暖調就很契合。
而且調色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同一個場景,情緒側重點變了,色調也得跟著變。就像拍同一個姑娘,想表現她的溫柔可以用暖棕調,想表現她的活力可以用清新暖調,這就跟人穿衣服一樣,不同風格得搭不同的“色彩衣服”。
總之,人像調色的心得就是:把自己當成一個“情緒翻譯官”,先讀懂照片里的情緒,再用對應的色彩去翻譯它,別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參數堆砌,讓色彩說“人話”,才能調出有靈魂的人像色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