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每個路口,波蘭都是波瀾掀起的地方。
波蘭在整個近代都面臨國家生存挑戰,十八世紀下半葉俄羅斯、普魯士和奧斯曼帝國先后三次瓜分波蘭,領土被陸續劃入三國,亡國超百年。十九世紀初,拿破侖在歐洲率先打破了一些舊體系,也導致華沙公國的出現,隨后波蘭領土再次淪為俄羅斯的附屬。
波蘭最后一次作為歐洲強國大約在十四至十六世紀上半葉,文明6里面波蘭的領袖是雅德維加,一位就愛傳教的萌萌噠。歷史上一開始雅德維加要嫁給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三世的兒子威廉,對面是 哈布斯堡家族, 本身這算門當戶對,兩人都訂婚了。但波蘭國內則勾兌了立陶宛公國,立陶宛大公橫插一杠也來提親。
![]()
王室的婚姻很多都是父母之命,但波蘭-立陶宛的聯姻是國內貴族集體推動的,貴族們甚至趕跑了來迎親的威廉,不惜賠了對方一大筆錢,隨后波蘭立陶宛兩國聯盟隨著姻親穩固了下來,并且推動了宗教改革。
二戰中的歷史,德國閃電戰的大規模實踐正是在波蘭,同時蘇德秘密條約也將其再次瓜分。上世紀末,波蘭加入了北約,在現代社會體系下,一個主權國家的存續,一般不會那么容易消亡,而直接的侵略行為更難為天下所接受,文明6里我是打征服勝利模式的,但現實畢竟不是游戲。
也只有波蘭這樣命運多舛,又一直有自己國家主體性的情況,才會在歷史中積累了悲情和警惕,才會有肖邦這樣的藝術家。
扯了這么多,回到正題。無論中歐班列運行是否通暢,是否階段性恢復,我們不能回避一個基本的常識問題——波蘭關閉邊境或者進行安全管制,是在東歐沖突地緣風險下的舉措,并非針對中歐班列運輸。
所以我近期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論調,把中歐班列單獨拎出來說事,怎么可能呢,國家邊境都關閉了,單獨留一條鐵路線?邏輯和常識不應下線。很多人愛給我普及一套理論:經濟不能離開政治單獨聊,但到了波蘭這里很多人選擇性忽視了。
一邊憤慨歷史的積弱,一邊在當下宣揚著誰強誰有理,動不動就想動動的觀念救不了波蘭。
甚至歐盟現在算的都不是經濟賬了,八千億歐元的發債預算是歐盟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大動作,基建和軍工是很燒錢的。
資本的江湖老仙人,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已經清倉了比亞迪,自從2008年購入后到2022年開始減持,在比亞迪已經開始要求涉外出口的員工停止加班,以滿足歐美相關法案的時候,巴菲特撤了。
![]()
當然,本來投資比亞迪,就是老伙伴芒格主導的,而并非巴菲特,他一開始并不想這么做,并且曾坦言是芒格的堅持。查理芒格走后,巴菲特即開始賣出。俗話說懂得買是一種智慧,懂得賣更是。
并不是說比亞迪的優劣,這只不過是巴菲特的公司行為而已。每個企業有自己的投資風格,并非要把所有正確的事情都做滿,能做對一部分,并且將事情做對已經實屬難能可貴了。
普通投資者只需要領會遙遙領先,而國際資本考慮的就多了。
任何企業做大都繞不開全球供應鏈,雖然國內內需消費的提振是相當有效的,不過電動車的補貼減弱和需求階段性到頂,還是會影響行業利潤的,并非單一某個企業。
其次,出海建廠有兩個挑戰:1、投資成本支出影響;2、供應鏈海外重塑的難度。而且即便是越南,其勞動者狀況也難通過“先進管理”來深挖潛力,所以若不是靠技術突破,很難降本增效。
跟老巴玩負債成本,如同跟波蘭玩閃電戰,他們都見多了。
聯絡鹽哥:saltsolution
升級版鹽選私享圈會員上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