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防務”系列專題聚焦重新定義軍事科技的初創企業,撥開炒作迷霧,審視推動防務未來的真正創新。
![]()
美國空軍國民警衛隊維護人員正在對MQ-9“死神”無人機進行飛行后維護。圖片來源:一等兵凱里·理查森/美國空軍
F-35戰斗機堪稱史上最雄心勃勃——也最昂貴——的軍事項目之一。然而在去年大部分時間里,這款戰機卻基本處于停飛狀態,并非因為機械故障,而是源于困擾該項目多年的軟件集成難題。
Parry Labs首席執行官約翰·帕克斯認為,F-35的困境折射出五角大樓面臨的更廣泛挑戰:如何在日益復雜的軍事系統中快速部署和更新軟件。
“我們當時已掌握系統所需的所有核心模塊,”帕克斯回憶起早年在國防部研究與工程辦公室的工作經歷,“但由于缺乏軟件可尋址能力,始終無法將其部署到平臺上。”
這一經歷促使帕克斯于2016年離開政府機構,創立了專注于“讓智能裝備更智能”的Parry Labs。他的使命是打造能讓無人機、坦克、艦船等所有裝備快速集成新功能的軟件基礎設施——將軍事硬件轉變為智能手機般靈活適配的平臺。
帕克斯指出,在對手技術能力持續提升的背景下,美軍卻受困于傳統系統和動輒需數年才能改造的供應商鎖定問題,形勢已刻不容緩。
![]()
Parry Labs創始人約翰·帕克斯。圖片來源:Parry Labs提供
打造“移動計算機”的操作系統
帕克斯將公司定位為構建“面向平臺與傳感器的基礎軟件操作系統”,旨在加速軟件在他所稱的“移動計算機”(指在對抗環境中運行、具有獨特安全需求的軍事系統)上的部署速度。
該公司推出的Stratia平臺致力于簡化軟件在“具有安全關鍵性、網絡關鍵性及復雜網絡依賴關系”系統中的交付流程。該技術覆蓋MQ-1、MQ-9等傳統無人機、新型巡飛彈、無人地面載具、海上平臺及太空系統多個領域。
“這好比AWS為云計算所做的——使軟件交付簡單且可擴展,”帕克斯以亞馬遜云計算平臺為例解釋道,“我們希望將這種集成便利性引入復雜軍事平臺,但會針對作戰人員的安全、保密與任務節奏需求進行專門設計。”
帕克斯指出,現代軍事平臺的復雜性是核心挑戰。以無人機為例,其飛行控制、網絡通信、影像處理和信號情報往往由獨立計算機掌控。傳統上協調這些系統響應“去偵察那個目標”這類簡單指令,需要大量定制化集成工作。
“歷史上這個環境從未被簡化,”帕克斯直言,“事實上,復雜性幾乎是被刻意維持的,因為掌控這些復雜系統的供應商得以建立長期的技術壁壘。”
揭秘開放架構
五角大樓當前改革重點聚焦“模塊化開放系統方法”(MOSA)——帕克斯承認這一概念容易令人困惑。
“MOSA對不同群體意味不同,”他解釋道,“對政府人員是采購策略或政策,對技術人員則可能是分離物理層、邏輯層與數據表征的方法。”
帕克斯強調,MOSA本質是“實現系統互聯的原則性方法”,使不同供應商無需為每個組件組合進行定制化集成就能協同工作。他通過數學模型說明:若無標準化,4家自主系統供應商、20家載荷供應商與3家平臺供應商的組合將產生數千種集成挑戰,而MOSA能大幅簡化這一過程。
“它降低了創新成本,使我們能更快加速新能力部署。”
成效與困境
帕克斯肯定國會與軍方領導層為創新創造更多靈活性,贊賞允許軍種在無需國會詳細審批下啟動10億美元以下新項目的采購授權,并特別提到國防創新單元(DIU)和DARPA等資金充足的創新機構。
但他認為挑戰在于五角大樓構建以軟件為中心的防務系統新興市場的方式。“政府未能清晰界定企業如何組建合作團隊”,這種鼓勵“自發組隊”的嘗試“并不總能明確獎勵技術優勢”,使創新團隊難以突破。
帕克斯主張政府需明確定義“主要系統組件”,讓企業和投資者“清楚競爭領域”。若缺乏明確市場界定,“投資者最終需要看到明確的成功路徑。”
重新定義“邊緣”
盡管不愿使用過度泛濫的“邊緣計算”術語,帕克斯將公司焦點定義為“機動邊緣”——軍事平臺內部的計算環境,而非指揮所的服務器。
“邊緣也包含坦克、戰機、艦船或衛星,”他解釋道。這些環境面臨任務安全要求、通信對抗、多無線電系統協調等獨特約束。當坦克與巡飛彈、無人機組成網絡時,“如何向所有三個復雜系統交付軟件”成為新挑戰。
![]()
亞利桑那州盧克空軍基地的F-35戰機。圖片來源:參謀軍士詹森·斯蒂德漢姆/國防部國防視覺信息分發服務系統
安全性不折不扣
針對開放架構的網絡安全質疑,帕克斯強調開放性與安全性并不沖突。“我們實施最新零信任標準,融合后量子加密概念,并實現分布式系統的精確時間管理。”公司將穩健網絡安全視為實現開放架構數據共享的前提。
速度經濟學
帕克斯指出,模塊化方法結合商業技術可通過三大機制實現成本節約:速度、競爭和復用。“壟斷導致溢價”,明確定義系統組件的競爭市場能將價格降低“數量級”。他還強調軟件跨軍種復用的潛力,舉例說:“同一套反無人機瞄準AI軟件可適配國防部5到10種不同武器系統,但政府目前缺乏跨軍種統籌采購能力。”
![]()
美國陸軍士兵參與“捕蠅草計劃”訓練。圖片來源:克里斯托弗·桑德斯中士/國防部
AI是管道而非產品
在人工智能領域,帕克斯將公司定位于基礎設施而非算法開發。“Parry Labs專注AI第一性原理:強化數據理解能力,基于數據部署軟件。”他類比商業技術:“如同Palantir提供AI管道而非算法,我們為邊緣端提供同類基礎設施——為作戰人員實現更快速可靠的自主能力。”
他預測許多AI算法將在持續交付流程中商品化,真正挑戰在于“如何極致優化自主系統的數據與軟件交付速度”。
從五角大樓困境到硅谷解決方案
帕克斯追溯其從古德里奇航空航天公司工程師,到企業開發職務,最終加入五角大樓特種能力辦公室的職業生涯。在該辦公室期間,他通過整合情報界和DARPA的技術解決包括反簡易爆炸裝置在內的緊迫作戰問題,但始終面臨技術部署障礙。
“往往我們掌握所需系統核心,卻因供應商鎖定或缺乏軟件可尋址性無法部署到平臺。”這一經歷促使他創立Parry Labs,初期與特種作戰司令部合作無人機項目。
帕克斯強調公司不直接制造武器或自主系統,而是致力于“解鎖整個生態系統以加速發展”,涵蓋陸海空天領域。他的核心主張是:若五角大樓能將復雜裝備視為軟件平臺,就能以現代戰爭要求的速度更敏捷地采購和部署能力。
“我們真正目標是讓整個生態系統更簡單、更易用、更快速響應軟件需求,”帕克斯總結道。
隨著軍事系統日益軟件化,對手技術持續演進,關鍵問題已非五角大樓是否會采用更靈活的系統集成方式,而在于其變革速度能否維持技術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