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匯區的街頭巷尾,一支由網約配送員、快遞員組成的“急救先鋒”志愿服務隊以其快速響應、覆蓋廣泛的獨特優勢,成為了城市應急救護體系中的一股新生力量。他們不僅是穿梭樓宇街巷的“配送員”,更成為了在突發意外時能第一時間施以援手的“急救俠”。這場從“賦能”到“共生”的轉變,源自徐匯區與新就業群體之間的“雙向奔赴”,更為超大城市社會治理提供了嶄新的“徐匯范式”。
從“個體先行”到“群體響應”
![]()
徐匯區“騎手急救先鋒”志愿服務隊授旗儀式
徐匯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依托街鎮黨群服務體系,發動黨員騎手成為“急救先鋒”骨干,以遍布全區的“小哥驛站”為陣地依托,構建起“組織建設、資源整合、陣地依托、正向激勵”四位一體的工作閉環。目前,徐匯區已有近300名騎手取得上海市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證書,并同步在中國郵政徐匯分公司、閃送、順豐同城、餓了么、俠客速遞、叮咚買菜等六家重點企業掛牌成立首批志愿服務基地。
![]()
![]()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小哥”應急救護培訓現場
從“熟稔于心”到“活用于行”
在培訓老師眼中,騎手群體與應急救護有著天然的適配性。“他們穿行在大街小巷,最了解這座城市,也往往是突發狀況的第一目擊者。培訓時,他們態度認真,對能掌握生命救護技能感到非常有價值。”
俠客速遞騎手章樹茂是首批完成培訓的“急救先鋒”之一。“送快遞是為了生活,但學急救是為了能幫助他人,以前在路上看到意外,心里著急卻不知該怎么做,現在有了知識和技能,關鍵時刻敢上前、能上手。”這份新技能也改變了他的自我認知,“我感覺自己不只是個快遞員,更是這座城市的一分子,有了更多的責任。”
![]()
學習急救知識
成功救助的案例賦予了這項工作最動人的說服力。今年7月,餓了么騎手陳治帆在送餐途中將一位頭部受傷的兒童緊急送至醫院。“沒想太多,就覺得我學了,就應該去做。”陳治帆表示。他的故事已成為激勵更多騎手參與培訓的生動教材。對于普通市民而言,知道有一支“急救先鋒”隊伍隨時可能出現在身邊,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安全感。
![]()
“社區俠藍騎士”表彰會
從“探索創新”到“示范引領”
在區委社會工作部牽頭下,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有效聯動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力量,將龐大的日常配送網絡與高效的應急救護網絡合二為一,不斷形成正向激勵機制,構建新就業群體參與社會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動樣本。據了解,徐匯區計劃通過三年系統培訓,實現全區30%的網約配送員、快遞員取得上海市紅十字會頒發的培訓證書。
在推進“人民城市 全域友好”建設的過程中,徐匯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需求為導向、以多方協同為路徑,持續構建新就業群體關心關愛的多級服務體系,提供覆蓋日常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暖心服務。同時,通過挖掘典型、正向引導,讓越來越多的騎手們主動融入城區治理,奉獻愛心力量,在助人中獲得社會認可,在參與中成就自我價值。
來源:上海徐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