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周六的晚上,12歲的男孩遭到父親毆打,我們緊急行動,8小時內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把孩子從家暴中解救了出來。”
這是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下稱浦東法院)未成年人與家事案件綜合審判庭(下稱未家庭)庭長徐慧莉分享的一個真實案例,也是未家庭成立15年來,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一個縮影。
今天(9月23日),浦東法院聯合上海中致社區服務社,與FM106.5東上海之聲《智慧立方體》欄目攜手推出“守護少年的你”專題訪談直播,徐慧莉庭長和中致社青少年服務部部長姚靜吉走進直播間,講述未成年人司法保護與社會觀護服務如何協同發力。節目在“浦東觀察”“喜馬拉雅APP”等平臺同步播出。
▲點擊收聽▲
家暴陰霾下,為他撐起一把傘
在最需要呵護的年紀,12歲的少年卻滿身傷痕,他的安危牽動著所有人的心。訪談中,兩位嘉賓共同講述了去年發生的一起嚴重家暴案件。
該案中,父親以“挫折教育”為名,經常對年僅12歲的兒子采取棍棒教育。一個周六的晚上,孩子因作業問題再次遭遇家暴,頭部、面部、背部等多處受傷。民警介入后,父親雖承認毆打事實,但以兒子撫養權歸自己為由,拒絕孩子母親將孩子帶離,雙方在現場僵持不下。
雖值周末,未家庭在接到區婦聯反映后,第一時間聯動多單位召開聯席會議了解情況,迅速立案并組織當事人聽證。主審法官結合證據與現實情況,認定該案符合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條件,在派出所當場宣讀了裁定。隨后,法官還對父親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幫助他認識到行為嚴重性,最終父親承諾將遵守保護令,孩子也在民警護送下,與母親一起安全回家。
保護不能止于一紙裁定。保護令簽發后,法院持續跟蹤回訪少年情況,并聯合中致社社工展開社會觀護工作,對孩子開展定期心理疏導,也對父親持續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在后續觀護工作中,我們社工看到了孩子久違的笑臉。”姚靜吉動情地回憶道。
沒多久,孩子母親起訴要求變更撫養關系,法院依法支持了她的訴請,判決孩子與母親共同生活。在安全溫暖的生活環境中,孩子逐漸從父親家暴的陰霾中走出,重拾笑容與自信。
徐慧莉表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保護令后的回訪、心理疏導和社會觀護同樣至關重要。姚靜吉補充道,社工不僅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情況,也針對家長的教育問題進行指導,真正讓孩子在法治和社會關懷下獲得持續保護。
![]()
解開紋身背后的青春困境
訪談中,兩位嘉賓還分享了一起被不良信息誘導的未成年人案件。17歲的小王花費3000余元在手指、手臂、背部、腿部等多處紋身,家人得知后起訴至法院,要求紋身店返還紋身費用并賠償5萬元清洗紋身費。
就該案的法律責任認定,徐慧莉介紹,首先,紋身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并提供服務,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第58條規定,屬于違法經營;其次,紋身過程造成未成年人人身損害,構成侵權行為;再次,3000余元的紋身費用以及紋身行為對未成年人而言,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最終,法院聯合多方力量促成調解,紋身店同意退還紋身費用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等費用。
姚靜吉則分析,未成年人選擇紋身往往并非單純“好看”,其背后隱藏著復雜的心理和家庭因素,如盲目跟風模仿,認為不紋身就不合群,或心理宣泄,通過制造傷痕宣泄情緒等,應及時疏導。
案件審理過程中,法院依托未成年人特色審判機制,委托中致社對小王的家庭進行家事調查。調查發現,小王的母親常年失聯,父親重組家庭后對他疏于管教,缺乏有效溝通與陪伴,青春期的他于是通過紋身追求刺激和認同。隨后,法院向小王父親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責令其加強對孩子的陪伴與監管,青少年社工也持續跟進小王的觀護工作。
全面織密未成年人保護網
案例講述后,兩位嘉賓分享了浦東法院與中致社攜手走過的合作歷程。自2021年7月起,中致社正式啟動法院常駐工作試點。在案件審理中,青少年社工充分參與法院的審判延伸工作,根據需求開展先行調解、社會觀護、心理疏導等工作。至今,未家庭駐庭社工已成功處理糾紛1700多起,形成200多份社會調查、家庭監護能力監測報告等。
不僅如此,浦東法院還與中致社攜手構建起“1+36+N”未成年人司法社會支持體系,建立36個街鎮社工對接觀護、定期專業培訓等常態化工作機制,讓個案救助延伸到全面守護。
同時,利用司法大數據庫、數助治理應用場景等數字資源,浦東法院開發出“未成年人案件司法大數據分析系統”,對接浦東團區委“浦東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專設“權益類青少年”類別,通過“抓前端、治未病”,打造轄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閉環,提升保護效能。
談及“法治種子”的播撒,徐慧莉重點介紹了浦東法院持續深耕17年的“春天的蒲公英”青少年法治教育工程。該項目自2008年啟動,以法治教育為起點,組建起專業講師隊伍,至今已累計開展法治巡講800余場,讓法治的種子在數萬名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
多年來,“春天的蒲公英”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方向,積極構建多元化的法治教育模式與司法保護體系。項目精心創編的普法漫畫叢書《開心漫漫看》,14年來累計推出32季4萬冊,面向全國公開出版3冊,不僅入選《青少年法治教育漫畫繪本叢書》,還被教育部列為《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最高人民法院法工委稱其為“適合未成年人特點、富有時代感、社會反響好”的法治宣傳圖書。2020年,30集“漫漫看”同名有聲書在喜馬拉雅音頻平臺和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上線,播放量超過2800萬次。
![]()
2022年起,浦東法院聘任多批法治副校長,組建“蒲公英”法治巡講團,開發“習近平法治思想進課堂”系列課程,在全市法院首創編輯中小學思政司法案例集。
如今,浦東法院推出最新創意成果——“開心漫漫游”思政桌游,以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法律知識。
多年來,“春天的蒲公英”品牌持續煥發新活力,先后榮獲全國“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法治保障制度創新”優秀事例、上海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十佳示范案例、上海法院“十大文化品牌”等多項榮譽,并被寫入《上海社會發展報告》藍皮書。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愿每一個“少年的你”,都能向陽而生,逐光而行。

線索來源丨未成年人與家事案件綜合審判庭
本文作者丨王軼凡
本版攝影丨李涇碩
責任編輯丨曹赟嫻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