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聯盟集采“中標”還沒幾個月,江西潤澤藥業卻宣布破產了。
9月16日,江西省贛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公告:江西潤澤藥業因負債嚴重,流動資金枯竭,從2025年2月初至今一直處于停產狀態,拖欠130余名員工工資、社保費用及醫保費用共計916.98萬元,欠付稅款及滯納金共計400.97萬元。
潤澤藥業是江西大輸液的明星企業,同江中制藥、濟民可信、青峰藥業一樣,都是江西醫藥產業響當當的金字招牌。2017年,潤澤藥業董事長廖年生還向媒體透露,準備在謀劃創業板上市。可沒想到這樣一家公司會在今年“突然死亡”。
業界傳言:潤澤藥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在地方聯盟集采中不理性報價,“超低價中標”,導致企業生產運轉無法維持,只能選擇破產。
從2020年國家藥品集采全面推開以來,國家醫保局就三令五申,嚴禁超低價中標。但這股風氣一直沒能剎住,尤其是在地方集采中愈演愈烈。直到今年7月國家醫保局布置第11批集采時,明確喊出“反內卷”的原則,將打擊惡性競爭的力度提到最高級。
如果潤澤藥業能早點聽進去國家的話,恐怕就不會有今天的結局。
![]()
曾是明星藥企
想靠低價搶市場
江西省潤澤藥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江西省唯一從事生物制品、多層次共擠膜輸液袋、直立式聚丙烯輸液袋生產的高新技術制藥企業。
潤澤藥業并未披露過經營業績,但公司注冊資金達1.2億元。2017年時,當地媒體報道:稅務部門依法減免潤澤藥業各種稅收優惠360余萬元,推算公司年營業額約在億元左右,企業發展相當穩健。
新冠疫情期間,潤澤藥業沖鋒在前,為贛州的醫療機構輸送了大量的氯化鈉基礎藥液、滅菌藥、肺炎抗病毒藥等藥品。公司董事長廖年生回憶:2020年2月1日公司就已復工復產,日產約10萬袋輸液產品,全力保障新冠肺炎病毒治療。
![]()
但是,這樣一家傳統藥企想在當今這個時代快速壯大,實在太難了,公司不得不尋求跨越發展的機遇。2024年,南昌市牽頭組織氯化鈉等注射液市級聯盟集采,品種涉及氯化鈉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復方氯化鈉注射液、濃氯化鈉注射液,聯盟地區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鎮等11個地級市。采購周期為2025年一整年。
大輸液因產品特殊的運輸半徑所限,從未進行過國家集采,因此多省聯盟、省內集采就是行業競爭的主要渠道。南昌組織的省內集采,潤澤藥業當仁不讓,自然想拿下更多本地市場份額。
但潤澤藥業有些操之過急。根據江西省多家醫療機構發布的中選執行價格來看:潤澤藥業生產的100ml:0.9g氯化鈉注射液,每袋中標價僅1.05元。這一報價僅有第11批國采方案大容量注射液兜底價格(2元/瓶)的50%。顯然是不計成本的“超低價報價”,靠低價爭搶市場的動機十分明顯。
雖然潤澤藥業如愿以償以“最低價”中標,但現實總比想象更殘酷。尤其是在利潤比紙還薄的大輸液行業,稍有不慎就會面臨血本無歸的處境。果然,在這次市級聯盟集采僅僅執行不到10個月的時候,就傳出潤澤藥業破產的消息。
截止目前,贛州兩級法院涉潤澤藥業公司執行案件共有54件,申請執行標的款本金總額共計6.7億元,涉及政府代償439.5萬元。而公司名下有土地、廠房、機器設備等主要資產已被設定抵押,公司已經資不抵債,只能破產條件。
企業可以破產,但集采承諾供應的藥品怎么兌現?江西省內的患者現在用什么輸液?這才是超低價中標可能產生的最大后遺癥。
![]()
“孤注一擲”后失敗
集采首提“反內卷”
在“超低價中標”之后,潤澤藥業似乎也感覺到自己一時熱血上頭了:按自己的報價供貨,必然是越生產越虧本;但如果單方面違約斷供,企業會被嚴格處罰,連其他品種都會禁入當地醫院市場。
最終,潤澤藥業不得不“自行了斷”:6月24日,江西省藥監局公告,江西潤澤藥業有限公司因企業自身原因,向省藥監局報告停產,停產時間為2025年6月18日至2025年10月31日。隨后,潤澤藥業進入破產清算的程序。
據知情人士分析,潤澤藥業可能在集采啟動之前經營狀況就不太好,因為在2025年2月公司實際就已停產并拖欠員工工資。當時集采供貨才剛剛啟動,因此潤澤藥業的破產與集采并沒有直接關系,應當有很多外界無法知道的因素。即便如此,潤澤藥業孤注一擲般的“超低價中標”,也是壓死公司的最后一顆稻草。
近期有關集采中標企業經營不善的消息屢屢傳出。一個月之前,天津市醫藥采購中心發布公告稱:收到聯盟省份反饋,省級聯盟骨科創傷集采中選企業常州大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和常州市康宇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均已破產,無法繼續供應中選產品。
今年8月,*ST賽隆公告,創始人蔡南桂與妻子唐霖,連同其他7名董事會成員及1名副總裁,全體辭職。這種近乎“清倉式”的離職,在A股歷史上都極為罕見。究其原因:賽隆藥業在第七、八批國家藥品集采中核心產品奧美拉唑鈉和氨甲環酸注射液“超低價中標”,希望維系自己的市場優勢。但中標后公司不得不硬著頭皮供貨,導致利潤直線下降,最終讓出控股權。
![]()
自2018年國家組織藥品集采實施以來,已經開展了10批藥品集采,覆蓋了435種藥,地方也相繼開展了省級和省際聯盟集采。這些年整體上說,參與集采的企業獲得了穩定的市場,群眾降低了用藥負擔,醫保節省了支出,各方均是滿意的。
不過總有些企業劍走偏鋒,寄希望于靠“超低價中標”一口氣吃下所有份額,擠走、耗死其他企業,最終實現獨占市場的目的。但這些企業的惡性競價從來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甚至還屢屢出現“中標即破產”的現象。
今年7月,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在國新辦發布會上首次將集采“嚴禁超低價中標”的原則提升到“反內卷”的高度,與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整治“內卷式”競爭的精神統一到一起,發出國家層面整治集采“超低價中標”現象的最強音。
9月20日,第十一批國家集采方案正式公布,國家醫保局從制度層面制定了很多防范措施,讓企業“不能卷、不想卷、不愿卷”。希望像潤澤藥業這樣的案例不再出現,也希望參與集采的企業能憑借合理的報價和優質的產品,獲得自己應得的商業回報,這才是國家組織藥品集采的初心。
撰稿丨雷公
編輯丨江蕓 賈亭
運營丨晨曦
插圖丨視覺中國
聲明:健識局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