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有一種力量讓你認祖歸宗。”
——竇文濤
“生命無非是,苦來了,我安頓好了。”
——馬家輝
“如果你做事情不是出于興趣,不是出于意義,而只是出于利益的話,那就是用你的時間在換錢。”
——許子東
“人必須互相麻煩,否則你越活越孤獨。”
——陳魯豫
當這些來自《圓桌派》熟悉的金句在公園里定格的時候,那些觀眾與節目一起走過的記憶一下子又回來了。當語言變得具象化,以文字的形式成為一景,總會遇見令人觸動的瞬間。
![]()
9月20日-21日,在杭州良渚文化村的玉鳥集-原野公園,優酷圓桌派對線下活動舉辦。秋意正濃、人影交織,“金句公園”吸引了很多人前來打卡。幾天前,9月16日18:00,《圓桌派》第八季在優酷正式上線,觀眾稱其為期待已久的“老朋友年度重聚”。
作為優酷人文重要的IP之一,《圓桌派》伴隨觀眾走過九年,竇文濤和他的朋友們在節目中圍繞著一張圓桌聊天,見證了生活的流轉與時代的變化,也留下了語言與思想的凝練。這一次,一方圓桌從線上來到線下,從演播室來到真實的城市空間,形成了一個更開放、更自由的交流場域。
![]()
除了金句公園,優酷圓桌派對還包括了1場桌友聊天會、1場音樂沙龍。除了優酷圓桌派對,優酷人文聊愈集也同時在良渚文化村-玉鳥集谷倉廣場開集,30個垂直興趣領域主理人齊聚線下。多種內容形式的線下體驗,不僅打破了屏幕的隔閡,讓觀眾有了一次相聚的機會,還圍繞《圓桌派》過往的議題進行深入交流,將節目的“聊愈”氛圍延伸至現實,讓觀眾通過“在場”的儀式感更自然地融入,親身體驗“聊天”的魅力。
對于優酷人文來說,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IP衍生,更是一次戰略性的品牌深化。優酷圓桌派對線下活動為文化IP破圈提供了全新樣本,將《圓桌派》從一檔節目提升為一個可觸摸、可參與的文化符號,將“聊天”這個綜藝場景升維至全民參與的文化潮流。而優酷人文聊愈集,則在之前的人文行旅之后,繼續拓展了優酷人文的人文內容體驗邊界。
實際上,“優酷圓桌派對”不僅是《圓桌派》這一個節目的延伸,而是以此打造了“優酷人文內容矩陣”的體驗式入口。今年是優酷人文成立13周年,聊天談話類節目一直是優酷人文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多年來,平臺通過《鏘鏘行天下》《第一人稱復數》《她的房間》等高口碑和影響力的節目,完成了用戶的“心智獨占”——當觀眾想要觀看有深度的文化談話節目時,第一個想到的視頻平臺通常是優酷。
![]()
這些節目也為觀眾提供了一種“聊愈力”,在人們越來越發現自己不愛聊天、不會聊天的當下,優酷人文創造的聊天場讓很多人重新感受聊天的魅力。當我們回過頭看,優酷人文的談話節目大都具有當下性和永恒性的雙重性,既滿足了觀眾收看時的精神需求,也能通過長尾效應提供持久的情緒價值,而這正是優酷人文的溫暖底色與品牌的影響力。
喚醒“聊天”的欲望
《圓桌派》第八季第1期以一種熟悉又自然的氛圍開場。
竇文濤見到馬家輝,問他最近一年有什么新的見地,馬家輝說,最近在練習講話要短,以前五分鐘起跳,現在爭取在一分鐘說完。但是他失敗了,不過并不沮喪,因為現代人可以開啟二倍速觀看,后期也可以剪成短視頻卡段。
![]()
隨后,許子東、陳魯豫依次出場,他們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話題自然地就打開了,甚至聊了一會兒才發現,他們一直停留在客廳,而忘記進到屋子里,坐在圓桌前開始錄制。
實際上,幾位嘉賓的狀態代表了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最自然的聊天狀態:沒有正式的開場,沒有框架的限定,沒有地點的束縛,沒有特別的目的,只是真誠、平等地交流。
然而,在如今的社會情緒下,人們似乎變得越來越不愛聊天了。我們正處于一種奇特的“交流悖論”之中——溝通工具越發達,交流的欲望越低。當社交媒體創造出一個個信息繭房后,“失語”的狀態愈發普遍。
![]()
其實,現代人并非不想交流,而是正在失去交流的能力和勇氣,甚至不知道如何開啟一場“聊天”。所以,當觀眾總是歡呼雀躍地說著“《圓桌派》又回來了”的時候,這種期待一方面是對節目的懷念,另一方面也代表著一種心底被喚醒的聊天的欲望。
本周末在線下舉行的優酷圓桌派對,更加深了人們聊天的欲望。來到這個場域的朋友們,被一句句熟悉的金句定格裝置所感染,自然地重溫了“聊天”作為人類最古老、最基礎的信息交換與情感連接方式的價值,多說、多聽、多想的交流欲望開始蘇醒。
有人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與金句合影,并稱這是一次“聊天治愈”。因為這里沒有社交壓力,可以發呆,可以露營,可以在集市上閑逛,也可以隨便找張椅子坐下與旁邊的人聊聊最近看的電影、讀的書,不需要寒暄,只需要真誠地說出心中所想。
![]()
在良渚文化藝術中心舉辦的桌友聊天會,竇文濤與老朋友許子東、陳立、李菁在此重聚,他們與觀眾之間的“第四堵墻”被打破了,“純即興圓桌聊天”的過程從屏幕里來到了更寬廣的生活現場。
他們聊起了“如何做一個社交舒適的人”,而在場的每個人都在隨心所欲地真誠分享,恰恰是在用行動表明什么是舒適的社交。
竇文濤說:“生活中的聊天是無主題的,你們就是在互相激發。我們聊天沒有劇本、沒用程序,我關心的就是你不必說我讓你說的,你想到哪就說到哪,日常中的聊天就是這樣的。”
他還提到,有不少人提出過疑問,《圓桌派》每期一個主題,但為什么沒有一直圍繞主題,而總是會跑題?
![]()
這就要回歸到聊天的本質。聊天區別于訪談、辯論和演講,不追求固定答案、不為了觀點的說服和點燃情緒,只是單純地打開話匣子。聊天要允許沉默、允許跑題,能夠無負擔地聊天,才會帶來“聊愈力”。
而這正是《圓桌派》最大的魅力,雖然竇文濤是主持人,但他并不是話題中心,而是幾個人坐在一起完成了一種“去中心化”的平等交流。節目不試圖說服觀眾,只是提供了理解復雜世界的視角和出口,甚至歡迎大家都來加入這場聊天。
這種體驗激勵著人們重新擁有聊天的能力,開始與家人、朋友等身邊人嘗試進行同樣開放、包容的對話,真實交流的狀態被潛移默化地改變。就像本季《圓桌派》的主旨“圓桌之上,生活萬象”,生活百態才是真實的人間煙火。
更短的時代,更長的回響
《圓桌派》第八季開播第二天,就有兩個相關話題上了微博熱搜:一個是“為什么人吃飯要看劇洗澡要聽歌”,另一個是“魯豫竇文濤看霸總愛上絕經的我”。
兩個話題其實都指向了一個主題,即是竇文濤開場時在卡片上寫下的兩個字——“短視”。我們的生活習慣正在被在“短、頻、快”重新塑造。15秒獲取一個笑點,30秒聽完一則新聞,5分鐘看完一部電影解說,短視頻充斥著生活,讓人們的感官變得貪婪“容不得一點空白”,生活也因此變得浮躁和破碎。
![]()
嘉賓們的討論則是從個人經歷展開,原來大家的很多行為都在“與時俱短”,看短劇、刷短視頻,人們如何在這個“短時代”生活,是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的事情。
《圓桌派》前四季為每季24集,但主創團隊發現,過多的集數會讓部分話題出現重疊和趨同,于是從第五季開始縮短至12集,讓主題更加鮮明、深刻。
節目這種改變,并非是對“短時代”的妥協,相反更像是在通過高質量的聊天,對當下快節奏的對抗。雖然集數縮短,但單集時長卻延長至60分鐘以上,既有足夠的時間讓嘉賓暢所欲言,又有足夠的空間來承載他們的思考和觀察。尤其是第七季,平均每集超過90分鐘,其中第8期《悲喜》長達140分鐘,依然獲得觀眾的正向反饋,很多內容至今被反復回味。
![]()
所以,《圓桌派》其實是在用“短”做出更長的回響。如同聊天本身,可能是短暫的、即時的,但其所帶來的回味和體驗卻是綿延而長久的。
在優酷圓桌派對的“桌友聊天會”上,“七幕聊天”的環節讓觀眾與嘉賓一起重回《圓桌派》過去七季的經典時刻。從飯局到AI,再到社交、悲喜等,這些話題常聊常新,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很多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答案。與此同時,對這些話題發表看法的,不止于現場嘉賓,來到現場的觀眾也可以參與其中,繼而完成了從“觀看”到“參與”的心理轉換。
《圓桌派》所走過的七季,仿佛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人生七幕”,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尋回了人生最本真的狀態。
重聊悲喜這個話題時,很多人想起了《圓桌派》第七季的嘉賓作曲家陳其鋼。那期節目錄制前,他已經許久不曾露面,原因很簡單,他說自己不擅長也不喜歡寒暄,日常也不經常與人見面,但他仍然愿意前來,正是感受到分享的意義。2023年,他先參與了《鏘鏘行天下》第三季的錄制,那時嘉賓和觀眾給予他極大的心靈感受,這些感受會反哺他并給予力量。
![]()
此次優酷圓桌派對的音樂沙龍,通過藝術傳記電影《隱者山河》來探討陳其鋼的藝術生涯和精神世界,主持人依嘉與嘉賓韋蘭芬、黃菊、戴建軍、趙婉婷對談,讓現場觀眾更加理解了陳其鋼在節目中振聾發聵的發言,比如“創作音樂需要投入整個生命”“真正的藝術不需要在意別人的評價”等。
正是《圓桌派》這種慢節奏、深挖掘、無功利性的聊天模式,才延續了這種精神上的按摩,將何為“聊愈力”體現的淋漓盡致。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優酷人文正在通過線上與線下的節目和活動聯動與形式創新,讓聊天的含金量持續增加。一套以“聊愈力”為核心的平臺長期戰略,變得更清晰、更有影響力。
圓桌無邊界,“聊愈”亦廣闊
早期的《圓桌派》的slogan是“言值就是生產力”從第六季開始改為“有圓桌的地方就有圓桌派”。 隨著《圓桌派》第八季的正式回歸和優酷圓桌派對的舉辦,圓桌已經從線上走到線下,它可以是一張桌子,更可以是一種指代,其實圓桌是沒有邊界的,就像聊天本身,遠比人們想象得更廣闊。
![]()
一直以來,優酷人文都在通過"聊天"這個看似簡單的形式,深耕談話節目賽道,構建起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圓桌派》系列播出以來,口碑持續走高,更是在第七季達到了豆瓣9.3分。在上一播出周期內,微博主話題閱讀量高達10.8億,位列豆瓣中國口碑綜藝榜TOP1、優酷總榜熱搜榜TOP3。該節目獲評“2024微博視界大會年度優秀作品”;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4年度優秀網絡視聽作品”;同年,還入圍第30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綜藝節目”。
![]()
除《圓桌派》以外,優酷人文已經建立起平臺中最完整的高品質談話節目矩陣。
《鏘鏘行天下》也是由竇文濤作為節目主持人,他與老友嘉賓共同出游,側重文化旅行與實地探訪,以獨特的視角、個性體驗、多維碰撞,為觀眾帶來觸動。該節目三季豆瓣平均9.3分,也從某種意義上對《圓桌派》的室內錄制做出了區隔與補充。
周軼君主持的《第一人稱復數》每期邀請不同的談話嘉賓,展開關于社會、科學、生活等多方面的探討,碰撞多維觀點。《她的房間》由張越主持,以探訪、對話的方式,探討當下重要的女性議題,給予觀眾勇氣和啟發。
![]()
從這些節目中,可以看到優酷平臺清晰而深遠的戰略:以頂級文化IP為引擎,塑造獨特的人文品牌標識。
一方面,優酷人文聚集了竇文濤、馬家輝、許子東、陳魯豫、周軼君、任長箴、張越等眾多文化好友,他們以主持人、嘉賓、導演、制片人等不同身份長期參與其中,形成穩固優酷人文朋友圈,以此可以保持高質量的輸出。
另一方面,優酷人文高質量的內容凝聚了最具價值的用戶社群,而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讓這個系統更有潛力。比如,被稱為“最會聊天的主持人”竇文濤,一直以來都在推廣聊天文化,回顧30多年的從業經歷,他是聊天的受益者,也向大家傳達了“聊天是最好的治愈”。
![]()
回到這次優酷圓桌派對,其實不僅僅在杭州,而是在更多的城市實現了聯動。北京、福州、濟寧、天津以“聊天友好城市”話題串聯起與優酷人文的聊天緣分,也讓很多觀眾想起了優酷人文出品的節目在這些城市留下的美好聊天記憶。比如,《閃耀吧!大運河》中穿越北京、天津、濟寧的邊走邊聊的運河故事,《何不秉燭游》中嘉賓們在福州月下漫淡的詩意,都記憶猶新。
優酷人文對談話賽道的持續深耕,不僅是對“聊愈”文化的一種培育,更是在節目之外的一種身份認同、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在喧囂世界中得以安頓內心的“聊愈力”。在激烈的平臺競爭中,優酷人文已然將內容品牌的影響力,深深嵌入了時代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形成穩固且獨特的領先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