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春宇給EMB市場預估了5-7年的成熟期,他同樣判斷,在這期間除了卡鉗外的電機、驅動機構等生產制造成本將下40% ~ 50%,這也將為EMB大規模商用提供可能。
文丨智駕網 零醬??
編輯丨雨來
「可以非常肯定說,在未來幾年,EMB肯定是制動領域最熱門的一款新產品。」
面對媒體,京西智行制動業務副總裁薛春宇非常堅定地給出他的行業判斷。
EMB,全稱為電子機械線控制動系統(Electro-Mechanical Brake),與傳統液壓制動不同, 通EMB過使用電動機或執行器來施加制動,電動機接收來自制動踏板 ECU(駕駛員輸入)或中央計算機等其他系統(如穩定性控制系統)的制動命令。
作為具備制動響應快、效率高、系統質量輕、空間占用率低等優點的全新技術,EMB一直被行業認為是線控制動未來發展的方向。
而在近期,這種行業趨勢被通過法規形勢確認。
《乘用車制動系統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預計于2026年正式實施,EMB系統將迎來行業統一標準。
這既是重大利好,同樣也是硬性要求——能者上,弱者下。
01.
「EMB市場成熟還有5-7年」
今年8月初,京西智行正式宣布全新產品線體系,確立懸架與制動業務領域涵蓋當前及未來主流底盤科技方向的8大產品線。其中四大制動系統產品線為電子機械制動系統(EMB)、線控制動系統、機械制動與兩輪制動系統。
這是又一家將后續產品中點放在EMB上的供應商企業。
而在資本層面,近一年來,包括京西智行以及華申瑞利、炯熠電子、坐標系智能、拿森科技、格陸博科技等多家企業在內的EMB相關企業均有通融資消息爆出。
資本市場的青睞是EMB賽道火熱的信號之一,而另一個因素是智能汽車發展的硬性需求。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乘用車總銷量達到了2289.2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1089.9萬輛(同比+40.7%),滲透率達47.6%。
而根據工信部在2024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披露,2024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L2級新車滲透率達55.7%,其中具備領航輔助駕駛功能的新車滲透率達到11%
如果將這一比例擴展到全年,則每年有超過250萬輛新車支持NOA。
![]()
在與京西智行的交流中,制動業務副總裁薛春宇對包括智駕網在內的媒體介紹到:
「智能化的功能需要EMB,包括 AEB (自動緊急剎車系統)也好,ACC(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也好,都需要快速響應的 EMB 去提升。舉個例子,響應速度越快意味著剎停距離越短,ACC的行駛速度原來是100公里/小時,現在可以到120公里/小時。還有像原地掉頭等很炫酷的功能,用EMB來實現是非常容易的,而用液壓制動就比較難。所以輪轂電機也好,EMB也好,對于智能化的功能是有幫助的,而快速響應對于自動駕駛有促進作用。」
但盡管如此,目前線控制動系統依然處于液壓式線控制動系統(Electro-Hydraulic Brake,EHB)的絕對優勢市場,博世憑借在傳統液壓制動的技術優勢,全球市占率約為90%。
對于EMB供應商來說,這將一個巨大且未被壟斷的市場。
但面對資本與技術的雙重熱潮,身在浪潮之中的京西智行卻保持著格外的冷靜。
「我覺得EMB真正成熟的時間,應該在5-7年」
「在十年內,(EMB與EHB)還將是個長期共存的方式。」
在國內多家EMB創業公司都將量產時間表定于明年甚至今年年底時,薛春宇給出了一個稍顯「負面」的展望。
當然,這并非唱衰行業,而是基于漸進式發展得出的一個冷靜判斷。
![]()
薛春宇認為,從長期來看,EMB比傳統液壓制動系統結構、工藝更簡單,因此非常適宜通過規模化和平臺化設計分攤研發成本,最終規模化量產后的成本將比傳統液壓制動系統更低。加之EMB在響應速度、冗余度、NVH等方面具有更加優越的性能,其商業化將是一個必然趨勢。
但在與EHB的共存期間,薛春宇認為EMB需要攻破兩個技術難題:冗余和耐久性
由于EMB系統不再依賴液壓管路,失去了傳統液壓系統的機械冗余特性,因此需要通過設計雙系統來確保可靠性,避免制動系統徹底失效。
而包括雙電源、雙電機、雙控制器、雙CAN總線、混合式系統甚至輪轂電機等設備上車將占用大量成本,這意味著EMB在商業化初期大批量上車難度不小。
「我們不認為大批量的車能夠一下子能夠都適配EMB。冗余層面是要花錢的。」
耐久性則是另一大考驗。行業對制動系統的最低耐久標準為220萬次,但EMB由于直接安裝于輪轂,工作環境更加惡劣。
「One-Box位于機艙內,工況相對平順,而EMB則需應對振動、高溫等高負載場景」
薛春宇指出。目前,各類技術方案在高強度工況下的耐久性仍有待充分驗證。
在薛春宇與海外客戶的交流中,大部分客戶認為EMB的量產時間在2029年之后,但國內的話基本上在2026年。
但這部分「量產」基本集中兩三百臺,一兩千臺,這與薛春宇認為「量產」概念相悖。
在薛春宇看來,對于EMB大規模商業化的另一個延后的客觀因素是國內L3商用開放的放緩。
今年7月,公安部發文重申智駕責任主體:
「 在L2級組合輔助駕駛階段,駕駛人是事故的第一責任人,如果在人車共駕過程中,引發事故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行政處罰和刑事追責三重法律責任。」
這讓國內原本有望在年底實現的L3商用變得希望渺茫。
同時,以EMB為代表的線控制動系統作為實現L3及更高階自動駕駛的基石,其上車的緊迫性也客觀上放緩。
在上述客觀前提下,薛春宇表示,盡管目前京西智行在積極推進EMB的發展,但其對EMB的成熟量產時間我們可能要比其他公司更加謹慎一點,
「我們不認為明年會大批量量產,大批量量產EMB還有很多關鍵問題要解決的。」
薛春宇給EMB市場預估了5-7年的成熟期,他同樣判斷,在這期間除了卡鉗外的電機、驅動機構等生產制造成本將下40% ~ 50%,這也將為EMB大規模商用提供可能。
而在這5-7年間,京西智行將在保證技術前瞻研發的同時,保住基本盤,把能夠產生穩定現金流的傳統的液壓制作和卡鉗做好。
「我們還是一家商業的公司,不是一家講故事的公司。」
02.
技術布局:球盤式EMB單電機方案
當然盡管對EMB的短期發展保持冷靜,京西智行在今年8月底還是公開自主研發的獨家球盤式EMB第三代單電機方案樣件。
這是京西看好EMB長期商業化前景后的重要技術布局。
EMB的技術原理是通過電機、減速器、滾珠絲杠等機構將電信號轉化為機械制動力。與傳統液壓制動系統通過液壓管路和油液來實現制動不同,EMB既有全新的硬件,也有全新的軟件算法。其優點是響應速度和控制精度高、結構簡單且集成化更高,但缺點也比較明顯,如存在熱衰退、電子兼容、耐久等問題。
「EMB帶來的好處是單個輪子可以自己控制,所以它可以做各種各樣的原來做不了的一些控制;但是它帶來的壞處是各個輪子之間的輪端差異會非常大。」
為此,京西智行已經在國內進行了多輪的專業測試工作,以使其EMB系統能夠更好地適配智能汽車客戶的需要。
![]()
京西球盤式EMB更容易貼合新能源車對輕量化與成本敏感度的需求,為新一代智能電動車平臺提供了更高的靈活度和擴展性。球盤式EMB零部件數量和復雜度較低,能為整車布置帶來更大靈活性,尤其在極端轉向工況下能有效避免干涉,同時體積小巧,有利于平臺化開發。
球盤具備天然的效率特性,在車輛長時間制動保持過程中無需持續施加高電流,從而顯著降低能耗;同時制造工藝相對簡化,不僅便于規模化制造,還在生產成本、裝配效率及后續運維環節具備更強的成本控制力。
京西球盤式EMB在設計之初就集成了ABS、ESC、TCS、ACC等核心控制功能,并內置先進的診斷體系,無需額外硬件支持。在整車集成層面,EMB采用即插即用的電子接口設計,免去傳統液壓填充和排放工藝,大幅降低裝配時間和復雜度。
此外,控制軟件與執行機構相互解耦,即可在獨立控制器運行,也可靈活遷移至域控制器或中央控制器平臺,與線控轉向、主動懸架等其他底盤技術實現高度融合。這一能力為整車XYZ方向的協調控制提供了條件,進一步釋放智能底盤的潛力。
京西智行在儲備滾珠絲杠技術的同時,投資數億元研發獨家非線性球盤技術為核心的單電機EMB方案,包括4種不同夾緊力的EMB產品陣容,在75至100毫秒內完成制動執行,滿足從主流車型到高性能平臺的差異化需求。
在生產層面,京西智行采用兩套供應鏈方案并行策略:一套是全球供應商體系,另一套是全國產化方案。
「如果國產的方案能夠達到要求的話,我們肯定還是首選國產。」
薛春宇表示,包括電機和驅動機構都在推進國產化進程。
03.
「第一家EMB業務走出國門的供應商」
目前,京西智行第三代EMB已經過大慶和瑞典三輪冬季測試,并在鹽城開展夏季測試,進入全面驗證和算法優化階段。
如此效率,得益于京西智行此前幾十年在制動領域的經驗。
京西智行脫胎于全球知名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德爾福。2009年,京西重工成立并收購德爾福全球懸架及制動業務。2022年,張家口金融控股(現稱張家口產業投資控股集團)領投并控股京西重工。2025年,京西重工更名京西智行。
公司團隊層面,北美的人主要是來自于老的德爾福,現在中國區研發的人一半是老德爾福的班底,這些成員在制動行業工作了30~40年,而國內團隊的工作年限也已有5~15年。
這讓京西智行與一眾EMB創業公司不同、擁有高度正向設計能力:
「電磁閥、注塞泵、驅動機構、球盤的設計等都是正向設計來的,而不是參考某些人的設計,我們有非常完善的電磁化設計能力。」
![]()
據薛春宇介紹,京西智行本身是一家全球化的企業,全年的全球銷售額大概在80億左右。
為擴展國內市場影響力,京西智行在一年內推進了一系列產品、市場策略以及組織模式的變革,從去年到現在中國本土汽車品牌的新訂單漲勢迅猛,過去半年總共拿下了100多億的新客戶訂單,基本都是本土汽車品牌的訂單。
而由于其此前擁有寶馬、沃爾沃、本田等等海外客戶,其全球化的視野要優于很多國內企業,
「所以我們堅信京西智行肯定是第一家EMB業務走出國門的供應商,就跟我們的1-Box一樣。」
京西智行的1-Box和ESC是國內唯一一家已經走出去并且量產的制動及懸架控制系統企業。
在交流過程中,薛春宇對媒體透露,由于技術相通,京西智行已經開始針對機器人的磁流變的關節展開研發,且已經與國內一起機器人公司展開溝通。
此前曾有多位汽車行業從業者判斷, 汽車是實現具身智能非常好的載體。
而現在來開,汽車行業的相關技術也正逐漸泛化應用與具身智能,而這也將同樣是一片廣闊天地。
【關注智能汽車,關注智駕網視頻號】

關注汽車的智駕時代上智駕網(http://autor.com.cn)
合作or新聞線索提供,聯系郵箱:editor@autor.com.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