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微塵》
作者:陳年喜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父親這輩子
“父親是塬上唯一的木匠。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唯一接到的活兒,是給人打棺材。”
陳年喜真的很會寫,最后十年能接的活是給人打棺材,是因為接不到木匠活。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木匠算是一門吃香的手藝,有門手藝就能養家糊口。
在我小時候,奶奶家的土房子里幾乎全是木制和竹制器具。
去年到今年看了不少散文,很多文中都提到木匠,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是很有市場的,80年代后逐漸受到市場沖擊,現在就更少。
如今都是現代化工業生產,木匠這種傳統手工藝在我們這一輩幾乎都快絕跡。
陳年喜父親屬于很有天賦的,13歲那年,家里請來木匠打柜子,他在一旁看著,相當于是在學習。
看著看著,自己竟然也打出一條新板凳,沒有人教過他,看木匠師傅干活然后自己上手開干,這只能說是天賦異稟啊。
“再精湛的手藝,也有過氣的時候,藝不過氣時過氣。”
過氣的不止木匠這行,箍桶、做篾、補鍋、打鐵、彈棉花等職業也都過氣。
像補鍋,團子兒時,家里那口大鐵鍋還補過。現在,即使鍋壞了,大家也都是買個新的,即使你想補鍋也沒人干這活。
時代在發展,很多傳統手藝都在消失,以后再見到也就是電視、書籍、照片中。
團子總感覺是不是年齡增長之故,我每次看到這些事心里都有種淡淡的傷感。
科技進步,生活水平提升,但我又不希望這些傳統手工藝徹底消失。
“最后,他說,錢是小事,命是大事。我說,是。”
我爸也說過類似的話,之前團子和他說我焦慮,他總說不論什么時候要吃好飯,身體是第一位的,不要舍不得吃飯。
“我從這條路走,又從這條路回。等我從天水回來時,拉著大牙和朝海尸骨的依維柯也到了。”
讀著讀著,冷不丁又死了人,團子都有點習慣。陳年喜的筆下總是時不時出現死亡這件事。
但是,無論有多少次,每次讀到時心里都涌起一絲傷感。
朝海出發時,“把媳婦煮的一袋雞蛋抱在懷里”,他出遠門,媳婦在家等他,沒想到等來的是尸骨。
采礦這個行業真的是高危行業,容易得塵肺病,干著干著小命就沒了。
前面說陳年喜父親最后十年接不到木匠活,除了打棺材,這次也是由他負責打棺材。
棺材打得總是沒有埋得快,這個村子不知道死去多少人,有老人,也有年輕人。
打棺材應該也沒多少活了吧,現在城里都是火葬。
到了后面,村里沒啥人,棺材也沒得打。
強烈推薦大家都來讀讀這本書,命運無常在這本書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