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二戰時期,中國和蘇聯作為歐亞主要力量,同美國等西方盟友共同抗擊法西斯,為聯合國的創立奠定了基礎。聯合國的兩大愿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新型經濟秩序,前者已在冷戰期間破滅,后者如今也岌岌可危。上合組織作為最大的多極化區域組織,應繼承1945年建立的國際秩序中的遠見卓識,超越意識形態壁壘,倡導文明對話與經濟融合,推動構建普惠包容的全球治理體系。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
作者:蘇拉布·古普塔
(Sourabh Gupta)
美國中美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80年前,中國、蘇聯和美國曾是戰時盟友,它們并肩作戰,將亞洲從日本法西斯主義的鐵蹄下解救出來。
正如二戰時期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所說,中國人民在這場戰爭中是首先站起來同侵略者戰斗的。從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到1939年德國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并閃擊波蘭,再到1941年底日本偷襲珍珠港,促使美國最終參戰,中國幾乎獨自承擔了在亞洲抵抗日本侵略的重擔。甚至當其他同盟國利用中國的抵抗來服務于各自的軍事戰略,例如開辟緬甸至中國西南的通道以支持美軍戰略轟炸行動,策應太平洋艦隊作戰時,中國也從未退卻,始終為集體行動做出貢獻。
再看蘇聯,它在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克戰役中付出了難以估量的犧牲,才使戰爭的天平向盟軍傾斜。而西方盟軍在歐洲戰場的行動始于1944年6月的諾曼底登陸,即使在兵力巔峰時期也無法與蘇軍規模相提并論。
![]()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80年前,聯合國正式成立。它自誕生之初,就懷著使后代免遭戰禍、重申基本人權、尊重條約與法治、促進社會進步和改善民生的崇高使命,其包含的兩大愿景值得人們倍加珍視。第一個愿景是建立一種以共同利益和合作共贏為基礎的新型國際關系。用羅斯福總統1945年2月在雅爾塔會議上的話說,這種關系將“結束單邊行動體系、排他性的聯盟、均勢和所有其他已嘗試了許多世紀但總是遭到失敗的權術”。合作型國際秩序建立在集體安全的基礎之上,而構建集體安全離不開主要大國的支持,要求各國的國內政治制度不會成為合作的障礙。
第二個愿景是建立一個基于市場機制和福利制度的新型國際經濟秩序,以促進全球穩定,推動戰后經濟重建,保障充分就業,消除國際貿易中一切形式的歧視性待遇,確保各國的國內經濟結構不會成為交流的障礙。國家“有形的手”和市場“無形的手”將共同發揮作用,使自由經濟多邊主義與國家主導的發展目標保持一致。
隨著冷戰的爆發,意識形態出現兩極分化。冷戰結束后,美國不斷擴大“民主國家”陣營,出于一己私利而到處挑動戰爭。第一個愿景就這樣被葬送。而第二個愿景如今正在極端壓力下艱難維系。就連它的主要締造者美國都不再相信自己曾經堅持的“基于規則的經濟秩序”,反而在現任總統的領導下,竭盡全力破壞這一秩序的制度框架。
![]()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80年后的今天,上海合作組織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文明主體最多元的多極區域性大國組織,必須將1945年建立的國際秩序中的遠見卓識與宏偉愿景傳承賡續下來。多元文明是上合組織的特征和核心優勢,將其同聯合國的多邊主義理念相結合,可以拓展跨文明交往和商貿往來的空間,豐富全球政治格局的文明多元性。
上合組織應發揮表率作用,超越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隔閡,倡導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之間建立新型伙伴關系。這種關系應建立在協商合作與集體行動的基礎之上,特別是要依托國際和地區組織;它以法治原則為紐帶,以公平分擔成本與共擔責任為支撐;它的目標必須是增進全球與民間合作、促進繁榮、鞏固和平及削減軍備。同樣重要的是,作為2024年GDP總量超過20萬億美元的最大區域經濟組織之一,上合組織應倡導全球發展秩序的結構性改革,推動構建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以及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投資、基建和數字聯通也必須實現質的飛躍。
在全球政治格局正經歷百年變革之際,國際秩序不能夠、也不應當按照某一個國家的形象來塑造。相反,正如習近平主席在上合組織天津峰會上的講話所指出的那樣,它必須成為“立己達人、美美與共、和合共生的文明百花園”。文明應當成為溝通的橋梁,而非分裂的斷層。政治領導人要促進“文明的交融”,而非“文明的沖突”。
![]()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Fault line eraser"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杜娟 唐文若
編輯:張釗
![]()
![]()
中國觀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國日報旗下的傳播型智庫,匯聚全球中國問題研究的意見領袖、政商精英和學界翹楚,建設全球中國議題“朋友圈”;集納海內外“最強大腦”的權威觀點,建成內容具有聚合性、權威性和工具性,傳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臺和中國議題最權威的風向標。
我們關注的重點議題包括國際關系和全球治理、經濟、科技、人口、氣候環境、衛生健康、糧農土地等。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機構同我們聯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關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電話:+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15號
www.chinawatch.cn

好看,請點 [分享] [點贊] [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