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是中華民族銘記于心的日子,因為在1931年9月18日,日軍突然出手,占領了整個東北三省,這也開啟了長達14年的日軍侵華史。
這么多年來,大家都很奇怪,東北軍有30萬人之多。為什么面對日軍侵略的罪行時,基本沒什么抵抗呢?
正是因為東北軍不抵抗的政策,才導致后來日本的野心越來越大,認為華北、華中、華東等地,都會執行不抵抗政策,這才有了后來的盧溝橋事變。
如果說,德國入侵蘇臺德地區,是英法綏靖政策的標志性事件的話,那么九一八就是東北軍綏靖政策的標志性事件。那么東北軍真的完全沒有抵抗嗎?
![]()
30萬東北軍,并非都在關外
1928年張作霖走的時候,東北軍可謂是實力雄厚。當時盤踞在遼東半島的日軍,以及手握中東鐵路的蘇聯,都不敢小瞧這個對手。至于究竟是哪一方干掉了老張,主流說法是日本,也有人認為是蘇聯。
1931年5月,經過老蔣改編后的東北軍,總體有30萬人左右。他裁撤了東北軍的軍、師建制,導致東北軍最高單位就是旅。
此外,改編后的東北軍,也分成了國防軍和省防軍兩個部分。簡單來說,一個負責對外,一個負責對內。一個負責防備日軍和蘇聯,一個則負責維持地方穩定。
按道理說,如果30萬東北軍都在東北,日軍是不可能貿然發動襲擊的。那么為什么會有大批東北軍入關呢?這要從1928年說起。
1928年6月,老蔣指揮的北伐軍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各路軍閥紛紛認慫,北伐基本結束。到了1928年12月,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國家在形式上完成了統一。
![]()
這個時候志得意滿的老蔣宣布要集體裁軍。那各路軍閥肯定不滿啊,所以在1930年4月,以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人為首的軍隊,聯合起來一起抗衡老蔣。
原本老蔣和這些軍閥處于僵持階段,誰也搞不定誰。那么一切都要看當時東北的張學良了,手握30萬東北軍的張學良倒向誰,誰就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到了1930年9月18日,你說這日子巧不巧,張學良通電全國,宣布支持老蔣。與此同時,張學良帶領了一大批東北軍入關,奪取平津地區,幫助老蔣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1931年6月,為了討伐倒戈將軍石友三,張學良又派遣6.5萬東北軍入關。再加上此前入關的東北軍,九一八的時候,約有11.5萬東北軍在關內。而且這些全都是東北軍中能打硬仗的主力。
剩下19萬左右的東北軍,駐守在東北各地。其中,遼寧駐扎7.5萬人,吉林駐扎8萬人,剩下的在黑龍江和熱河。
主帥在關內喝花酒,看大戲,主力又被抽調到關內作戰,剩下的部隊又都分散在東北各地。這才給了日軍可乘之機。
![]()
中東路事件,助長了日本入侵的野心
張作霖走后,張學良雖然接班了,但是他太年輕。老一輩的將領,壓根不服張學良的管教,尤其是張作霖身邊的第一謀士楊宇霆,幾乎要把張學良給架空了。
這可怎么得了?張學良為了立威,做掉了楊宇霆。但是這不僅無法震懾手下,反而遭到了不少非議。畢竟,你真有本事,你去打日本人啊,你去打俄國人啊,這些人當時可都在攫取東北的好處呢,你動一個自己老父親留給你的輔政大臣算什么本事?
那時候,日本占著遼東半島和南滿鐵路,蘇聯占著中東鐵路,為了證明自己,張學良必須要在日本和蘇聯之間挑一個下手。
這時候他的參謀團聯想到了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戰爭,那時候沙俄被日本打得慘敗,損失了20多萬軍隊和三分之二的海軍力量。
再加上蘇聯的主力在歐洲,遠東地區始終是他們的薄弱環節。
所以張學良認為,對付蘇聯應該比對付日本要容易一些。于是在1929年5月,張學良開始對中東鐵路的蘇聯工作人員發難。不僅抓了一批蘇聯人,而且還關了不少城市的蘇聯領事館。張學良的訴求就一個,要求蘇聯徹徹底底將中東鐵路的控制權交給中國人。
雙方關系立刻劍拔弩張,到了1929年8月,雙方正式開戰。不過到了11月底,張學良就表示扛不住了。由于東北軍損失了1萬多精銳,再加上日本人在背后使絆子,導致張學良最終認慫,結束了這場鬧劇。
此后,蘇聯不光繼續持有中東路,而且還拿下了撫遠三角洲,也就是黑瞎子島。
這一戰讓在一旁觀戰的日本人意識到,東北軍雖然看似強悍,但也不過如此。最關鍵的是,主帥沒有堅定的意志力。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在日本人看來,老張在的時候,東北軍虎虎生風,但小張時代,東北軍就跟集體抽了大煙一樣,萎靡不振。
![]()
東北軍到底還是和日軍打了3仗
要說東北軍完全沒有抵抗,這是不負責任的說法。雖然主帥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但傳遞信息需要時間,突發事故也有應急處理方案。哪怕是主帥下令,也會有一些愛國志士,選擇反抗。
因此,東北軍在丟掉東北的過程中,的確有過反抗。
第一場交鋒,北大營突圍
日軍偷襲北大營期間,在19日凌晨,遭到了620團的猛烈回擊,打了日軍第四中隊一個措手不及。
這時候620團的團長王鐵漢,原本是打算向上級請示的,結果電話線被切斷了。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王鐵漢當機立斷,表示敵人侵占我方國土,攻打我軍軍營,欺人太甚,必須要回擊。
不管結局如何,就王團長這種敢于抗爭的氣魄,就值得后人紀念。當你遭遇霸凌的時候,如果一味地退縮,那霸凌將永遠縈繞在你身邊。這就是我們紀念這些敢于抗爭的英雄們的意義。雖然他們最終丟了北大營,但也讓日本人看到了中國人敢于反抗的那一面。
第二場交鋒,寬城子兵營防御戰
寬城子兵營位于長春北面2公里處,全營600人左右。日軍公然圍住這一軍營后,居然要求營長傅冠軍帶領全營戰士繳械!
傅冠軍選擇了拒絕,結果遭到日軍突襲,造成重傷。得知營長被打傷后,兵營內的士兵們再也不能忍了,集體開始還擊,對日軍造成了不小的傷害。
由于寬城子兵營易守難攻,所以日軍一時半會兒拿不下。一直到日軍拉來了山炮,才壓制住了兵營內的士兵。這一戰,日軍被滅24人,受傷33人。
第三場交鋒,南嶺兵營之戰
南嶺兵營有4500人,但是日軍最初只派遣了一支200人的隊伍,就想拿下這座兵營。他們的意圖很明顯,就是仗著沒有宣戰,東北主帥不敢貿然得罪日軍,所以才會如此有恃無恐。
可這回他們在南嶺吃了大虧,這200人根本不頂事兒,甚至還有日軍士兵被俘虜的情況出現。周圍的日軍得到命令后,立刻增援前往南嶺,以至于南嶺守軍突圍的時候,已經遭到了日軍2個大隊的圍攻。
雙方血戰了數個小時,最終造成了日軍42人斃命,56人受傷,其中不乏軍官。要不是上頭下令必須撤離的話,估計雙方還有得一拼。
![]()
張學良親口承認,是他下達了不抵抗命令
所以說,東北軍不是沒有抵抗,而且也不是沒有實力抵抗。只要主帥一聲令下,日軍想要拿下東北可沒那么容易。
其實只要日軍在東北吃了虧,或者深陷東北戰場的話,基本就不可能有后來的全面戰爭了。所以說,綏靖政策是真心害人,而且是害了幾千萬人。
關于不抵抗命令究竟是誰下達的,其實張學良晚年已經給出了答案,就是他本人。這種事情,估計張學良是不會為旁人背鍋的,畢竟一念之間,就是遺臭萬年。
警鐘長鳴,是為了讓后人居安思危。每年的九一八,都會有防空警報,這是要提醒后人,綏靖政策要不得,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任何人面對不公,面對霸凌,都要勇敢地說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