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測血壓時會發現一個問題:有的時候低壓一整天都徘徊在94mmHg左右,有的時候早上低壓94mmHg、晚上卻降到66mmHg。這兩種情況到底哪個更危險?今天就用通俗的話講清楚,看完記得轉給家人。
先明確兩個關鍵標準: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正常低壓(舒張壓)范圍是60-80mmHg,80-89mmHg屬于正常高值,≥90mmHg則是一級高血壓的低壓標準,而<60mmHg屬于低壓偏低。
![]()
一、先看第一種情況:一天內低壓一直是94mmHg。
這意味著你的低壓已經持續超出正常范圍,屬于“持續性低壓偏高”。很多人覺得“高壓不高就沒事”,但低壓高的危害一點不小——長期低壓94mmHg,會持續對血管內皮造成損傷,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時間久了還可能影響心臟、腎臟等靶器官,比如誘發左心室肥厚、腎功能早期損傷,尤其是中青年人,這種“單純低壓高”更常見,往往和熬夜、壓力大、肥胖等生活習慣相關,若不干預,未來高壓也可能跟著升高。
二、再看第二種情況:早上低壓94mmHg,晚上低壓66mmHg。
這種“早晚波動大”的情況,危險程度其實比“持續94mmHg”更高。首先,早上低壓94mmHg屬于“晨峰高血壓”,此時身體剛蘇醒,血壓本應平穩上升,若直接飆升到高血壓標準,會大幅增加清晨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比如心梗、腦梗多在這個時段發生;其次,晚上低壓66mmHg雖然在正常范圍,但從早上94mmHg降到66mmHg,波動幅度超過25mmHg,屬于“血壓變異性大”。血管就像橡皮筋,反復劇烈收縮、舒張,會加速血管老化,比持續高壓更易引發血管破裂、斑塊脫落等問題,尤其對老年人、有血管基礎病的人來說,風險翻倍。
可能有人會問:“那我該怎么辦?”教你3個實用辦法,幫你穩住血壓:
1. 先做好精準監測:別只測一次就下結論,建議連續3天,每天早上(起床后1小時內、服藥前)、晚上(睡前1小時)各測1次,每次測2遍,間隔1分鐘,取平均值,這樣的數據才更準確。
2. 調整生活習慣:不管是哪種情況,都要少鹽(每天<5g)、少熬夜(固定23點前睡)、別久坐(每小時起來動5分鐘),晨峰高的人早上別猛起身,先躺3分鐘再坐,坐3分鐘再站。
3. 及時就醫干預:如果持續低壓高或波動大超過2周,一定要去醫院,醫生會根據你的情況判斷是否需要用藥,別自己買降壓藥吃,避免血壓降太低更危險。
血壓管理不是“看單次數值”,而是“看長期趨勢和波動”。尤其是早晚血壓差距大的人,別覺得晚上血壓正常就沒事,這種“忽高忽低”的隱形風險,才更需要警惕。#奕健行##高血壓低壓高,該如何降低?##高血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