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3月底,相關(guān)部門發(fā)布文件,將我們從小學(xué)課本里就認識的那座巨大的“司母戊鼎”,改名為“后母戊鼎”。其中,“后母”并不是繼母的名字,而應(yīng)該分開解釋,“后”是殷商時期對君主的代稱,“母”是母親,“戊”則是君主母親的名字。
![]()
后母戊鼎出土?xí)r日寇已占領(lǐng)安陽2年
這座巨鼎不僅重量驚人,達到875公斤,而且鑄紋精細絕美,代表著我國殷商時期青銅器鑄造的最高水平。其實,即使以商代的鑄造冶煉工藝,沒有3百人的熟練合作也是根本無法完成,迄今為止出土的古代青銅器,無出其右者。相關(guān)的記載為:“1939年從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出土,重達875公斤,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但令人疑惑的是,1939年巨鼎出土?xí)r,全面抗戰(zhàn)已經(jīng)爆發(fā)2年,而安陽一帶早在1937年11月4日就被日寇第1軍攻占。那么,貪婪的日寇怎么會放過“后母戊鼎”這樣的國寶級文物呢?
![]()
1937年日寇占領(lǐng)安陽
不惜毀棄也不愿國寶落入日寇之手
實際上,1939年3月,該鼎在安陽武宮村北當(dāng)?shù)卮迕駸o意中發(fā)現(xiàn)并挖掘出來后,消息就不脛而走,駐安陽的鬼子憲兵隊長井東三郎立即氣勢洶洶的率領(lǐng)部下到武宮村搜查。好在安陽陷落前,附近的殷墟已經(jīng)被正規(guī)考古了20余年,村民們整日耳濡目染,早已知道這巨鼎必定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貝,都不愿意讓其落入日寇之手。
但這鼎實在太大太重,即使買來幾十根鋼鋸條,鋸了一夜,也僅僅在鼎足上留下少許劃痕而已;用十多斤的大錘砸上去,對于厚重堅硬的鼎壁而言,也不過是撓癢癢,眼看實在無法拆開運走,日寇又搜查的緊。村民們只得連夜行動,在村內(nèi)一處馬廄里挖了個2米多深的坑,將大鼎又重新埋了進去。
![]()
抗戰(zhàn)勝利后國寶才被上交
為了糊弄日寇,當(dāng)?shù)卮迕癫幌а萘艘怀觥柏傌垞Q太子”的把戲,特意買來小號的青銅鼎交上去。為了防止走漏風(fēng)聲被日寇發(fā)現(xiàn),參與此事的村民都隱姓埋名遠走他鄉(xiāng),從此絕口不再提此事。直到1946年7月,抗戰(zhàn)早已勝利,巨鼎才被重新交出,在縣古物保護委員會展出,國民黨當(dāng)局的《中央日報》還專門進行了報道。
![]()
1947年10月,駐防豫北的國民黨軍第31集團軍司令王仲廉派人將巨鼎送往南京,交國立中央博物院收藏展覽,蔣介石還親自前往觀看并合影留念。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曾想將后母戊鼎一起帶走,但因為搬運不便最終放棄,讓它隨著南京城解放而回到人民手中。1959年,該鼎從南京前往首都北京,送往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至今。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