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成都以北的彭州
藏著一段與宋代美學深度綁定的陶瓷記憶
這里的白瓷
曾以“輕且堅、盛霜雪、如哀玉”的特質驚艷兩宋
打破“南青北白”的陶瓷格局
撐起四川古陶瓷史上
規模最大的專燒白瓷窯口的輝煌
如今,這份沉淀千年的宋式極簡美學
正以“新潮玩法”走進年輕人的生活
讓“宋潮”在彭州重新煥發光彩
彭州白:重現宋代生活美學
![]()
彭州白瓷的故事,始于晚唐五代,卻在兩宋時期的磁峰窯(俗稱“金城窯”)達到巔峰。彼時,磁峰窯憑借精湛的制瓷技藝,成為四川地區獨樹一幟的白瓷燒造中心,素有“天府白瓷第一窯”的美譽。
![]()
不同于北方白瓷的厚重,金城窯白瓷自帶蜀地的靈秀,完美詮釋了宋代“大道至簡”的審美追求。它以瓷為媒,將蜀地的靈動與宋人的內斂融為一體,成為極簡美學的鮮活注腳。
![]()
作為入選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非遺品牌項目,當代彭州白瓷燒制技藝正是古今彭州制瓷人智慧的結晶。2012年,代表性非遺傳承人李清泉投身彭州白瓷燒制技藝傳承領域,在隆豐街道軍屯場社區建設彭州白瓷藝術中心,打造了彭州窯、彭州白瓷生活美學館、彭州白瓷傳習中心等多個非遺傳承空間,先后榮獲了國家文旅部首批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性項目、“天府旅游名品”稱號、首批“百城百藝”四川非遺品牌稱號等眾多榮譽。
非遺跨界:當白瓷遇見“新匠人”
傳統非遺的生命力,在于不斷與當代藝術碰撞融合。近年來,彭州白瓷藝術中心成為“非遺跨界實驗室”,吸引著各路手藝人前來探索創新。
點擊觀看視頻號
近日,四川省省級鄉村工匠名師、坐擁百萬粉絲的傳統文化自媒體博主@雁鴻,帶著對彭州白瓷非遺技藝的敬畏與好奇走進彭州白瓷藝術中心。她沉下心學習彭州白瓷的工藝,尤其專注于釉下彩的設計與繪制——在乳白的瓷坯上,以細膩筆觸勾勒出兼具傳統韻味與現代審美的圖案,讓宋式留白與色彩美學產生奇妙化學反應。
點擊觀看視頻號
更令人期待的是,未來她還嘗試將成都銀花絲技藝與彭州白瓷“聯動”:銀花絲的精巧鏤空與白瓷的溫潤通透相互映襯,打破兩種非遺技藝的邊界。這種“1+1>2”的跨界探索,不僅為彭州白瓷注入了新鮮靈感,更讓年輕人看到了非遺“可玩、可創”的一面,讓千年白瓷走出博物館,成為年輕人愿意主動傳播的“文化潮品”。
創意產品:把宋式美學帶進生活
若說金城窯白瓷代表了宋代的“雅致”,那么當代彭州白瓷則用創意產品,讓這份雅致變得“接地氣”。從茶器到擺件,從日常用品到文創潮玩,每一件產品都藏著“傳統與現代”的巧思,精準戳中年輕人的喜好。
![]()
“洗腦殼”杯是當之無愧的“流量擔當”。它以四川人熟悉的方言“洗腦殼”命名,搭配憨態可掬的熊貓造型,自帶“幽默Buff”。杯身采用陶瓷與高硼硅玻璃拼接,既能直接觀賞茶湯的澄澈,又暗藏“茶顏觀色”的趣味;杯內的熊貓腦袋茶漏設計成九孔樣式,喻意“過濾生活煩惱”,將蜀地的“慢生活”態度與實用功能結合,讓喝茶變成一件充滿儀式感的樂事。
![]()
專為旅行者設計的“俠客熊”茶具,則把“江湖氣”與“茶文化”捏在了一起。一套“一蓋兩杯”的便攜套裝,印著“跑江湖的熊貓”圖案,將中國傳統茶文化與四川標志性的熊貓IP融合,巴掌大小的尺寸適配背包,讓年輕人在露營、出差時也能隨時隨地“泡一壺宋式閑情”。
![]()
還有融入彭州“牡丹之城”特色的手繪牡丹蓋碗,以宋瓷刻花技藝為基礎,用釉上工筆彩繪還原牡丹的雍容,花瓣層次分明,氣韻悠然;瓷胎竹編茶具則將國家級非遺“竹絲扣瓷”工藝與白瓷結合,慈竹篾絲編織的外層包裹著溫潤的白瓷內膽,手感細膩,兼具自然野趣與雅致格調。
![]()
這些產品跳出了“傳統工藝品”的刻板印象,以“顏值高、有故事、夠實用”的特質,成為年輕人社交平臺分享的“寶藏好物”。
文化破圈:讓宋“潮”美學“可觸摸”
![]()
要讓年輕人愛上傳統,光有好產品不夠,還得讓他們“沉浸式”感受白瓷文化。彭州白瓷早已跳出窯口的局限,通過一場場展覽與活動,把宋式美學變成了可參與、可體驗的“活文化”。
![]()
在專業展會的舞臺上,彭州白瓷從不缺席。它多次亮相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中國—東盟博覽會,憑借兼具傳統韻味與現代設計的作品斬獲大獎,讓“彭州白”成為對外展示天府文化的名片;作為成都國際非遺節彭州分會場的“主角”,它還通過現場制瓷、刻花技藝展示,讓來自各地的觀眾直觀感受匠心,近距離觸摸宋代美學的質感。
![]()
而在本土,彭州白瓷更擅長“拉近距離”。彭州白瓷藝術中心打造了“美術館、傳習社、柴燒窯、陶瓷工坊”等八大主題空間,每年接待超千場活動、十萬余人次。在這里,年輕人可以親手體驗拉坯、捏塑、彩繪,看著一團普通的陶土在自己手中變成初具雛形的白瓷;若想深入學習,還能加入“師徒制技藝班”,跟著非遺傳承人系統研習刻花、燒制等核心工藝,完成從“愛好者”到“傳承者”的蛻變。
![]()
此外,鄉村兒童藝術節、文創生活節等活動,更是讓白瓷走進了日常。在文創市集上,年輕人可以買到“俠客熊”“洗腦殼”杯等潮品;在親子手作課堂上,孩子們用稚嫩的雙手捏出熊貓造型的白瓷坯體——這種“可玩、可學、可購”的模式,讓彭州白瓷不再是書本里的“歷史名詞”,而是能融入生活的“宋潮符號”。

從宋代金城窯的窯火灼灼,到如今彭州白瓷的“潮玩出圈”,變的是呈現方式,不變的是那份刻在骨子里的宋式極簡美學。彭州白瓷的“破圈”,恰恰證明了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它不需要刻意“討好”年輕人,只需以開放的姿態擁抱創新——用跨界賦予它新內涵,用產品讓它走進生活,用活動讓它可觸可感。
識別下方二維碼購買▼
![]()
如今,在彭州的街頭巷尾
或許能看到年輕人捧著“洗腦殼”杯喝茶
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手作的白瓷小擺件
或是在非遺節上為刻花師傅的技藝驚嘆
這便是“宋潮”最動人的模樣
千年白瓷的雅致
與年輕人的生活態度碰撞出火花
讓北成都的這片土地
始終流淌著與宋代對話的美學基因
免責聲明:
★品鑒彭州微信公眾號推文內容僅在品鑒彭州今日頭條號轉載,其他平臺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文中配圖支付相應稿費,若不同意使用,請告知刪除!
期數:3513期
文字:劉代萱
圖片:李清泉 張鴻 胡勝 品鑒彭州
視頻號: 雁鴻Aimee
編輯:劉代萱 責編:鄧茹月 審核:祁文靜
有一種成都生活,叫彭州!
![]()
![]()
![]()
![]()
![]()
![]()
![]()
“品鑒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揚天府文化,傳播城市精神!
親愛的小伙伴們,“品鑒彭州”微信面向全網征集優秀稿件啦!
主辦:彭州市委宣傳部
主編:王玉巖
副主編:楊華 祁文靜
首席編輯:劉倩
責任編輯:梁丹 龍洋
編輯:劉代萱 鄧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體中心
彭州市融媒體中心舉報電話:028一68611355
你的每一個贊和在看,我都當成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