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心里的那個房價如白菜的“天選躺平地”鶴崗,要修機場了。
8月底,黑龍江鶴崗蘿北機場正式破土動工。機場按照4C標準修建,也就是說,規模并不很大,但也能適應較大型飛機的起降,可兼容波音737、空客A320等常見的窄體客機,這類飛機的飛行距離一般在2000公里左右——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從此距離鶴崗不再遙遠。
![]()
“躺平天堂”,正在修機場。 攝影/鶴崗:@校長
或許你對鶴崗的印象還停留在“五萬一套房”的神話中。在人們的印象里,這座東北之東北的小城籠罩著一種陳舊又憂傷的情緒,因煤而興的歷史曾帶給她盛極一時的輝煌,資源枯竭又讓她一夜定格在昨天。房價跌到全國倒數第一,年輕人大量“出逃”造成人口快速流失……一切的一切,讓鶴崗“可能比蘇州先擁有機場”的事實略顯幾分魔幻。
十年謀劃,10.66億元的投資,鶴崗似乎在用“修機場”釋放出一個信號:
無數人幻想過“有朝一日要去鶴崗躺平”,但——
鶴崗,不想躺平。

攝影/鶴崗:@校長
不久前的鶴崗森林半程馬拉松,場面熱烈極了。
鶴崗,現在到底怎么樣了?
2019年,一篇《流浪到鶴崗,我五萬塊買了套房》讓鶴崗成為了全國渴望“躺平”的打工人的夢中故鄉。
6年過去了,我們不禁要問:鶴崗的房價還那么低嗎?
![]()
攝影/鶴崗:@校長
完備的基建與廉價的房屋,
構成了年輕人心中“天選躺平地”的樣子。
是的,還那么低。
鶴崗住建局的數據顯示,過去的五年,鶴崗新建商品房的均價從3046元/㎡漲到了3860元/㎡。而二手房的均價,從售房平臺上看,大約在1800元/㎡。平心而論,鶴崗并不是“遍地五萬的房”,但房價依然在全國地級市中吊車尾,只要稍稍往市郊走一走,幾萬塊錢的房源還有大把——反正你已經離開大城市了,房子在不在市中心好像也沒那么重要。
![]()
是的,鶴崗的房價還是那么低。 攝影/陳默田
鶴崗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
煤炭曾是這座小城的一切——實際上,整座城就是在煤礦的基礎上生長出來的。滾滾“烏金”如流水一般涌向亟待建設祖國各地,也為這片曾經荒蕪的土地帶來空前的繁榮。隨著煤炭而來的一切又隨著煤炭而去,當鶴崗被列入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名單,“黃金時代”也就此落幕。
![]()
鶴崗,與煤炭一同潮起潮落。 攝影/鶴崗:@校長
人口流失,房價暴跌,財政缺口持續擴大。
鶴崗在漸漸被人遺忘,雖然這座城市也走出過大企業:開遍東北的超市比優特、火遍全國的餃子品牌喜家德,但我們好像失去了記住鶴崗的理由。
超低的房價,卻給鶴崗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生機——大群的“數字游民”們來了。數據顯示,近年來外地人在鶴崗購房的數量連年攀升,到2024年,已經有34.05%的二手房交易為外地人貢獻,說明人們真的正在涌向鶴崗安家落戶。在今天的鶴崗,你能在時代廣場的咖啡店里看到有年輕人拿著筆記本電腦,“班味”十足地趕工;也能在松弛感滿滿的早市里看到有人手持云臺與相機,連拍帶剪。直播、電商、內容創作,這些不顯山不露水的行業正在為小城帶來新的活力。
![]()
![]()
鶴崗啤酒節和公園直播人群。 攝影/鶴崗:@校長、杜廣磊
擁有了年輕人的鶴崗,玩起網紅打法來也是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打開社交平臺搜索“鶴崗”,除了“xx萬定居”的帖子之外,最火的可能就是在“東北小瑞士”的出片教程。所謂“東北小瑞士”,其實是北山公園附近的一條路,有秀美的自然風光,也有紅磚壘成的歐式建筑。2公里長的街道,竟然也引得無數人特來打卡。
![]()
只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鶴崗也有“小瑞士”的風光。 攝影/馬建
即使你沒去過鶴崗,可能也知道這句話:“到鶴崗,見面三分熟”——2021年,鶴崗小串爆火,連鎖店很快開遍全國。為了吸引更多游客到鶴崗擼串,當地政府又是組織“鶴崗小串燒烤節”,又是設計專業的logo和slogan。現在開車去鶴崗,高速口最顯眼的就是廣告牌上一把沖著你招手的小串。
不久之前,鶴崗市政府還組織了一場半程馬拉松賽,6000多名跑友積極參加,可惜不少人跑了30多分鐘就敗下陣來——
![]()
6000多跑友參與了這場半馬。 攝影/鶴崗:@校長
沒辦法,實在是吃不動了。
好家伙,這哪是跑馬啊,簡直就是逛小吃街來了:沿途的補給站,活生生擺成了百米長的“流水席”。新鮮出鍋的鐵鍋燉、現切現吃的哈爾濱紅腸、裝在盒里的餃子,冰碗里是堆成山的大凍梨,個頂個的酸甜爽口。重頭戲當然是小串——上好的牛肉炭火微燎出鮮嫩的口感,撒點秘制小料,口口上頭。吃到終點,還有個巨型的燒烤架拱門,市文旅局長親自烤串相迎。一趟跑下來,咬肌都累壞了。


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攝影/阿七的航拍日記、鶴崗:@校長
近年來,把“流水席”搬上馬拉松跑道的也不止鶴崗一家。畢竟,“馬拉松熱”正在流行,許多跑友“全國巡跑”不只為了拿名次,更為了一邊鍛煉身體一邊領略城市風光。而鶴崗,是真的很想接住這波流量,讓更多的人“跑一場馬,愛一座城”。
![]()
在小興安嶺上的云天閣看云卷云舒。 攝影/鶴崗:@校長
其實,鶴崗本身就有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黑龍江與松花江在她的南北兩側勾勒出一個振翅欲飛的輪廓,黑龍江“龍頭”一甩,就留下一個“黑龍江最美的地方”龍江三峽;鶴崗的森林資源更不是吹,背靠著小興安嶺,這座“煤城”的森林面積竟占全市的七成;她作為邊境城市還有滿滿的異域風情,到蘿北的名山島上轉一圈,打卡“中俄邊境”的同時還能看到滿眼色彩碰撞的俄式風情建筑。
9月6日,鶴崗姑娘辛芷蕾拿下威尼斯影后,讓這座小城又多了一個“影后故鄉”的標簽——
![]()
辛芷蕾憑借《日掛中天》摘得影后桂冠。 圖/視覺中國
鶴崗,似乎真的在被更多人看到。
鶴崗為什么拼命也要修機場?
那么問題來了:這兩年東北旅游這么火,你聽說過有誰到鶴崗旅行嗎?
去鶴崗一趟,可太麻煩了。
![]()
浸潤了歲月氣息的鶴崗火車站。 攝影/鶴崗:@校長
她位于中國鐵路網的“末梢”,只有一條佳鶴鐵路連接著她與佳木斯,這也就意味著通過鐵路去往鶴崗的人員、物資全部依賴著佳木斯這個樞紐的流轉。而且鶴崗沒有高鐵,最快的列車只有“綠巨人”動車組。什么,你想走高速?沒問題,從哈爾濱或者大連出發,六個小時起步——你不在東北,還想去鶴崗玩,路上就妥妥地折騰一天。
![]()
近三年鶴崗才擁有了“綠巨人”動車。 攝影/鶴崗:@校長
沒人來玩,這只是小問題。這種閉塞更將鶴崗隔絕在廣闊的經濟圈之外。如果連返鄉的年輕人都覺得路途艱難,又如何吸引外來的投資和人才?
正因如此,鶴崗從十年前就開始謀劃一件大事:修機場。不久前,其可行性研究、總體規劃、初步設計等終于先后獲批。
![]()
謀劃十年,機場終于破土動工。 攝影/鶴崗:@校長
這座機場位于鶴崗市的蘿北縣,按照年旅客吞吐量45萬人次、年貨物吞吐量1600噸設計,力爭2027年校飛通航。
10.66億的投資,對長期人口外流、經濟發展停滯、前兩年還因瀕臨“破產”而經歷財政重整的鶴崗來說并不輕松,但鶴崗已經無法只算“經濟賬”。這座曾經依賴煤炭、如今積極轉型的小城市,正將機場視作一扇必須打開的門——一扇通向天空、通向關注、通向生機的門。
![]()
鶴伊高速也正在建設之中。 攝影/馬建斌
石墨“烏金”
能否成為鶴崗騰飛的關鍵?
機場的價值,當然不止于促進文旅發展。鶴崗“破局”的關鍵,是要找到一個能在煤炭之后為城市再續輝煌的黃金產業——
石墨,這就是鶴崗的希望所在。
![]()
連綿的石墨礦區,頗顯“中國石墨之城”的氣勢。 攝影/王獻德
在我們熟悉的傳統工業領域,石墨常被用于制造鉛筆、鑄造、潤滑、制作耐火材料。隨著技術發展,它已經成為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及核電領域的關鍵資源。作為鋰電子電池負極核心材料,在新能源電池成為全球競爭焦點的今天,石墨的戰略地位更是日益顯著。
而亞洲最大的單體石墨礦,就在鶴崗市的蘿北縣!
鶴崗已探明的石墨儲量高達22.89億噸,而且品質高、埋藏淺、易開采,尤其以鱗片大、純度高的晶質石墨為主。目前全國負極材料中使用的石墨,超過80%來自鶴崗。如果鶴崗能夠將這一資源優勢充分釋放,不僅有望重塑昔日的輝煌,更可能成為中國新能源戰略的重要支點。
![]()
亞洲第一石墨礦,承載著鶴崗騰飛的希望。 攝影/王獻德
鶴崗十分在意的,是避免走回“粗放開采”的老路。
2019年以前,鶴崗的石墨開采也曾出現過“一礦多開、大礦小開”的問題,但通過引入世界500強央企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等超級企業,這座城市正在以更集約、更智能的方式整合石墨資源,不僅讓集中開采、統一供應成為現實,智能爆破、無人礦卡、數字化礦山管理系統也在逐步落地。如今,鶴崗云山石墨礦區已經成為了全球單體資源量最大的石墨礦山。
![]()
全球單體資源量最大的石墨礦區。 攝影/馬建斌
今年8月24日,蘿北被正式授予“中國石墨之城”的稱號。與其說鶴崗是憑借石墨儲量摘下桂冠,不如說是憑借清潔生產、高效提純、產業聚集等方面的硬實力獲得了認可。鶴崗的野心非常明顯:不再只做原材料供應地,而是要打造從開采、研發到深加工的全產業鏈集群,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石墨谷”。
建設中的蘿北機場,距離礦區只有70公里。可以想見,它將成為打通石墨產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拼圖。吸引高端人才、促進商務洽談、支撐技術創新,并把球形石墨、石墨烯等高附加值產品更快地運抵全球市場……從“能源舊城”到“材料新城”的展望,都將通過這座“空中走廊”一一實現。
![]()
五礦石墨成品車間。 攝影/王獻德
鶴崗,不是,也不會是一座“正在死去的城市”。
你能看到的她,“層次分明”:上世紀輝煌時代留下的,是厚如鋼鐵般的基礎建設,沉默而可靠;而如今街角涌動的,是精品咖啡的香氣、手作烘焙的溫度、獨立唱片店的旋律——它們像一朵朵嬌嫩卻頑強的花,破開煤炭的黑色土壤,向著天空生長。
![]()
攝影/鶴崗:@校長
露營這種新一代的網紅生活方式,
正在鶴崗生根發芽。
她曾開創時代,也曾墜入低谷;她被稱作“天選躺平地”,卻偏偏不肯躺平。這座城市帶著自己的節奏與倔強,在蛻變中尋找尊嚴,在收縮中醞釀新生。
我們不會失去希望。我們還有鶴崗。
![]()
平安塔,鶴崗新地標。 攝影/馬建斌
文 | 貓騎士
圖片編輯 | 王家樂
設計| 魚一條
封圖、首圖 |鶴崗:@校長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