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兩個漁民
兩個漁民同時出海捕魚,一個漁民撒下網后,就一直盯著海面看,生怕錯過任何一條大魚;另一個漁民則顯得瀟灑許多,一會看看海里的魚,一會看看遠處的島,一會看看天上的鳥,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
結果收網時,第一個漁民撈上來很多魚,第二個漁民卻收獲甚少。
不過后者卻絲毫沒有羨慕之意:“雖然我沒抓到幾條魚,不過我卻看見了海豚嬉鬧,島上的美景,還有自在的海鳥,這些讓我心情舒暢心曠神怡,比什么都重要。”
這兩個漁民的不同選擇,其實并不存在對錯之分,只要他們自己開心就好,沒有必要在意別人的看法。
而且他們接下來可以互相體驗一下對方的生活,讓日子每天都有所不同,這樣才更加精彩有趣。你我也是一樣,有時換換生活方式也挺好的。
人這一輩子,要平衡好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關系,物質豐富而精神匱乏,也是一種遺憾和損失。自己掌握好其中的度,所有經歷都值得被珍藏起來。
![]()
故事2.盲人打燈籠
有一位盲人,白天出門時打傘,晚上出門時提著燈籠。鄰居問他:“老登,你提燈籠作甚,反正又看不見!”
盲人解釋道:“這燈籠雖然我看不見,但是你們卻能看見。它照亮的不是我的路,而是你們的路。”
某天下雨,盲人的燈籠被大風大雨弄滅了。盲人無奈地走在路上,發現大家都會讓路,還有人扶著他走。
盲人悟了:自己平時幫別人照亮了路,現在自己有需要時,大家也愿意幫助自己。
雖然平時人們沒有當面感謝這位盲人,但是卻不代表大家會忘記他的恩情和善良。也別看這份善行似乎微不足道,不過大家早已銘記于心,給這位盲人種下了回報的種子,當盲人需要幫忙的時候,大家自然會有所行動。
善良從來不會白白付出,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就是會更好一些。同樣如果一個人平時行為不端,那么也會在大家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結果到了最后,這兩種人一定會受到不同待遇。
善良會傳遞循環下去,不要懷疑,做個好人。
![]()
故事3.出口傷人的年輕人
一個年輕人總是口無遮攔,說話非常傷人。他自己雖然知道這樣不好,可還是難以控制自己,想改也改不掉。
于是年輕人便去請教一位高僧,希望他能夠給自己提供一些建議。
高僧給了年輕人一沓白紙和一袋羽毛,讓他在紙上寫滿罵人的話,然后把紙撕碎,和羽毛一起從山頂上扔下去。
年輕人照做了,高僧又讓他去往山腳,把碎紙和羽毛找回來。
望著漫山遍野的碎紙羽毛,年輕人犯了難。結果路過的人們都很討厭那些碎紙,卻把羽毛拿在手中仔細把玩。
惡語就像碎紙,善言就像羽毛。那些惡語其實是污染了你自己的世界,而那些善言才會讓你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我們克制自己說不好的話,最終的受益者是我們自己,就讓那些牢騷和惡語隨風而逝。
當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不妨把不開心的事全部寫在紙上,然后把它們撕成碎片,這樣有助于發泄壞脾氣,緩解不良情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