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鄉融合發展浪潮中,鄉村振興始終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核心議題。從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年聚焦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到地方政府紛紛出臺配套政策,鄉村振興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而全域興趣電商的崛起,以其獨特的商業模式與流量優勢,打破了傳統農產品行業固有的運轉邏輯,成為連接鄉村生產端與城市消費端的關鍵紐帶,為鄉村發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近日,《2025豐收節抖音電商農產品消費白皮書》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平臺累計銷售農特產品102億單,平均每天有2448萬單農特產包裹銷往全國各地,三年累計銷售農特產超200億單,加速帶動優質農特產品“出村進城”。直播間里農特產商品講解總時累計達3574萬小時,貨架和搜索場景帶動農特產品成交額同比增長54%和95%。抖音電商讓鄉村產業迎來轉型升級的新契機。
![]()
圖說:抖音電商最新助農數據
全域興趣電商助力農產品銷售提質增效
都知道,長期以來,農產品供需失衡是制約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難題。一方面,城市消費者對優質、特色、原生態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卻苦于找不到可靠的購買渠道;另一方面,鄉村地區大量優質農產品“藏在深山無人知”,成為廣袤農產品市場的“滄海遺珠”。
如今,全域興趣電商的出現,極大改變了這一局面。其以短視頻、直播為載體,用生動的內容講述農產品背后的故事,用精準的算法匹配消費需求,搭建起供需兩端的“快速通道”,有效填補了農產品生產端與消費端的信息鴻溝。
在需求洞察層面,全域興趣電商平臺依托大數據技術與優質算法,能夠實時捕捉消費者的行為偏好,精準勾勒出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畫像,據此為商家提供明確的生產指引,幫助農民調整種植養殖結構,避免盲目生產,實現農產品的按需定制。
譬如,在山東濰坊,當地農戶通過抖音電商平臺的數據分析發現,市場對“富硒蔬菜”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趨勢。于是,農戶們聯合合作社調整種植計劃,擴大富硒菠菜、富硒番茄的種植面積,并通過平臺直播展示富硒種植的全過程。最終,這些富硒蔬菜不僅銷量翻倍,售價也比普通蔬菜高出不少,農民的收入顯著提升。
在供給匹配層面,興趣電商以“內容+場景”的形式,讓農產品從“冷冰冰的商品”變成“有故事的好物”。
不同于傳統電商的圖文展示,全域興趣電商融合短視頻、直播內容、商城、搜索等多種場景形態,能夠直觀呈現農產品的生長環境、生產過程與地域特色,講述一個獨具特色的商品故事。
這些故事不僅拉近了消費者與農產品的距離,還建立起情感連接與信任基礎,促使消費者完成從興趣到決策的閉環。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抖音直播間里的農特產商品講解總時累計達3574萬小時,貨架和搜索場景帶動農特產品成交額同比增長54%和95%,帶動了大量農民增收。這一數據背后,正是興趣電商實現供需精準對接的生動體現,同時也顯著表明,興趣電商不僅能創造需求,還能承接需求,讓農產品銷售不再依賴單一渠道,而是實現全天候、多場景的持續流通。
扶商政策激活鄉村經濟內生動力
鄉村發展的核心在于產業振興,產業振興的關鍵在于農人自我造血能力的提升。抖音電商立足平臺優勢,以一套多維度、系統性的扶商政策體系,為農產品打通了上行通道,也從根本上喚醒了鄉村經濟的內生動力,夯實了農村經濟的韌性。
總結抖音電商的扶商政策,其核心邏輯在于構建一套“減負增效”與“平臺賦能”雙向發力的支撐體系,讓鄉村經濟從“被動輸血”轉向“主動造血”。
譬如,在減負增效層面,抖音電商著眼于農村中小商家的現實痛點,推出了一系列減負政策——從降低經營成本的九大扶持政策,到針對農產品非標品特性推出的生鮮免傭政策,累計為超21萬個商家減免傭金8億元,切實減輕了商家的經營壓力;反過來,這也讓他們有精力投入到產品品質提升與服務優化中,為鄉村產業的持續發展注入穩定動能。
在平臺賦能層面,平臺并非簡單搭建銷售渠道,而是通過“山貨上頭條”“金產地計劃”等專項行動,將數字化工具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地方農產品經濟的金名片,讓地方特產走出“有產品、無品牌”的困局。
無論是南方的荔枝、百香果,還是北方的蘋果、草莓,這些承載著地域特色與農戶心血的農產品,借助平臺的流量優勢與內容傳播力,突破了傳統批發、零售的層層壁壘,實現了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餐桌的短鏈直達。其讓區域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價值得到有力凸顯,為后續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奠定了基礎。
“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抖音電商深知人才的培育才是農村發展的根本,因此,平臺也通過“村播興農計劃”等培訓項目,為大量新農人提供電商運營、短視頻拍攝、直播技巧等方面的指導,幫助他們成為“懂技術、會經營”的鄉村電商達人。來自山東的@煙臺蘋果霞姐 曾是一名退休英語教師,57歲的她大膽跨界投身“村播”。她用親切談吐在鏡頭前展現蘋果的種植故事與品質優勢,為煙臺蘋果打開了新銷路;廣東90后農家女@陳麗容 將粵式英語融入茂名荔枝銷售,用獨特的語言風格介紹荔枝的鮮甜口感與產地特色,展現了年輕一代新農人強大又別具一格的帶貨能力。
![]()
圖說:9月111日,@煙臺蘋果霞姐 亮相抖音電商豐收盛典現場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抖音電商平臺上年銷售額突破百萬元的農貨商家達4.68萬個,同比增長42%;超546萬名創作者帶貨農產品實現動銷,扎根家鄉的村播達人數量同比增長13%。這些新農人中,既有返鄉創業的大學生,也有轉型的傳統農民。人才的回流與培育,不僅為鄉村電商發展提供了支撐,還帶動了鄉村觀念的更新,讓鄉村煥發出新的活力。
質言之,抖音電商扶商政策的實踐意義,遠超簡單的“助農賣貨”,其本質上是通過數字化手段,對鄉村經濟生態進行的一次系統性重構——既要解決農產品的銷售問題,更要通過主體培育與生態建設,讓鄉村擁有了自我發展、持續創新的能力。這種從工具導向到能力導向的轉變,正是激活鄉村經濟內生動力的關鍵所在。
讓技術變革成為鄉村發展的長效引擎
數字農業時代,數據、技術、平臺成為全新的生產要素,農業提質、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離不開這些新要素的牽引,毋寧說,能否利用好這些要素,將成為未來三農振興的關鍵。唯有主動擁抱、善用這些新生產要素,方能在鄉村發展的賽道上贏得主動,行穩致遠。
隨著全域興趣電商模式的深入推進,抖音電商也逐漸構建起一個可持續的助農生態體系:通過“內容+貨架+搜索”三輪驅動,激發消費興趣,承接穩定需求,建立消費信任。這一模式不僅幫助優質農特產品出村進城,更通過市場力量倒逼農業生產標準化、品牌化、現代化,為中國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數字化解決方案。
從長遠來看,興趣電商助力鄉村發展的潛力遠不止于此。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將進一步與興趣電商融合,為農產品銷售帶來更多創新模式。
譬如,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消費者可以沉浸式體驗農產品的生長環境;借助算法推薦技術,平臺可以更精準地匹配供需。同時,興趣電商還可以與鄉村文化、鄉村旅游深度融合,通過短視頻、直播展示鄉村的自然風光、民俗文化,帶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讓鄉村不僅能“賣產品”,還能“賣風景”“賣文化,實現多業態協同發展。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興趣電商作為數字經濟與鄉村發展融合的產物,不僅為農產品銷售開辟了新路徑,更為鄉村產業升級、人才回流、文化傳播提供了新機遇。本質上,這是一種著眼于生產力迭代、主動開掘未來潛力的根本性變革。
當技術變革成為鄉村發展的長效引擎,當農業的生產組織模式向現代化邁進,就會有更多優質農產品走出鄉村,更多農民實現增收致富,最終,加速鄉村全面振興。(文/姜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