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有過接到“客服”來電,聲稱需要關閉某項服務否則會自動扣款的體驗?請注意,這可能是詐騙電話!近日,隨縣檢察院辦理的一起幫助電信詐騙案,揭開了為詐騙團伙提供通信服務的灰色一角。
2024年9月12日,家住隨縣三里崗鎮的江某接到一通陌生來電。對方自稱“微信支付客服”,詢問其是否需要取消微信上的“資金保險服務”,并聲稱若不取消將按月收取手續費。江某信以為真,在對方指引下逐步操作,按照對方要求下載了某云服務APP、進入會議房間并開啟手機屏幕共享。殊不知,自己正一步步陷入詐騙團伙精心布置的陷阱。
通過屏幕共享,對方實時獲取了江某的銀行卡號、驗證碼等關鍵信息,隨后在電商平臺連續發起21筆消費,共計轉走29381.1元。發現賬戶異常后,江某才意識到被騙,隨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經查明,2024年9月10日,被告人肖某指使董某(已行政處罰)至黃岡市多家通信營業廳,以董某名義辦理八張電話卡。隨后兩日,肖某在鄂州市鄂城區利用其中七張電話卡,通過架設“手機口”通信設備方式,為上游詐騙團伙提供通話中轉服務,共撥打詐騙電話105條,其中包含江某被詐騙的電話。
檢察機關審查認定,被告人肖某在明知他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情況下,為牟取每小時500元的高額非法報酬,仍主動架設通信設備、幫助詐騙團伙撥打電話,致使被害人江某被騙人民幣29381.1元,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共犯,依法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
辦案過程中,肖某主動退繳全部違法所得6300元,并向被害人江某退賠8000元經濟損失,獲得其諒解。隨縣檢察院綜合考慮肖某的犯罪事實、主觀惡性、退贓退賠及獲得諒解等情節,建議以詐騙罪判處肖某有期徒刑十一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六千五百元。法院經審理,依法采納檢察機關的公訴意見,作出上述判決。
檢察官提醒:
微信客服不會以個人手機號碼或客服私人聯系等方式處理財務業務。如接到類似詐騙電話,請立即掛斷并撥打110舉報!
凡是聲稱需“關閉服務”“扣除年費”或“退款理賠”的陌生來電,務必通過官方渠道核實;
切勿與陌生人開啟“屏幕共享”,以防個人信息被竊;
不輕易下載非官方推薦App,不點擊陌生鏈接;
公民不得出售、出借個人電話卡、銀行卡,否則可能成為詐騙“幫兇”,承擔法律責任。
來源:隨縣人民檢察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