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朗普悄悄對歐盟說出“你們先對中國和印度加100%關稅”時,一場危險的國際博弈已悄然啟動。但歐盟真的會甘心做美國的馬前卒嗎?中國,早已不是十年前的中國。
環(huán)球網消息稱,在一場主題是進一步制裁俄羅斯能源出口,對俄施壓的美歐會議上,特朗普話鋒一轉,向歐盟提出了驚人要求:對中國和印度征收100%關稅。
他們的理由聽起來挺冠冕堂皇:只要中印停止購買俄羅斯能源,莫斯科就再也打不起這場戰(zhàn)爭。這根本是個經不起推敲的借口——中印憑什么要聽西方的指揮棒行事?
更搞笑的是,美方一邊瘋狂煽動歐盟上前線,一邊卻給自己留足了退路。
報道稱,特朗普團隊明確向歐盟官員表示,希望歐洲“帶頭沖鋒”,率先對中國和印度動手,而美國將緊隨其后“效仿”關稅政策。
![]()
換句話說,美國不愿獨自承擔與中國打貿易戰(zhàn)的風險,卻迫切希望歐盟“開第一槍”,自己則躲在后面見機行事。
特朗普這套算盤打得可真響。正如有人調侃:“特朗普不是對華強硬,而是對華‘精明’——他太清楚和中國打貿易戰(zhàn)是什么后果了。”
事實上,特朗普的這種猶豫態(tài)度恰恰暴露了美國對華貿易戰(zhàn)略的困境。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對華發(fā)動貿易戰(zhàn)的經歷,顯然讓他學到了教訓。數據顯示,那場關稅戰(zhàn)導致美國損失了超過24萬個就業(yè)崗位,美國企業(yè)承擔了超過90%的額外關稅成本。
而中國通過市場多元化、產業(yè)鏈調整和精準反制,反而穩(wěn)住了外貿基本盤。這足以證明,中國根本不是個能隨便拿捏的軟柿子。
面對這樣一個“難啃的骨頭”,特朗普政府顯然改變了策略:讓歐盟先試探中國的反應和反制力度,自己則進可攻、退可守。
![]()
這種“風險外包”的策略,既滿足了特朗普對華強硬的競選承諾,又避免了美國經濟單獨承受沖擊。
而被當作“槍使”的歐盟,內部正陷入艱難抉擇。
一方面,歐盟與中國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紐帶。
中歐貿易規(guī)模遠超美印貿易,中國是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要是真對中國征收100%關稅,歐洲企業(yè)受到的反彈將是毀滅性的,歐洲汽車、奢侈品和高端機械等行業(yè)都將遭受重創(chuàng)。
其次,歐盟內部并非鐵板一塊。德國車企、法國農產品商、荷蘭光刻機巨頭……這些依賴中國市場的行業(yè)巨頭肯定會拼命游說反對。
更不用說匈牙利等國家一直反對追隨美國的外交政策。就連歐盟委員會內部也傳出分歧聲音,有官員私下表示“不能為美國火中取栗”。
而且,歐盟也有國家仍在購買俄羅斯能源產品。所以,歐盟不太可能聽美國的話。
不過,需要警惕的是,歐洲政壇確實存在一股盲從美國的勢力。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為代表的一些官員,近年來明顯向美國傾斜。
![]()
不久前歐盟剛和美國簽署的那個自貿協(xié)議——78%的歐洲民眾認為協(xié)議只利好美國,只有2%的人覺得對歐洲有利。
這種脫離民意的政治決策,說明歐盟領導層可能會出于意識形態(tài)而非實際利益作出錯誤選擇。
如果他們真的昏了頭對中國發(fā)動關稅戰(zhàn),那么歐洲經濟將面臨三重打擊:能源成本尚未解決,通脹壓力仍在高位,再失去中國這個最大貿易伙伴——這簡直是“經濟自殺”行為。
中國方面的態(tài)度其實一直很明確。商務部發(fā)言人最近多次強調:“中方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將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這句話看似常規(guī),實則暗藏鋒芒。中國手握好幾張反制王牌:稀土出口管制、新能源汽車市場準入、空客訂單調整……每一項都能打中歐洲經濟的七寸。
更不用說中國還可以深化與中東、東盟的合作,快速替代歐洲市場份額。到時候誰更疼,還真不好說。
![]()
至于印度,特朗普的態(tài)度則是變了又變。先是對印度加稅施壓,轉而在向歐盟施壓的同時,又在社交媒體上對印度大獻殷勤,稱莫迪是“好朋友”,還宣布美印即將達成貿易協(xié)議。
這種180度大轉彎很有意思——明明會上還在鼓吹對印度加稅,會下就忙著握手言和。看來中俄印領導人最近的走近確實讓美國慌了神,生怕把印度徹底推向東邊。
況且,即便美國對印加稅,印度仍讓在購買俄羅斯石油,這足以說明特朗普所謂“二級制裁”并沒多大效果。
反而,這種兩面派做法暴露了美國的戰(zhàn)略焦慮:既想遏制中國,又怕盟友流失,最后只好左右橫跳、毫無章法。
展望未來,這場由特朗普煽動起來的關稅鬧劇很可能雷聲大雨點小。歐盟不太可能真的對中國祭出100%關稅——那意味著全面貿易戰(zhàn),歐洲經濟根本承受不起。
更可能的結局是象征性地出臺一些限制措施,然后中美歐進入新一輪談判博弈。
![]()
事實上,經過多年發(fā)展,中國已經建立了更加自主和完善的產業(yè)鏈供應鏈體系,與新興市場的合作日益深化。
即使面對歐美聯(lián)合施壓,中國也有足夠的能力保護自身經濟利益,并通過“全球南方”國家的支持打破西方圍堵。
不過,這件事本身也已經給世界提了個醒:特朗普的對外策略不會變得更理性,只會更狡猾。那種“讓別人當炮灰”的套路,可能會成為未來四年的經濟常態(tài)。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戰(zhàn)略定力。畢竟時間站在我們這邊——中國的制造業(yè)競爭力、市場規(guī)模和外交影響力還在持續(xù)提升。
就像一位智庫專家說的那樣:“特朗普之所以不敢單獨對中國動手,不是因為變善良了,而是因為變現實了。”這個世界終究要靠實力說話,而中國手中的牌,顯然比2018年時又多了一大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