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4日,“2025海浪電影周”在河北秦皇島北戴河新區阿那亞社區開幕,筆者被派前往調研。第一次踏進阿那亞,感受社區里的電影周,感觸有些不一樣,呈現出“四個繼承、三個突破、兩個融合”的特點。
01
四承
——繼承了電影行業繁榮發展的四個基本經驗
堅定中國電影市場化、產業化改革的方向和路徑。漫漫長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特別是30余年前的中國電影,面對時代加速變革和觀眾急劇流失的雙重困境,看似要一蹶不振、滑到谷底。但頑強的中國電影人通過深入領會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學習借鑒世界電影發展成功經驗,立足本國電影發展實際,硬是觸底反彈,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影市場化、產業化繁榮發展之路。30余年的跨度,中國電影完成了從藝術探索到大眾消費、從本土到全球的轉變,建立起全國統一開放的電影大市場和日益完善的工業體系,年度總票房持續增長,穩居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這種對市場化、產業化的信念與篤定,在海浪電影周中體現明顯,其明確定位聚焦類型化、市場化影片,致力挖掘具有創新思想、商業價值與市場潛力的新生代創作人才。
錨定電影是大眾文藝、面向大眾消費的特點。電影票房和觀影人次實實在在反映了觀眾的選擇,電影口碑與“破圈”邊界是觀眾確定的,電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一張張小小的電影票開始。電影好不好看,觀眾最有話語權,尊重觀眾、尊重市場是電影成功的必要條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電影永遠和觀眾在一起”的情感選擇,都是在為電影和觀眾的雙向奔赴創造條件。海浪電影周對年輕電影創作者的意義,就是夯實他們尊重觀眾的情感,培養其對市場的敬畏心和對類型創作的自覺性,助力其從尊重觀眾、尊重市場開始,創作出具備市場吸引力的優秀類型影片。
重視文學即人學的力量在電影中的體現。電影劇本是電影拍攝的基礎和靈魂,每一部流傳久遠的精品佳作,無一不從源頭上對劇本進行過反復推敲和細致打磨,無一不從人物塑造上對人性、人類情感、人類精神進行過深刻把握和精準呈現。進入新時代,人民大眾的知識、見識、素養穩步提高,游戲、電視劇、短視頻等大眾娛樂方式選擇豐富,觀眾劃定的“好電影”分數線越來越高,那些不重視文學的力量、深刻的力量、真誠的力量的電影越來越難以取得好票房,更遑論好口碑。海浪對話依托60余位來自電影創作、影評等不同領域及其他行業的跨界嘉賓,精心選擇22個話題進行探討,激蕩起關于電影未來的無限可能。其中,導演、作家徐浩峰與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許子東關于《俄國文學與好萊塢》的對話,深入淺出地探討了世界文學特別是俄國文學對中國文學的影響,以及好萊塢電影對中國電影的啟發等。對話現場座無虛席、妙趣橫生,聽者意猶未盡。
繼承電影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優良傳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批又一批優秀電影人陪伴中國電影走過歷史發展的每一個高峰和低谷。海浪電影周以創作為基石,通過展映、產業、榮譽、沙龍等方式,構建起從人才發掘、項目孵化到產業對接的全鏈條支持體系,為有志于創造商業價值的青年電影人打造資深影人、投資方、制片公司直接對話和合作的“直通車”式快速通道。通過邀請資深從業者直接參與到項目的開發和創作中,以打破傳統創投環節可能存在的壁壘,讓優秀的商業類型創意能夠更快獲得專業指導和支持,并最終走向市場,提升電影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和成功率。現已推出近百部影片與十余名青年導演,《飛向群星的少年》等多部作品進入開發或投產階段,初步形成了“挖掘-培養-輸出”的人才閉環。
02
三破
——突破了電影上下游的三個舒適區
在電影創作方面,引導青年創作者突破自我束縛,從“小我”走向“大我”。餃子導演在央視訪談中,開玩笑地說:“出來混,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出來。”如果說“出來”是青年創作者必闖的第一道關口,那么第二道關口就是走出作者電影的狹窄空間,突破個體經驗限制,推動創作從自發走向自覺,有意識地將關注點和表現力放在人民大眾更深層次的生命體驗和生活實踐上,放在體現偉大時代波瀾壯闊的歷史洪流和關鍵節點上,將個體融入人民、融入時代,讓電影作品在謳歌時代精神、抒發人民心聲中獲得更深厚的力量和更持久的氣質。
在線下宣傳方面,引導活動下沉,走出喧囂熱鬧的明艷模式,提供靜水深流式的沉浸選擇。物料鋪陳上,追求與當地環境一體化,條幅、海報、日程表等以深藍、藍灰、灰白、土黃、淡黃為主色調,處處體現柔和、舒適、不突兀的整體感。就連最大的活動“中影集團品牌煥新發布會”的舉辦劇場,也只在其杏色外立面上,粘貼了黑白兩色的中英文電影周基本信息和一只即將著陸的海鷗標識,呈現一種極簡狀態。這種刻意為之又不露痕跡的簡約,在海浪對話《設計的維度:從功能到情緒》中找到了答案——與社區高度結合,消弭了人與藝術的區隔,觀眾可以隨時隨地沉浸在電影氛圍中,在幀與幀之間看見自己。
在電影放映方面,引導電影展映突破傳統影院邊界,創新劇場和露天放映模式,提升社區觀影體驗。海浪電影周依托阿那亞社區濱海而建的自然資源特色和社區一體化的建造運營模式,將大銀幕搬進大自然、搬進居住區,推出日出放映、沙灘放映、綠洲放映等嶄新的放映模式。凌晨3:20在海邊沙灘開畫的《愛在黎明破曉前》,讓看電影和看日出無縫銜接,營造出虛實交融的獨特體驗,提升了類型片觀影的沉浸感與傳播效應。加拿大小成本藝術片《末日愛情》也因被安排在社區中心的電影院放映,兼顧到周邊觀眾的通勤時間,消弭和規避了城市通勤觀影帶來的負面情緒,以及因堵車、找停車位等因素帶來的外力干擾,上座率高達80%。
03
兩融
——與公眾日常生活方式和科技發展深度融合
推動電影與日常生活方式深度融合,提升舒適便捷的觀影體驗。阿那亞是一個特殊的社區,居民和游客來自四面八方,并以老年人和小朋友居多。由于日常文化活動供給豐富,音樂會、戲劇節等的舉辦頻率也很高,加上本次電影周票價合理、距離就近,當地居民隨機參與度很高,成為在業內人員和影迷觀眾之外的另一類群體。他們的隨機加入,帶給海浪電影周一種別樣的趣味。《俄國文學與好萊塢》的對話現場,筆者身旁是兩位60多歲的老阿姨,中影集團的品牌煥新發布會現場,也不乏七旬以上的觀眾。這些觀眾都是隨機而來,對電影行業并不了解,也談不上興趣,但他們全程都看得專心致志、津津有味,是電影最好的觀眾。這帶給我們一個啟發:如何更有效地開拓電影銀發觀眾市場。
推動電影與科技發展深度融合,發揮科技對電影創作、電影放映等的系統化改造與重塑。電影是科技發展的產物,從默片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膠片到數字,再到現在的AI、XR等等,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電影正是在一次次的擁抱科技中發展壯大的。海浪電影周對科技發展做出了回應,一是在中影集團煥新發布會上,宣布了Cinity Camera的技術研發成果,與Cinity LED共同擔負起高格式電影的制作和放映。二是展示了AI對電影創作的影響,指出人工智能賦能個體,帶來創作平權、全民敘事的預想,同時提出技術為藝、以人為本、與AI共生的規劃。三是聚焦AIGC影視實踐,開展AI電影黑客松大賽,通過將藝術、影視行業人才與AIGC技術人才跨界組合,發掘更多元的短片表達和未來影視可能。
海浪之外,中國電影升級進行時
120年前,1905年,《定軍山》拉開了中國電影輝煌的序幕。銀幕前,觀眾看的是精彩;銀幕后,電影人面對的是挑戰。一路升級打怪,電影經歷了電視、錄像廳、互聯網的輪番沖擊與挑戰,有時甚至瀕于絕境。困境中,電影人探索出了市場化、產業化的繁榮發展路徑,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電影新質生產力。然后一路高歌,將年度總票房推至642.66億元(2019年),將單片國內票房推至154.46億元(2025年《哪吒之魔童鬧海》),彰顯出電影創作的無限潛力和電影市場的巨大容量。如今,電影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交匯點,2035年建成電影強國的目標近在咫尺,電影的全方位升級也在緊鑼密鼓中推進——
以電影創作新力量對話電影新觀眾。在國家電影局主辦的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的引領下,各地方、各企業通過各自的方式為發掘培育電影新人開路、為電影人的成長保駕護航。廣東的“繁星計劃”、成都的“推優扶持計劃”、金雞創投的“學子計劃”、海南的“青椰計劃”、陜西的“陜影星河計劃”、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的“青蔥計劃”以及“謝晉青年電影扶持計劃”等等。電影“傳幫帶”,不僅機會多,而且成才率高。郭帆、大鵬等都是從新力量走出來的中堅力量。餃子、申奧、於水等也都已扛起電影創作的大梁。這些創作新力量通過更新穎的表達、更真誠的溝通,與出生于Z世代的新觀眾產生了更強烈的共鳴,滿足了他們更沉浸的體驗等觀影需求。
以文學力量夯實電影劇本基礎。劇本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和文學形式,要繼承和發揮文學善于描摹復雜生活、塑造立體人物和直抵人心的力量,引導電影作品在藝術深度和表現廣度上不斷探索。劇本中心的夏衍電影編劇周、全國青年劇作計劃,沈陽的喜劇電影周劇本征集活動,湖南的“田漢杯”電影劇本征集評選活動,以及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對劇本的資助等等,正在匯成一股面向電影發展未來、推動電影整體發展的基礎性力量。這股力量必將助力電影在講故事的賽道中,發揮“長敘事”優勢,在與短視頻、微短劇對觀眾注意力和時間的爭奪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坐標。
電影其他環節和領域的積極變革。部分投資方積極加入到新人培養的軌道中來,想要通過改變人才供需格局,實現降本增效,并開始建立合理的利潤預期;部分電影企業開始進入電影IP運營賽道,通過電影授權,變單一依賴票房收入到多元變現;江蘇、山東、成都、重慶等地的電影園區基地建設也熱情高漲,紛紛出臺優惠政策,助力電影制作和工業化發展;“電影+”應用場景越來越多,電影產業鏈越來越長,越來越與大眾生活緊密相連,電影經濟圈正在擴大;虛擬現實電影越來越顯示出其強勁發展態勢,傳統電影將攝像機駕到了外太空……電影正在新一輪的破繭新生!
——阿那亞的海浪聲聲,呼應了電影人一浪又一浪的前赴后繼,無論是前浪還是后浪,從來都不是競爭關系,而是合作與接力、積累與共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這些探索與努力必將匯成磅礴的力量,共同推動中國電影朝著2035年電影強國的目標踔厲奮進!
前方,一片星河燦爛……
文/榮文婷
編輯/吳嘉怡
責編/杜思夢
CONTACT US
![]()
轉載授權 | 3117342843(微信)
![]()
![]()
投稿郵箱 | zgdybxmt@qq.com
MORE NEWS
?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