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運油-20劃破長空,駕駛艙里那張堅毅的女性面孔,讓全網炸了:這哪是飛行員?這是中國女戰神!
![]()
那天,首都北京閱兵現場上空云層翻滾,空中梯隊壓陣而來。
運油-20,這個空中“巨無霸”,緩緩飛過。
鏡頭掃進駕駛艙——一個短發女人,目光如炬,手穩如鐵。
她不是乘客,是機長。

她叫譚紅梅,重慶妹子,中國空軍第七批女飛行員,這次閱兵中”唯一執飛運油-20的女機長“。
沒人想到,駕馭這艘“空中加油站”的,竟是個女人。
更沒人知道,她背后,藏著一段”跨越十年的異地戀“,和一個同樣不簡單的男人。
![]()
譚紅梅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不是那種乖乖女,而是”辣、倔、不服輸“的重慶姑娘。
初中班主任說她:“英語特好,嗓門特大,上臺從不怯場。”
高中班主任羅老師,今年87歲,回憶起她時眼眶都紅了:“那年招飛體檢,是我陪她去的西南醫院。她走的時候說,‘老師,我一定要飛最好的飛機’。”
她做到了。
![]()
成為空軍第七批女飛行員,從運-8到運-20,再到如今的“運油-20”,她一步步啃下最難的機型。
運油-20,可不是普通運輸機。
它要給殲-20、殲-16這些“空中利劍”加油,差一米,就可能撞機;慢一秒,就可能貽誤戰機。
她是空中力量的“續航命脈”。
為了掌握這“大塊頭”,她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宿舍、模擬艙、會議室。
筆記密密麻麻,教材翻得卷邊。
![]()
夏天機艙里像蒸籠,坐進去十分鐘就全身濕透,臉曬得通紅,她一聲不吭。
同批飛行員里,她是第一個單飛單放的。
復雜氣象?她照飛。
一次任務中突遇強氣流,飛機劇烈顛簸,副駕駛都慌了。
她手穩如鐘,一邊通報塔臺,一邊調整姿態,幾分鐘內恢復平穩。
下來后,只說一句:“練過,不怕。”
她還帶隊拿過空投比武冠軍,帶出十幾名新飛行員。
![]()
學員說:“譚教員嚴,但教得細,一遍不會就兩遍,直到你會為止。”
她說:“飛行不是兒戲,我帶的人,一個都不能出事。”
可誰又知道,這身飛行服背后,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付出。
她曾錯過父親最后一面。
那年父親病危,她正在執行戰備任務,無法返航。
等她趕回去,父親已火化。
她在墳前跪了一夜,第二天,照常出勤。
那一刻的痛,她從未對人言說。
但她記得父親生前常說:“女兒,你要飛得高,更要飛得穩。”
從此,每一次起飛,她都帶著這份囑托。
![]()
她的丈夫張浩,同樣是飛行員,大型運輸機機長。
兩人2001年在部隊活動上認識,兩年后結婚。
可婚后不久,他就調往西北執行任務。
一別,就是十年。
十年異地,靠電話、短信維系。
她說:“我們談戀愛,是空中約會。”
![]()
他飛向西北,她飛向東南,航線從不重合,心卻始終相連。
汶川地震,他駕機穿越塌方區,空投物資;利比亞撤僑,他飛越戰區,接回同胞;馬航失聯,他參與搜尋,連續飛行十幾個小時。
她呢?在后方盯著天氣、航路,為他祈禱。
![]()
2015年,他終于調回她所在部隊。
團聚那天,兩人在機場相見,沒擁抱,只是相視一笑:“今天誰做飯?”
他主動承擔家務,還把自己多年飛行經驗毫無保留教給她。
戰友說:“他嘴上不說,但眼里全是她。”
他們很少見面,即使同在基地,也常因任務錯開。
![]()
但戰友們常看到這樣一幕:
兩人戴著墨鏡,提著飛行包,一前一后走向不同戰機。
一個飛運油-20,一個飛運-20。
同是機長,同是戰位,同是守護這片藍天。
2023年,他們家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實至名歸。
這不是秀恩愛,是用十年分離換來的團聚,用共同信仰鑄就的堅守。
![]()
我們總在閱兵時為她鼓掌,卻忘了她錯過父親最后一面時,在墳前跪了一夜的沉默;
我們贊美她英姿颯爽,卻看不見她為掌握運油-20,熬過多少個深夜復盤的凌晨。
她不是超人,她也會累,也會痛。
所以,別只在閱兵時才想起他們。
![]()
還有千千萬萬個像她一樣的軍人,在邊疆,在深海,在高原,在云端,默默扛著我們看不見的重量。
他們不是生來無畏,而是有人需要,他們就站了出來。
所以,別只在閱兵時才想起他們。
請記住:每一次平安的起降,每一次安穩的團圓,背后都有人在替我們,把命,押在了藍天之上。
致敬,中國軍人。
致敬,那些把青春和熱愛,都獻給祖國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