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是黃埔四期畢業,紅軍時期從排長一路升到軍團長,年僅23歲便任紅軍第四軍軍長,真可謂年輕有為,那么他指揮作戰都有哪些過人的特點呢?
善于指揮軍隊隨機應變打惡仗
1937年9月平型關戰役作戰前,部隊需要提前進入預設的埋伏地,但是由于突發山洪爆發,擋住了部隊的前進道路,為了使部隊達到秘密埋伏的目的,他當初果斷下達命令,留下一部分搶修道路,另一部分軍隊緊急繞道行駛,這樣就避免了被日軍偵查部隊所發現。
![]()
平型關戰斗打響后,我八路軍戰士居高臨下,日軍在山溝里仰攻,我八路軍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日軍指揮官到底是經驗豐富,他馬上指揮日軍強占平型關老爺廟的制高點,同時請求空軍緊急支援,果然日軍飛機很快達到八路軍陣地上空,并投下炸彈,用機關槍掃射八路軍戰士,再加上日軍反攻,眼看八路軍進攻受到嚴重的威脅。
![]()
![]()
林彪果斷命令全軍戰士上刺刀和日軍進行肉搏戰,這樣八路軍和日軍攪在一起,日軍飛機就失去了作用,這些八路軍戰士之前都是紅軍時期的老兵,戰場經驗豐富,個個像下山虎一樣沖向山溝中日軍,最終經過1天激戰,這伙囂張跋扈的1000多名日軍被全部消滅,繳獲大批軍用物資,炸毀運輸車100余輛,繳獲1000余支步槍以及十幾挺重機槍。此戰讓林彪不僅在軍中聲望大增,而且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全國抗戰。
![]()
林彪
善于指揮部隊打猛仗
長征時期紅1軍團紅2師4團飛度瀘定橋,林彪時任紅1軍團長,當時紅軍面臨前有洶涌的江河,后有追兵的危險境況,在此危機時刻,林彪指揮部隊以一晝夜的時間急行軍240里,以22位戰士趴在鐵索上搖搖晃晃與敵人激戰半天,紅軍戰士以視死如歸的作戰勁頭嚇壞了敵人守軍,最終紅軍奪得瀘定橋,使整個紅軍安全渡過大渡河,堪稱戰爭史上的奇跡。
![]()
紅軍長征期間,臘子口擋住了紅軍的去路,同樣是林彪指揮紅2師4團兩個連,就突破5000多敵人把守的天險臘子口,臘子口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關口周圍群山聳列,兩崖如刀劈斧削,異常險峻,敵人在關口派有一個旅的兵力在守衛,另外敵人還有機動部隊隨時做支援,而我軍開始攻擊臘子口是用的添油戰術,進攻受挫,后來只派一個連做佯攻,這是林彪慣用的指揮方式,另外派兩個連的兵力翻山越嶺,直插敵人后背,就這樣紅軍形成前后夾擊之勢,最后臘子口被突破,據說當時臘子口的手榴彈彈片高度達半米左右,可見戰斗有多慘烈。
![]()
指揮戰斗霸氣,氣勢如虹
1937年的時候,八路軍115師開始布置平型關戰斗時,林彪的參謀就非常擔心友軍(國民黨軍隊)不幫忙,但是林彪當即卻說友軍幫忙固然很好,但是我們八路軍不能依賴他們,即使他們不來我們照樣打。
在東北塔山阻擊戰中,由于我軍遭到敵人的強勢攻擊,損失傷亡慘重,部下向他報告,部隊傷亡慘重,但是林彪回到我不要傷亡數字,我要的是塔山。
![]()
善于總結戰斗經驗,進而發明“三三制”和“一點兩面”
林彪在長期的軍事戰斗中總結了很多戰斗規則,比如“三三制”,所謂的三三制,就是每班分成三個戰斗小組,每個小組有三個戰士組成,這種隊形受到敵人攻擊時容易分散,可以減少傷亡,又可以在進攻的過程中聚攏戰斗力,換句話說進可攻,退可守。
![]()
而且他還總結出“一點兩面”,而這種作戰戰術用于在進攻敵人的時候,突破敵人陣地的一個點,進而快速擴大戰斗面,然后在適時派出一支部隊穿插,分割,包圍,從正側面全力進攻。比如38軍的113師奔襲三所里,就是利用這一點穿插,分割包圍敵人。
林彪的指揮才能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發揮得淋漓盡致,蔣介石曾這樣評價林彪:“我要表揚他,他是黃埔最優秀的將軍,因為他把他的學長和教官都打敗了!我這個校長失職啊,在黃埔對他關心不夠,”斯大林也曾這樣評價林彪:“林彪是常勝將軍,常勝元帥”。其實斯大林這樣評價,還有個重要的原因是林彪在莫斯科治療期間,曾把德軍進攻莫斯科戰略分析報告送給了蘇聯高層并引起斯大林的注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