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一直實行傳統的男性養家糊口模式,直到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紀初,女性開始以兼職身份加入勞動力大軍,形成了許多人所說的“一人半”收入模式。
對于支持四天工作制的人來說,現代生活中幾乎沒有什么是這個理念解決不了的——或者至少是改善不了的。倦怠?性別不平等?失業?碳排放?這些問題都能夠靠四天工作制來解決。
![]()
相反,反對者只看到問題:經濟產出下降;企業競爭力受損;公共服務緊張;職業道德減弱。
但是,與其爭論這些預測,或者對個別企業的試驗結果吹毛求疵,為什么不看看這個已經在這條道路上走了很長一段路的國家,而世界其他國家卻沒有真正注意到這一點呢?
荷蘭是經合組織中兼職工作比例最高的國家(見圖表)。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至64歲人群的主要工作周平均工時僅為32.1小時,是歐盟中最短的。荷蘭銀行ING的經濟學家伯特·科林(Bert Colijn)表示,全職工作者將工作時間壓縮為四天而不是分散到五天也變得越來越普遍。“每周四天工作制已經非常非常普遍了,”他告訴我。“我上了五天班,有時我會因為工作五天而受到審查!”
![]()
一切都始于女性。荷蘭一直奉行傳統的男性養家糊口模式,直到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紀初,女性開始以兼職身份加入勞動力大軍,形成了許多人所說的“一人半”收入模式。稅收和福利制度激勵了這種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這些工作模式逐漸規范化,兼職工作也越來越受到男性的歡迎,尤其是在他們有年幼孩子的情況下。
荷蘭的經驗如何為其他國家的辯論提供借鑒?首先,這表明對經濟“自我損害”的預測有些言過其實。盡管荷蘭人均工作時間較短,但就人均GDP而言,它卻是歐盟最富裕的經濟體之一。這是因為較短的工作時間與相對較高的每小時生產率以及較高的就業率相結合: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截至2024年底,荷蘭82%的適齡勞動人口就業,而英國、美國和法國的這一比例分別為75%、72%和69%。
荷蘭女性的就業率尤其高,尤其是與平均工作時間更長的美國等國家相比。此外,荷蘭人退休時間通常也比較晚。這并不是說荷蘭人不勤奮,而是工作在人群和生命歷程中分布得更廣。
話雖如此,這并沒有帶來性別平等。盡管孩子們設立“爸爸日”(父親負責照顧孩子)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但女性從事兼職的比例仍然高得多。雖然在荷蘭,兼職并不意味著必須接受低薪或不穩定的工作,但它似乎仍然阻礙了女性的職業生涯。經合組織2019年的一份報告發現,荷蘭在某些性別平等方面“表現不佳”。例如,只有27%的管理人員是女性——在經合組織國家中屬于最低比例之一。
![]()
經濟也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尤其是在教學等領域。這可能導致惡性循環:師資短缺導致學校上課時間更加混亂和難以預測,即使家長愿意,也更難承擔更長的工作時間。
但在教育和照護問題上,沒有簡單的答案。如果每個人都每周工作五天,就需要更多的兒童保育和老年人護理人員,因為能夠照顧自己家人的人會更少。
科林認為,理論上,荷蘭通過減少工作時間阻礙了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他補充道:“我也不想僅僅因為能提高GDP,就設想一個每個人都比韓國工作時間更長的反烏托邦社會。”
荷蘭的經驗表明,每周工作四天并非天堂,但也絕非通往經濟崩潰的捷徑。我認為,真正的教訓在于,安排和分配工作完全可以用多種不同的方式。關鍵在于你愿意在經濟領域內外做出的權衡。說到經濟之外,支持每周工作四天的一個被低估的論點無疑是:荷蘭兒童是富裕國家中最幸福的。
作者:Sarah O'Connor,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