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市場的周期性波動加劇已經成為事實,那么如何在這樣的環境生存下去?如何在淡季維持活力并抓住每一個爆款帶來的爆發?這已經成為影院產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讀娛 | yiqiduyu
文 | 零壹
8月27日晚,萬達電影(002739)披露2025年半年報。這是一份看起來還不錯的業績:
上半年營收66.89億元,同比增長7.57%;歸母凈利潤5.36億元,同比增長達372.55%。
![]()
在被儒意影視收購,陳祉希入主之后,萬達電影作為電影院線行業龍頭的表現是重要的觀察樣本。如今一年多已經過去了,萬達電影做得如何了?
1
旺季狂歡、淡季冰封的周期劇烈波動
從行業層面看,2025年上半年中國電影市場呈現出“總量增長、結構失衡”的復雜態勢。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全國電影票房達292.31億元,同比增長22.91%;觀影人次6.41億,同比增長16.89%。
![]()
這為院線公司的收入帶來的普漲效應。除了萬達電影之外,金逸影視實現扭虧為盈,橫店影視則實現凈利潤2.02億元,同比增長128.61%,光線傳媒作為春節檔最大贏家,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4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43%;實現歸母凈利潤22.2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71.55%。此外,光線傳媒經營現金流凈流入近3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12.66%。
但上半年的票房貢獻中,《哪吒之魔童鬧海》以154.46億元貢獻了上半年超52.8%的票房;2月單月票房高達160.9億元,占上半年總票房的55.1%,3月至6月大盤表現持續低迷,單月票房均不足20億元。
在剛剛過去的暑期檔里,憑借《南京照相館》《浪浪山小妖怪》等影片的突出表現,市場總票房小幅超過2024年,終于止住了跌勢,但總體來說仍然處于歷年的低位。
![]()
這種“旺季狂歡、淡季冰封”的極端波動,疊加頭部影片極端集中、日常檔期內容供給不足的問題,暴露出中國電影市場越來越明顯的結構性矛盾。
更深層的危機來自消費者的習慣變化。在多元娛樂內容的夾擊之下,線下電影消費的“生態位”變得有些尷尬,尤其是日常性的電影消費,在體驗上不及文旅演出,在低門檻和靈活性上被短視頻和游戲完爆,只有在節日檔期和頭部影片出現時,電影的話題熱度和消費被高度壓縮在一個很短的時間窗口里。
至于年輕觀眾的流失、七夕等檔期觀影“儀式感”的瓦解,其實都是生態位變化之上的一些直接反應。
毛羽局長在“第八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的致辭中這樣提到“觀眾代際更迭”:以00后為代表的新生代觀眾已成為電影市場的主力。他們的審美趣味、價值觀念、獲取信息的方式乃至情感連接點,都與前代觀眾顯著不同。同時,受互聯網影響,前代觀眾與他們一樣,都渴望更強烈的共鳴、更新穎的表達、更真誠的溝通、更沉浸的體驗,更渴望在電影中看到活生生的現實與人的關系。
影院作為產業鏈的下游,顯然沒有能力改變電影行業的大趨勢和總體格局。電影市場的周期性波動加劇已經成為事實,那么如何在這樣的環境生存下去?如何在淡季維持活力并抓住每一個爆款帶來的爆發?這已經成為影院產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2
“超級娛樂空間”,有那么好打造嗎?
萬達電影于2025年6月16日戰略發布會正式提出“1+2+5”戰略版圖,也就是打造出一個“超級娛樂空間”,通過國內+海外雙市場協同、院線、影視劇集、戰略投資、潮玩、游戲五大板塊的布局來實現。
![]()
儒意入主后的萬達電影,總結出的新思路并不難理解——發展非票房收入,直接通過收入渠道的多元化來抵抗電影頭部集中、檔期不均的系統性問題。
比如在電影市場的淡季中,通過體育賽事、電競賽事、演出直播、脫口秀等多元內容開發來吸引更多受眾,讓影院的持續性流量不被票房低迷期所完全限制。而在《哪吒2》這樣的爆款出現時,影院也會有足夠的資源和來支撐票房火爆期的運營能力。
萬達在2025年上半年,就落地了2025年F1西班牙大獎賽的全球首場IMAX影院直播,還舉辦了“第五人格全球總決賽”、“西甲聯賽”、“蘇超聯賽”、“話劇《林則徐》”及“第十七屆音樂盛典咪咕匯”等多樣化的直播活動。
由這種思維延伸,影院所對準的方向顯然是重新定義自身的場景價值——不僅僅是一個購票觀影的場所,而是要成為一個線下的綜合性娛樂空間,強化整個影院從大廳到影廳的利用效率。
因此萬達電影希望通過打造IP沉浸式體驗空間“時光里”,集成潮玩零售、IP主題策展、限定快閃等多維體驗模式,2025年計劃開業100家時光里藝術商店,覆蓋豐富的潮玩衍生品。
據悉萬達電影在暑期檔IP衍生品銷售總額達1.0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4%,爆米花桶都成了周邊,布局是有所成效的。
![]()
但值得一提的是,發展“非票業務”并不新鮮。萬達和其他一些院線品牌早在多年前就試圖發展自營茶飲、周邊業務,但結果也很簡單——并沒有跑出真正有突破意義的破窗效應。
究其原因,影院發展非票業務的邏輯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順暢。影院終究是一個目的性很強的線下消費場景,其可塑性是有限的,在消費者當下的預期中與電影爆款高度綁定。衍生品銷售、食物飲品等賣品收入同樣高度依賴頭部影片的熱度。其二,潮玩和聯名餐飲本身并不具有很強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消費者在影院所在的商場其他場域也同樣能完成消費,影院如何擺脫同質化、打造出差異化體驗也是難題。
當然,“1+2+5”戰略背后的協同思路,能夠降低影院對電影大盤票房周期性波動的敏感度,更重要的是能嘗試通過影院物理空間的價值重估,提升整體盈利能力。
2025年半年報顯示,萬達電影的商品、餐飲銷售收入營收同比增長6.07%,但毛利率達到73.42%,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增長高達12.46%,而同期觀影收入增長14.78%,毛利率則基本保持不變。
這一數據至少表明,萬達電影對于“超級娛樂空間”的打造是比較認真務實的,在商品、餐飲銷售的運營效率增長上進步明顯。
然而,當同行紛紛加碼非票業務,當年輕觀眾更習慣“線上觀影+線下快閃”的碎片化消費,萬達能否持續證明“超級娛樂空間”的不可替代性,仍取決于兩個關鍵能力:IP的可持續創造力,以及跨業態運營的效率壁壘。這場轉型實驗,正在改寫影院產業的生存法則,但它的終局遠未到來。
對于電影產業來說,往好了想,至少影院作為產業的下游基石正在自尋出路了,票房市場的周期性起伏所造成的傷害可以被部分消解;而往大了說,以后的電影院是不是還叫“影院”,恐怕都是一個未知數了。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