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排版丨柒十
二戰德國在二戰前向中國提供了40萬套先進裝備,并且德國不要錢,并要求我國用三樣東西來還,要知道當時德國和日本可是同陣營的戰略伙伴,那么德國究竟是相中了我國哪三樣東西呢?
不惜用40萬的先進裝備進口我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德國和中國的一段不為人知的密切交往史。
喜歡看的朋友記得點點關注,我們進入正題。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在我國全面抗戰爆發以前,德國和我國的交易量,占據了我國對外全部貿易總額的38%。
是不是你也跟我一樣,在看到這個信息的時候很震驚,還有一點可以說明,那就是在我國抗日戰爭的時候,好多我國先進的裝備都是“德國貨”。
![]()
并且還有很多人認為,在抗戰前期我國多虧了這些先進的德國武器,它們都在我國抗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等我再講完整件事情之后。
你就知道德國為什么會選擇與我國進行交易了,可以說其背后的原因能氣死日本,中國和德國的貿易往來是在1934年到1938年。
德國幾乎在當時那幾年每年都會向我國出售大量的裝備,在短短的不到4年間,德國總計出售給了我國40萬套先進的裝備,并且目的不是為了要我國花錢買,而是拿我國的三樣東西來換。
因為當時我國和德國并不是敵對關系,德國為了儲備本國的軍事資源,所以就向我國提供裝備,因為我國再怎么打也不會波及德國戰場。
![]()
并且還相中了我國的好幾種資源來源,其中三種是德國點名要的資源,第一種東西就是“鎢”礦產。
據相關統計記載,在1932到1938年不到7年的時間內,我國的“鎢”產量總值,可以占到世界總量的37.6%。
![]()
再反觀看看德國的情況,德國的地理位置屬于內陸國家,德國和日本一樣,都是自然資源比較緊缺的國家。
除了一些基本的礦產,比如說煤資源和鹽比較豐富以外,其他的資源基本都是依靠進口。還有就是在一戰之后,德國在資源獲取途徑上都受到了鄰國的牽制,所以德國就選中了我國。并且我之前也講過。
![]()
德國在一戰后的發展能有多迅速,所以德國更多的是缺少各種自然資源而不是錢。還有就是“鎢”礦產對于德國有多重要?
一戰時德國的軍械工程設計師在研究槍支的時候,發現含有鎢的槍管,比沒有含有鎢的槍管更加耐用,可以多發射一倍的子彈量。
還有就是鎢礦產的殺傷力,鎢是制作穿甲彈必不可少的原料。加了鎢之后的子彈在對抗坦克和裝甲車的時候效果非常明顯。所以鎢礦產就一時間成為了世界十分搶手的資源。
在一戰中各國的鎢的開采量就急劇上升,但是仍然滿足不了很多國家的需求,而中國又是世界鎢礦產的大國,所以德國在向我國出售武器的時候,最大的目的之一就是我國的鎢礦產了。
德國向我國點名要的第二樣東西,也是兩種礦產資源。那就是“鉬”和“鉻”的資源。
可以說“鎢”、“鉬”和“鉻”都是重要的軍事資源,并且還要我國其他的稀有礦產,并表示越多越好,來者不拒。
![]()
一方面是因為德國的資源緊缺,想得到這些資產來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還有就是德國人為了研究和開發新技術所以對各種資源都要進行大量的儲備。
德國向我國點名要的第三樣東西,就是我國的糧食資源。德國國家屬于海洋性氣候,是因為德國的大多數地區都受氣候影響,使得國家都很潮濕。
所以德國的這種天氣對于畜牧業來說還算是可以,但是對于農業的話是非常不利的,不僅產量低,還非常影響產物的質量。
![]()
這就是在我國抗戰前期,德國向我國出售武器索要的三樣東西。并且在這期間,德國也沒有在各個方面對我國進行過多少經濟打壓,可以說是最普通的交易關系,也算是兩國之間各取所需。
還有就是德國出售給我國的裝備,對于我國抗日來說十分重要,讓日本對德國的做法十分生氣。
所以在1937年日本開始侵略我國開始,作為軸心國中的一員,也同為戰略伙伴的德日兩國,日本就強烈反對德國和我國進行軍事貿易,德國也才逐漸的停止了與我國的貿易往來。
也許很多人都還是有些不理解,為什么德國在向我國進行軍事貿易的時候,既然德國想要我國的自然資源,那為什么要用裝備換,而不是用錢來買我國的這些自然資源。
這個問題幾乎是所有人的疑問,首先就是德國在錢的方面也是相對緊缺的,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各國的經濟都是十分蕭條。
![]()
德國也不例外,在上個世紀30年代,美國爆發了經濟危機從而逐漸影響到了德國。幾乎所有的歐洲等地的西方國家都在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同時德國在一戰后向各國借去了大量的貸款,所以德國的外匯也是非常短缺,沒有外匯的德國就沒有辦法向別國購買自己需要的資源。
所以德國為了進口自己所需的礦產和糧食資源,就開始提出了“以物換物”的貿易方式。在當時德國相對于最充足的就是裝備了,但是為了能夠后續接著生產武器和可持續發展,所以只好利用自己國家的武器來換取其他資源。
當時我國雖然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程度不大,但是依然貧困,所以根本沒有很多資金來購買德國的先進裝備,在后來聽到德國的“以物換物”的建議之后,我國政府在經過分析之后認為這種方式也很適合中國國情,所以很贊同這種方式。
![]()
所以在那段時期的中國和德國也算是貿易伙伴:我國需要裝備、德國需要資源。對于德國向我國出口的40萬套裝備來講,無疑是對我國的軍事提高了非常多的幫助。
也許很多人會說德國或者中國:幫助敵人來壯大自己。但是當時的世界就是這樣,各國之間只有利益的糾紛,沒有情感的幫助。美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就是完美詮釋了利益高于一切的準則,美國大家都知道,哪里有錢賺就往哪走。
并且只要不損害自己國家的利益,什么錢都可以賺。在日本侵占我國的時候,自己國家也同樣是資源緊缺,一部分資源是在我國掠奪回國的以外,更多的還是依靠從美國進口。
美國當時也知道日本的情況,所以在一時間都在大力地和日本進行貿易往來,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在二戰期間使用的石油資源,最高的時候達到了95%的比例的石油進口,都是依靠進口美國。
![]()
美國方面也不管日本是正義還是不正義,只要不傷及本國利益,都接受日本的物資進口。但是等到了二戰后期,日本兜里的錢也花得差不多了,但戰爭所需要的物資都還十分緊缺。
美國方面依然是不變的態度,有錢就可以繼續交易,沒錢那就停止交易。所以日本最終也沒有退路了,自大的日本只好開始打擊美國。
還有就是在二戰后日本戰敗之后,美國接著向日本進行經濟掠奪,日本也不看是美國對自己投的原子彈。只要能夠發展本國,就變成了美國的忠誠小弟國家。
關于德國和中國在二戰前貿易往來的事,你有什么獨特的見解,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