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總是一手高舉貿易戰的大棒,另一手卻伸出來想握個手,這精彩表演,讓太平洋臺風都快跟不上節奏了。
![]()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93閱兵前不到一周,突然提出訪華申請”——這消息像一顆外交炸彈,在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炸開了花。
不禁令人想起2025年1月那位孟加拉國《閃電報》記者的觀察:“2025年中美關系開局良好”,如今看來,這開局良好的關系正在上演一出精彩絕倫的探戈舞:進退旋轉,若即若離。
01 特朗普的“突然”藝術
特朗普的“突然”申請訪華,像極了他真人秀節目的經典橋段——總是追求戲劇性效果。這位擅長“交易藝術”的總統,似乎深諳“突襲”之道。
不禁讓人猜測,白宮內部是否又上演了劇情反轉?畢竟,就在不久前,美國還試圖勸說周邊國家不要參加閱兵式。現在自己卻想成為閱兵式上的“特別嘉賓”,這臉打得啪啪響,連東京都能聽到。
日本政府此刻可能正陷入集體尷尬:老大你怎么不按劇本出牌?說好的一致對華呢?特朗普用一紙訪華申請再次證明了:在美國的外交政策中,沒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
02 中美間怪異博弈:一場復雜的雙人舞
中美關系從來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2025年5月12日,中美在日內瓦達成經貿協議,美方取消了對華加征關稅的91%,中方也相應取消了對美反制關稅。這則消息當時被媒體稱為“遠遠超過了市場預期”。
經貿領域的“甜蜜”與地緣政治的“苦澀”并存,構成了中美關系的真實圖景。就像一對結婚多年的夫妻,一邊吵著要離婚,一邊又一起投資買房——關系復雜得很。
特朗普的突然訪華申請,正是這種復雜性的最新體現。一邊在亞太布局制華,一邊又伸手要求面對面會談。這讓人想起經濟學家們對中美經貿關系的評價:“中美經濟聯系是兩國關系的重要基石”。
![]()
03 93閱兵: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
93閱兵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這個時間點意義非凡。1945年那場戰爭的勝利,“是超越不同制度不同信仰的多邊合作戰勝法西斯強權的勝利”。
我國家領導人在今年5月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時指出:“我們慶祝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緬懷先烈、開創未來”。
閱兵本身是一種姿態,一種記憶政治的表達。誰參加、誰不參加、誰突然要求參加,都是外交信號的傳遞。特朗普可能嗅到了什么——或許是不想錯過這個重要的多邊舞臺。
04 俄烏陰影下的歷史反思
就在全球紀念反法西斯勝利80周年之際,俄烏戰爭的陰影依然籠罩世界。這種歷史與現實的對照充滿諷刺:一邊紀念80年前戰勝侵略者,一邊目睹新的侵略行為上演。
中俄在5月份簽署了《關于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強調“兩國致力于維護和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大國擔當”。但這種合作恰恰與西方世界對俄烏沖突的立場形成微妙對比。
歷史在這里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本該是全球和平的慶典,卻成了地緣政治分裂的映照。
![]()
05 對中美未來的預測:合作與博弈的二維棋
中美關系的未來很可能是“既合作又博弈”的二元模式。就像2025年5月中美經貿會談展示的那樣,雙方可以在某些領域達成實質性進展,同時在其它領域繼續保持競爭態勢。
特朗普的突然訪華申請,可能是出于國內經濟壓力的考慮。畢竟專家分析指出:“美方壓力比中方更大。5月中旬美國要公布物價、制造業、進口價格等多項經濟指數,疊加美國產品庫存消耗,高關稅對美國經濟壓力加大”。
中美關系可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既非全面對抗,也非全面合作,而是在不同議題上,采取不同策略的復雜互動模式。
國際政治的舞臺上,紅場上的《喀秋莎》與北京上空的《游擊隊之歌》,在相隔80年的時空中共鳴。特朗普的“突然”訪華申請恰似一個不和諧音,卻奇妙地融入了這曲大國交響樂中。
未來中美關系的走向?
或許正如那句老話:“上帝在細節中”。而細節正藏在那些關稅協議的附錄里、高層會晤的肢體語言中、甚至是一次“突然”的閱兵參觀申請背后。
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常數就是變化——今天的對手可能是明天的舞伴,只要音樂合適,任何人都可能跳起探戈。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