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當前全球化面臨保護主義、地緣沖突和規則碎片化等多重挑戰的形勢下,中國正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深化制度性開放,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推動數字技術應用和綠色低碳轉型。中國倡導開放合作,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中國通過穩步擴大制度性開放,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共建“一帶一路”等合作平臺,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
作 者
張宇燕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教授
蘇劍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邵宇佳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經濟全球化是科技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對人類的長遠利益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正通過科技創新加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開放創新生態和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性,明確了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面臨諸多挑戰和困難。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家安全概念泛化,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單邊主義和霸凌主義增多,加劇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不確定性,也直接或間接抑制了經濟全球化進程。各國在加強雙邊和多邊合作的同時,也在積極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須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積極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科技創新是催生新產業、新模式的核心驅動力,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創新的全球化已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之一。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機器人、生物醫藥、新能源等前沿領域的突破,為全球經濟注入了新活力。數字經濟的發展速度和影響力前所未有,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各國紛紛制定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推動綠色科技創新,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應對氣候變化。
![]()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開放創新與協同創新已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全面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可以更好地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加快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這種開放的態度和行動能夠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并在國際競爭中提升競爭力。
經濟全球化在深入發展的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如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貿易規則碎片化等。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規則正在面臨重大調整。經濟全球化面臨的新挑戰源于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發展不適應。逆全球化和貿易規則碎片化阻礙了技術、資本、數據的自由流動,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
長期以來,一些西方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占據了產業鏈的高端部分,獲取了巨大利益,但也導致其國內制造業空心化和結構失衡。近年來,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加之西方現代化的弊端顯現,導致貿易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抬頭,國際貿易壁壘增加,科技交流受限。
因此,必須倡導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觀,完善國際貿易體系,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同時,加強科技創新與管理創新,推動全球生產關系優化。
![]()
圖片來源:新華社
具體來看,在科技創新方面,中國應圍繞數字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加強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并通過數據驅動優化全球資源配置,通過跨境電商等數字化平臺降低市場進入成本;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和供應鏈等,助力降低全球碳排放,進而打破貿易保護主義。
在管理創新方面,要通過大力發展智能制造,以自動化與大數據提升生產效率,在貿易規則碎片化背景下增強“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競爭力,并進一步推動全球價值鏈供應鏈優化調整。
在產業協同方面,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技術與基礎設施合作,幫助共建國家打破傳統價值鏈低端鎖定,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融入全球分工,化解經濟全球化紅利分配不均的矛盾。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政府與市場共同發揮作用,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來推動智能制造和平臺經濟的發展,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國際生產協同。因此,必須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在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的同時,促進構建新型生產關系。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集聚全球技術、人才、數據等先進優質生產要素的重要前提,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推進高層次協同開放,不斷拓展開放的廣度與深度,充分發揮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作用,能夠積極回應時代需求,提高開放綜合效能,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激活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動能。
當前,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正在從商品、服務、資金、人才等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制度型開放旨在通過健全完善相關規則、制度等,進一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推動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和創新能力;同時,提升在國際市場中的制度話語權,塑造更加有利于本國經濟發展、促進世界經濟繁榮的國際規則體系。
![]()
圖片來源:新華社
對于發展新質生產力來說,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能夠更好適應創新需求。比如,要發揮技術、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作用,就必須以產權制度明晰創新收益,以分配制度激勵技術研發,以組織形式促進跨國協同。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要求通過規則國際化、治理現代化,推動產權保護機制、市場機制、投融資體制等的全面優化,進而實現技術、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的高效配置,激發新質生產力的創新潛能。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還能更好促進技術、資本、人才的自由流動。比如,通過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和提升政策透明度,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和配置,強化技術創新激勵,能夠為轉變發展方式創造良好環境;通過打造有利于合作共贏的外部環境,促進金融服務國際化,參與并引領數字經貿規則制定,能夠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吸引和積聚全球先進生產要素。
為此,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環境標準、勞動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金融等領域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英文版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英文版標題為 "Tapping the global innovation ecosystem"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杜娟 欒瑞英
編輯:張釗
![]()
![]()
中國觀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國日報旗下的傳播型智庫,匯聚全球中國問題研究的意見領袖、政商精英和學界翹楚,建設全球中國議題“朋友圈”;集納海內外“最強大腦”的權威觀點,建成內容具有聚合性、權威性和工具性,傳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臺和中國議題最權威的風向標。
我們關注的重點議題包括國際關系和全球治理、經濟、科技、人口、氣候環境、衛生健康、糧農土地等。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機構同我們聯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關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電話:+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15號
www.chinawatch.cn

好看,請點 [分享] [點贊] [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