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看不懂青城山的宮觀亭臺?別懵!
水靈妹貼心整理“青城山故事集”
一篇搞定,通俗易懂!
收藏起來,讓你的青城山之旅,
不僅看風景,更能懂門道!
![]()
![]()
位于青城丈人峰下,前山山門左側
![]()
傳說寧封真君在黃帝時期是管做陶器的官,成仙后在青城山北邊的山巖上居住。其幫助黃帝打敗蚩尤,拯救了天下生靈,使三山五岳都樂享太平。于是黃帝修臺,封寧封子為 “五岳丈人”,讓他管天下的五岳名山。因為這個傳說,青城山有了丈人峰,建福宮所在之地最初也被稱為 “丈人祠”,宋朝廷賜名為 “會慶建福宮”。
![]()
梳妝臺位于建福宮右側,上山可至。相傳是明末慶符王陳妃的避暑遺址。陳妃在此梳頭,等待征戰歸來的慶符王。不料其夫戰死,陳妃自盡。后人為了紀念他們生死不渝的愛情,建亭臺于此。
![]()
位于進山門數百步處的清溪之畔
![]()
相傳唐上元二年(761 年)秋,客居成都草堂的杜甫游青城,剛進門便遇雨驟發,杜甫便在山道邊古楠下避雨 。后來,此處便修起了供游人休息避雨的茅亭 。
![]()
位于建福宮西北部
![]()
因彭椿仙道長而得名。民國初年,彭椿仙主持青城山,其名氣常常吸引不少拜訪者 。彭椿仙道長與拜訪者約定,想要來拜訪就要在青城山山道旁邊種植一棵樹,久而久之形成了椿仙行道 。
![]()
![]()
坐落在丈人峰和青龍崗之間
![]()
源出老霄頂的清溪,因丈人峰下的月城山得名。
相傳軒轅黃帝時期,黃帝之師、蜀中八仙之首的容成公踏著紫氣而來,選中月城山作為修身之地。彼時山中有白猿獻果、靈鹿銜芝。他在峭壁間鑿出石室,在此推演陰陽歷法,將天地玄機刻于石壁,傳說《容成內經》的初稿便誕生于這山間云霧之中。
![]()
五代十國的烽煙尚未漫入蜀地時,劉海蟾踏著仙鶴降落在月城山。他尋到容成公留下的石室,見石壁符文雖已斑駁,卻仍有靈氣流轉。這位曾為燕主侍臣的仙人,褪去官袍換上布衣,在石室旁開辟丹爐。每當丹火燃起,山間便飄來異香,連頑石都似有了生機。
![]()
位于彭祖峰東坡上

![]()
宮內有麻姑池、鴛鴦井等傳說遺跡 。
麻姑池,形如半月、水色碧綠且四季不竭不溢。相傳是道教早期女仙麻姑的浴丹之地。這位以長壽美貌著稱、常持靈芝或提籃的女仙,因青城山清幽秀麗選此修煉,看中池塘靈氣匯聚、水質純凈,在此沐浴凈身后煉制仙丹。其所煉仙丹能延年益壽、助人超凡。
![]()
鴛鴦井相傳為五代前蜀所鑿,為一方一圓二井,象征男女,寓意陰陽,其泉脈相通,但水卻一清一濁,一深一淺,體現著道教陰陽平衡理念與自然和諧追求。
![]()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對恩愛夫妻為了尋找一處可以治愈百病的圣水而踏遍千山萬水,最終來到了青城山。他們的真誠感動了天上的神仙,神仙便指引他們在上清宮內挖掘出了這兩口井,因陰陽屬性不同,所以泉水特質不同。
![]()
張大千也曾寓居于此,碑上大字 “麻姑池”、“鴛鴦井”均為其作品。
![]()
雄踞青城第一峰之巔
![]()
▲圖據:鄔憲初
傳說中,手持陰陽扇、騎青牛的太上老君云游時被青城山清幽環境與濃郁靈氣吸引,在此停留講經說法、教化眾生,帶來福祉與繁榮。當地居民和信徒為感恩其恩賜,興建此閣。它既是供奉之所,也是人們祈求平安健康幸福的精神寄托,其建筑融合傳統道教元素與自然景觀,體現 “天人合一” 哲學,登閣可盡覽秀麗山水。
![]()
![]()
位于混元頂北巖間
![]()
傳說寧封有煙霧不迷、火中飛行本事。南方蚩尤作惡,黃帝為擒他,聽聞寧封本事,前往青城山尋訪。青城山多懸崖峭壁,黃帝歷經艱辛爬到半山,又得知更高山上的朝陽洞才是寧封住所。洞在深谷對面的巖壁上,過谷需過枯樹橋,黃帝毅然上前,在橋頭遇見寧封。他們相會之處,就是現在青城山白云溪上的訪寧橋。
![]()
著名畫家徐悲鴻先生在看過朝陽洞后,寫下詩句:“古洞親迎光照耀,蒼巖時有鳳來儀 。”
![]()
位于過訪寧橋左行約 1 公里處
![]()
因供奉真武大帝和三豐祖師得名。
相傳黃帝與寧封在訪寧橋上商議戰勝蚩尤的計策時,說得高興,寧封便在旁邊的一座高峰上,演了一場煙霧不迷、火中飛行的本事給軒轅黃帝看。那座高峰便是如今祖師殿后的軒轅峰。
![]()
1945年馮玉祥將軍住此,聽聞日軍投降消息,喜不自勝,寫下“聞勝亭碑記”。
![]()
位于天師洞西側的古龍橋下
![]()
相傳是張天師受太上老君之命,降服六大魔王、八部鬼帥時,將蘸滿朱砂的丹筆擲向山崖所形成,以此劃定界限,使鬼王鬼帥不能僭越。
![]()
天師洞外左側200米處
![]()
傳說張天師到此降魔,突然天空中電閃雷鳴,一塊巨石從空中飛來,張天師心知是妖魔作怪,揮劍一劈,巨石破裂墜地,形成兩道深邃巖縫。
![]()
又稱古常道觀,位于青城山腰第三混元頂崖間
![]()
道觀后的天師洞,傳說是張陵天師修煉的地方。東漢時,張陵天師在這兒除害治病,讓百姓過上安穩日子,道教也在這兒扎下了根。其創立的 “五斗米道”,因信眾需奉五斗米入教得名。相傳天師替人治病,有個規矩:要人們只消出的起五斗米的,都先給五斗米,他把這些米用兌好的藥水泡過 ,再拿給病人。
![]()
天師洞內有棵千年古銀杏樹,樹高20米,直徑2.52米,平均樹冠直徑16米,杏乳垂癭、婆娑蒼古。傳說此樹是張天師親手所種。
![]()
天師殿牌樓前,有十分罕見的兩杈歧棕,相傳是天師除魔時,鬼怪繞著門口筆直的棕樹跑。天師一劍砍去,把樹干砍成兩半。他急忙把它捏攏來,從此成了“兩杈棕”。
![]()
位于龍居山牌坊崗山脊上
![]()
因可見亭閣矗立于蒼崖立壁之間,如置身畫中得名。
![]()
![]()
在兩山之間的懸崖上有塊橫石,這塊石頭看起來像是連接著兩邊的橋梁,被稱為“天仙橋”。根據民間傳說,這里是仙人聚會游戲的地方。古時候的人們相信,只有品德高尚、心靈純凈的人才能看到并走過這座橋,并且那些有幸見到這座橋的人會被賦予好運。
![]()
位于青城山丈人峰北坡,月城湖東北部
![]()
中殿供奉藥王孫真人。孫思邈被尊稱為“藥王”,他一生致力于中醫藥學的研究和發展,并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重要醫學著作。傳說孫思邈晚年選擇在青城山隱居修行,在此期間完成了著名的《千金翼方》。青城山的寧靜環境和豐富的草藥資源,據說對孫思邈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也使得這里成為了傳統中醫藥文化的一個重要地標。
![]()
玉清宮后有“天然泉”,相傳為天皇真人飲水處。
天皇真人是中國道教神話中的仙人之一,象征著長壽和智慧。傳說中,天皇真人曾在此地飲用泉水,發現其水質純凈甘甜,具有延年益壽的功效。因此,“天然泉”也被視為一處神圣之地,吸引了人們前來祈求健康和福祉。
![]()
位于青城山丈人山北坡,玉清宮北部
![]()
因宮內主供圓明斗姆天尊神像,故而得名。圓明斗姆天尊在道教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北斗七星的母親,象征著保護和指引的力量。
沿林間石板路下行,道左有巨石棚成洞穴,名為“呂祖洞”,相傳此處環境清幽靜謐,非常適合冥想修行,且為獨特的靈氣匯聚之處,有助于提升修為,因此呂洞賓選擇此地修煉,感悟天地之道,最終得道成仙。
帶“青城故事集”游青城山
不再“干瞪眼”!
做讀懂這座道教名山千年積淀的“知情人”
下次出發前翻出來看看,
說不定會令同伴刮目相看哦~
趕緊收藏起來吧!
【聽說 都在看】
贊一下再走呀~比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