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斯加“特普會”剛剛落幕,特朗普與普京私下聊了兩個半小時。
雖然兩人啥也沒談成,但不妨礙普京贏麻了。
首先,美國愿意和俄羅斯人談就是一種妥協,不管是在誰的場子里談。因為在普京沒有做任何讓步的情況下,西方的老大就做出與他們認定的侵略者緩和關系的姿態。
其次,特朗普與普京談判,本身也說明美國沒有信心能在這場沖突中戰勝俄羅斯,因此愿意坐下來與其談判,并不惜犧牲烏克蘭的利益與俄羅斯做交易。
再次,通過此次阿拉斯加會談,普京也愈加摸清特朗普急于從歐洲抽身的心理,加之戰場上的有利態勢,俄羅斯人完全可以得到一個更好的協議。
普京贏了,不意味著特朗普輸麻了。否則,這位不占便宜就是吃虧的生意人,也不至于張羅這么大的一個局
一些人認為,特朗普組這個局主要是為了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個人覺得他肯定有這方面的盤算,但絕對不是主要目標,不過是摟草打兔子——順帶的事。
一場明顯利好俄羅斯的談判,特朗普不顧盟友的阻力開成雙邊會談,到底圖個啥?
個人認為,特朗普這是急于從歐洲抽身,集中全力對付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前段時間,記者采訪美國財長貝森特時,他的一番話頗具代表性——
“從歷史來看,過去的美國在經濟方面有同盟國這樣的競爭對手,在軍事方面有蘇聯這樣的競爭對手。中國是一個新的存在,既是經濟方面最大的競爭對手,同時也是軍事方面最大的競爭對手……我們正在致力于解決非常棘手的問題。”
不僅是特朗普政府內部,而且美國兩黨都已經逐漸形成共識,未來的戰略競爭必須聚焦中國。
所不同的是,民主黨政府在對付中國之前,對老歐洲與俄羅斯眉來眼去著實不放心,所以才利用烏克蘭這枚棋子,引爆歐洲地緣政治沖突,徹底鎖死俄歐勾搭的一切可能性。
當接力棒交到特朗普手中的時候,俄歐因為一場戰爭成為不可能合作的對手,而無法贏得戰爭的烏克蘭這枚棋子,此時已經變成了美國的“負資產”。
之所以加“無法贏得戰爭”這個定語,那是因為烏克蘭如果贏得戰爭勝利,情況將大不一樣。
當年烏克蘭挫敗俄羅斯攻勢,形勢一片大好時,歐洲政客毫不掩飾地地叫囂,在幫助烏克蘭擊敗俄羅斯之后,下一目標就是中國。
可結果并不如其所愿,俄羅斯咬牙熬過最困難的階段,將沖突硬生生拖到了對自己最有利的持久戰中。
如果美國不從歐洲抽身,那他永遠不可能集中精力對付中國。
如果美國要從歐洲抽身,俄烏沖突必須對盟友、對世界有所交代。
正是瞅準了這一點,普京才表現得老神在在,一點也不急于簽訂停火協議。
再說,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已經拉到滿格,根本沒有什么籌碼逼俄羅斯讓步。
說服不了俄羅斯,還壓服不了烏克蘭?
所以大家看見,特朗普對烏克蘭那是一點也不客氣,就差把刀架在澤連斯基的脖子上了。
某種程度,“特普會”也是特朗普在向歐盟與烏克蘭傳遞信號,逼他們盡快同意停戰。
可以肯定的是,這場戰爭無論以什么樣的形式結束,烏克蘭被犧牲、被宰割已成定局,只是犧牲多少的問題。戰爭開始的那一刻,這個國家的命運便已經掌握在別國手中了。
美國急于從歐洲抽身,就是想到印太地區給中國找事。
正因為如此,我才會建議在美國從歐洲徹底抽身之前,給菲律賓一個狠狠的教訓。
現在馬科斯政府都這么囂張地挑釁我們,未來那還不蹬鼻子上臉。
俄羅斯有一個教訓,其實就很值得我們汲取。
2013年烏克蘭危機爆發時,如果俄羅斯像前年果斷出兵哈薩克斯坦平叛那樣,幫亞努科維奇直接控制烏克蘭,何至于今天這么被動?
那時的烏克蘭,還是親俄羅斯勢力更占上風。
俄羅斯的隱忍,雖然贏得了近10年時間,但也迎來了戰爭。
現在來看,如果俄羅斯人當時就發飆,不比2022年被逼到墻角不得不開戰要強多了?
我們同樣也有這樣的問題,現在對菲律賓的克制會不會讓他們得寸進尺,最終也把我們逼到墻角?
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現在修理挑釁者,可以幫助挑釁者清醒清醒,更好地避免戰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