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大出版社
2025上海書展
![]()
一年一度!愛書人的盛宴——2025上海書展于8月13日至19日舉辦,今年書展設置上海展覽中心、上海書城“雙主場”。
今年書展期間,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依舊為讀者們籌備了參展好書、逛展攻略、重磅新書發布、文學對話、線上直播等41場豐富的線上線下書香體驗。
本條為大家推送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8月13日線上線下文化活動,部分線下活動,將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微信視頻號、大夏書系視頻號、小花獅微信視頻號同步直播,歡迎關注!
華東師范大學
出版社視頻號
大夏書系
![]()
小花獅
逛展百科:
8.13
![]()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紀念首部《子愷漫畫》出版100周年回顧展
時間:
8.13-8.19
嘉賓:
宋雪君(豐子愷外孫、上海豐子愷研究會前理事長)
楊子耘(豐子愷外孫、豐子愷長女豐陳寶之子,豐子愷先生著作權代理人)
抗日戰爭時期,豐子愷攜家人踏上顛沛流離的逃難之路,輾轉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西、貴州等地。逃難期間,他始終以畫筆為抗敵武器,創作了多幅題材各異的漫畫作品,用生動的畫面揭露日軍暴行,同情民眾的苦難,傳遞人民的抗爭精神。與此同時,他鼓勵民眾以文字和藝術為號角投身救亡運動。他積極參與當地文化團體活動,通過演講、義賣畫作等方式募集資金支援抗戰,以文人的堅韌踐行著愛國擔當。
豐子愷先生曾經寫道:“人間的事,只要生機不滅,即使重遭天災人禍,暫被阻抑,終有抬頭的日子。”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同時紀念首部《子愷漫畫》出版100周年,特舉辦此次回顧展,銘記過去,方能砥礪前行創未來。
![]()
讓名著閱讀有法可依、有跡可循——
“整本書閱讀精講精練叢書”新書發布會
嘉賓:
郝振省(中國編輯學會會長)、朱琳君(中國編輯學會副秘書長)、陳引馳(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詹丹(上師大光啟語文研究院院長)、耿海英(上海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倪文尖(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樊新強(上海市語文特級、正高級教師)、楊曉燕(二十一世紀未來教育共同體閱讀中心主任)、蔣遠橋(復旦大學文學博士)、于倩(上海市靜安區市北初級中學北校語文教師)、王焰(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董事長)、龔海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總編輯)
時間:
8.13(周三)10:30-11:30
地點:
上海展覽中心書展主會場(延安中路1000號)第二活動區
●學術名家與一線語文名師現場揭秘名著閱讀的有效方法。
●解析中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痛點和難點。
●豪華作者團隊聯合分享整本書閱讀解決方案。
結合中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存在 “如何讀、如何練” 的核心問題,特邀知名學術顧問、叢書主編團隊及資深語文教學專家齊聚一堂。圍繞“學術視野下的中學閱讀思維培養”主題,將結合叢書“精講”剖析與“精練”強化的雙線模式,共同探討閱讀素養養成如何有法可依、有跡可循的可行路徑。推動 “閱讀方法” 的系統化傳播,讓學生從 “被動接受” 轉向 “主動探究”,真正實現 “讀懂名著、愛上名著”。
![]()
2025 第十二屆 “上海好童書”揭曉慶典
暨《新說山海經系列繪本》(第一輯)發布會
嘉賓:
聶震寧(中國出版協會全民閱讀工作委員會主任)、魏玉山(韜奮基金會副理事長)、馬文運(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章燕(上海社會服務處處長)、張慶玲(上海市婦聯副主席)、張錦江(著名作家、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上海市兒童文學研究推廣學會會長)、鈕也仿(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焰(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董事長)
時間:
8.13(周三)12:30-13:30
地點:
上海展覽中心書展主會場
(延安中路1000號)友誼會堂友誼廳
●第12屆“上海好童書”頒獎典禮盛大揭曉。
●《新說山海經系列繪本》(第一輯)發布。
●全國著名閱讀推廣人聶振寧傾情寄語。
上海好童書”閱讀推廣活動已成功舉辦十一屆,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在好童書與讀者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在國內童書閱讀推廣領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孩子們挑選出了許多品質好書,讓優秀童書走進了校園、走近了孩子,在閱讀推廣領域做出了切實有效的嘗試。第十二屆“上海好童書”揭曉慶典如期而至,會上將公布30本入選的優秀童書名單以及1本上海好童書特別好書。上海市兒童文學研究推廣學會會長張錦江教授將做主題發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董事長王焰將為《新說山海經系列繪本》(第一輯)做新書發布。
![]()
從金字塔之巔到兩河文明——《地中海文明共同體》新書分享會
嘉賓:
白鋼(復旦大學思想史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李磊(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時間:
8.13(周三)14:00-16:00
地點:
上海圖書館淮海路館4樓多功能廳(淮海中路1555號)
探秘古埃及的神秘信仰,深研蘇美爾城邦的智慧泥板,回溯希伯來文明的深刻哲思,追尋古希臘哲學的永恒魅力——地中海,這片孕育人類精神的原初實驗室,從公元前3000年到軸心時代,如何塑造了東西方文明的共通基因?
白鋼教授50余萬字的巨著《地中海文明共同體——從公元前3000年到軸心時代》,以“文明共同體”統合諸家(雅斯貝爾斯至沃格林等)學說,構建兼容世界各文明的全新理論框架;以宏大的學術視野,重現了青銅時代至軸心時代的地中海文明史詩,串聯起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安納托利亞、印度-伊朗、希伯來、希臘等文明體的碰撞與交融,揭示人類思想演進的隱秘脈絡;以跨學科(史學、哲學、語文學、考古學、宗教學、人類學等)的思路、方法論與理論資源,重構早期地中海文明的整體圖景。
在全球化面臨挑戰的今天,這部著作不僅對遠古智慧進行了追索,更對當代的文明共生與對話具有深刻啟示。
![]()
詩歌與記憶——
《記逝錄》《只有一朵玫瑰支撐》新書分享會
嘉賓:
[美]張明皚(詩人)、[德]李棟(詩人、譯者)、黃雪媛(翻譯家)、張定浩(詩人、評論家)
現場翻譯:
任遠(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候選人)
時間:
8.13(周三)19:00-21:00
地點:
朵云書院·旗艦店(上海中心大廈)
《記逝錄》是美國當代著名詩人張明皚(Victoria Chang)的代表作,曾獲《洛杉磯時報》圖書獎、美國筆會福爾克詩歌獎,入圍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短名單和美國國家圖書獎長名單。母親離世后,詩人拒絕寫挽歌,而是在悲痛又焦灼的兩個星期里為她在這個世界上所失去的一切寫起了訃告。“人死后,記憶醒來,邁開了雙腿。”悲傷在訃告中升華。詩人以報紙訃告的形式命名已經逝去的事物(如禮節、語言、未來、母親的藍裙子)以及死亡對生者的影響。這本詩集勇敢而溫暖,直面悲痛,為生者立了一份飽含情感的遺囑。
《只有一朵玫瑰支撐》是德國當代著名猶太裔詩人希爾德·多敏(1909—2006)的詩歌精選集。多敏兼具猶太民族和德國文化雙重身份,經歷了漫長的流亡,作品跨越戰爭年代。她42歲開始寫詩,50歲才出版第一部詩集。多年的避難生活沒有壓垮她,而母親的突然逝世卻令她陷入精神絕境。“所謂勇氣,就是與恐懼相擁。”人生的至暗時刻,寫詩成了唯一支撐她的一朵玫瑰。她“站起身,走向家園,走向詞語”,將記憶和語言作為最后的避難所。
8月13日晚7點,美國當代著名詩人、《記逝錄》作者張明皚,德語翻譯家、隨筆作家黃雪媛,詩人、譯者李棟,作家、文學評論家張定浩做客朵云書院·旗艦店,共話詩歌與記憶的永恒關系。
![]()
主題:中考整本書閱讀拿分指南
時間:8月13日(周三)15:30-16:30
嘉賓:
蔣遠橋(復旦大學文學博士)
楊曉燕(二十一世紀未來教育共同體閱讀中心主任)
![]()
制作:洪浣琪
關注并設為星標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