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
你有“周一綜合癥”嗎?——每到周日晚上,就會對即將到來的一周出現恐懼,并表現出精神不振、煩躁等“癥狀”。該癥狀近些年頻繁的出現在上班族身上。這或許和現代人心理壓力大有關。
要知道現代人心理壓力比較大,難免會導致異常心理的出現,此時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的話,就有可能演變為心理問題,對個人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
一般來說,遇到這種情況之后可以選擇做心理咨詢改善。今天春雨君就邀請到了 心理咨詢師 周芳,為我們講解如何區分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呢?
如何區分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
區分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有多種方法,一般來說常識性的方法如下:
1、過度的情緒體驗和表現;
2、離奇怪異的言談、思想和行為;
3、自身社會功能不完整;
4、影響他人正常生活。
點擊圖片,進行更多心理健康測評
![]()
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區分原則
![]()
1、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性原則
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行為等部分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各種心理過程之間具有協調一致的關系,這種協調一致性,保證人在反應客觀世界過程中的高度準確和有效。例如強迫癥,表現出認知與意志行為的不協調性。
2、人格的相對穩定性
人的心理活動非常復雜,為此,找到正常心理與異常心理的絕對分界線,是幾乎不可能的。產生心理變化的條件十分多樣,包括遺傳基因及其表達的環境條件、先天發育和后天生存的(自然與社會)條件、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主觀經驗系統的個人特征,個人認知的模式與傾向性,個人社會特征以及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等等。保持人格的相對穩定是區分異常心理的主要原則之一。
3、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
因為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動或行為,必須就形式和內容上與客觀環境保持一致。在精神科臨床上,常把有無"自知力""自知力不完整"和有無"現實檢驗能力"作為判斷精神病的指標。
所謂"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患者對自身狀態的反應錯誤,或者說是"自我認知"與"自我現實"的統一性的喪失;所謂"現實檢驗能力"是指要以客觀現實來檢驗自己的感知和觀念,必須以認知與客觀現實一致性為前提。上述標準,對鑒別精神分裂癥的幻覺、妄想等癥狀很有效。
在學業、職場、家庭、人際交往中,我們總是會或多或少遇到問題,產生負面的心理情緒狀態。你或許可以經過自我調節很快恢復,亦或者越陷越深...
這個時候不要過多的“懷疑自己”,和心理科醫生聊一聊或許會輕松許多;還可以在心理醫生的引導下,理清自己的問題和目標。
作者:周芳 心理咨詢師
編輯:春雨君
圖源:壹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