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標關注獵聘公眾號 探尋職場的另一種可能
最近在后臺收到一位讀者的留言,挺有感觸的。
他說自己 985 畢業,今年放棄了大廠的 offer,選擇去快遞驛站的收派員,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快遞、登記發件信息,簡單又重復。身邊不少人覺得他“浪費學歷”,但他卻樂在其中:“不用想太多,下班了就是自己的時間,這種感覺太舒服了。”
其實,像他這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越來越多的 90 后、00 后,在職業選擇上開始 “反卷”,把目光投向了那些看似 “沒技術含量” 的簡單重復性勞動。
這背后,到底藏著怎樣的邏輯?
不是想躺平,是想給生活留口氣
在社交媒體上,的話題曾引發熱議。
有人說這是 “胸無大志”,但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懂,這更像是一種無奈的自我保護。
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下,“35 歲危機”“猝死” 等詞成了懸在年輕人頭頂的利劍。
我之前有一個同事為了趕方案,連續一周每天3點多才睡覺,最后在公司電梯門口暈倒。
醒來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辭職,后來他去了一家商場上班,他說:“每天進貨、收銀、打掃衛生,雖然重復,但心里踏實。至少晚上 10 點就能關門回家,不用對著電腦熬到天亮。”
![]()
“不是想躺平,是想給生活留口氣”從不是對奮斗的否定,更不是對責任的逃避,而是在被工作填滿、被瑣事裹挾的日常里,對一份喘息空間的懇切渴求。
那口氣,或許是深夜關掉電腦后發的十分鐘呆,是周末推開所有邀約曬的一上午太陽,是在擁擠人潮中耳機里流淌出的半首歌;
它不代表停滯不前,反而像給高速運轉的齒輪加一點潤滑油,讓我們在不得不繼續向前的路上,能多一分從容,少一分疲憊,始終記得生活除了 “必須”,還有 “值得”。
簡單重復性勞動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邊界感”。工作內容固定,不需要為突發狀況焦慮,更不用犧牲私人時間去 “維系人脈”。這種 “到點下班” 的確定性,成了年輕人對抗職場不確定性的盾牌。
精神內耗少了,幸福感反而高了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決策疲勞”—— 人在頻繁做選擇時,會消耗大量心理能量,進而導致焦慮和疲憊。而簡單重復性勞動,恰好能減少這種內耗。
我家樓下奶茶店做調飲師的 95 后女孩小周跟我說過:“每天就是按配方做奶茶,不用想‘這個客戶是不是對我有意見’‘老板今天的臉色為什么不好’。做好每一杯飲品,收完錢就完事,精神上特別輕松。”
這種“不用動太多腦筋” 的工作狀態,反而讓年輕人有了更多精力去經營生活。小周下班后會去學油畫,周末約朋友爬山,她的朋友圈里全是陽光明媚的照片。
而她之前在公司做行政時,每天被各種瑣事纏身,下班回家只想癱著,連朋友圈都懶得發。
![]()
有調查顯示,從事簡單重復性勞動的人群中,70.2% 的人表示 “能清晰感受到工作帶來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來自 “把簡單的事做好”,而非 “完成了多么宏大的目標”。
“每天把包裹準確分到各個區域,看到貨車順利發車,就覺得這一天沒白過。”
當“內卷”成常態,“穩定”成了奢侈品
這幾年的就業市場,用“殘酷” 來形容一點不為過。教育部數據顯示,2024 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 1179 萬人,再創歷史新高。
在“僧多粥少” 的困境下,很多年輕人發現,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重復性勞動,反而更有“抗風險能力”。
![]()
前些年教培行業大規模裁員時,曾經的金牌輔導蓉蓉老師回老家的小鎮上開了一個便利店。“雖然收入降了,但至少不會再擔心被叫去臨時開會了。現在經濟形勢不好,能有份穩定的工作,比什么都強。” 她的話道出了不少年輕人的心聲。
簡單重復性勞動往往與民生相關—— 超市收銀員、公交司機、社區網格員…… 這些崗位不會因為經濟周期劇烈波動,也很少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
在不確定性加劇的時代,這種“穩穩的幸福”,成了年輕人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不是放棄理想,是換了種活法
當然,我們也不必把這種選擇過度浪漫化。年輕人偏愛簡單重復性勞動,本質上是對“被異化的工作” 的一種反抗。
當工作不再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而變成消耗生命的枷鎖時,“退一步” 就成了理性的選擇。
就像開頭提到的那位朋友說的:“我不是放棄了理想,只是換了種方式生活。整理快遞的空閑時間,我更能靜下心來看自己喜歡的書,這種自由,比拿著高薪卻身不由己更重要。”
![]()
其實,職業本就沒有高低之分,能在工作中找到平衡,在生活中獲得幸福,就是最好的選擇。
或許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這樣的年輕人,他們不再被 “成功學” 綁架,而是勇敢地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種 “反卷”,未嘗不是一種進步。
作者丨獵霸編輯部
邀請好友關注公眾號
抽小獵盲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